(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0 青山不老
一.试题(共10小题)
1.写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2.给句子排序。
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因为它们懂得自己一生曾给人们献出过一片片绿荫,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
3.按《青山不老》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的地方,是 、 、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之地。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 一生。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 的小院。
(5)他是真正与 、与 了。
4.选择句中恰当的词语。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A.抉择 B.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A.归宿 B.住宿) 。
(2)他还有(A.雄伟 B.宏伟) 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A.领悟 B.感悟) 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A.变化 B.转化) 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5.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6.用带点词语造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7.想一想自己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然后拟一份《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年抽样调查统计)
国家 以色列 俄罗斯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数量(本) 64 55 40 24 11 4.77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①
②
(2)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9.课外畅游。
关于水的断想(节选)
季羡林
在我一生中,有七十年的时间,我一直认为水同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直到七十岁的光景,我才听到北京市的一位老领导说,北京市水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可能要迁都。这真是闻所未闻,给我击一猛掌。
试问谁能离得开水?喝要用水,做饭要用水,洗洗涮涮要用水,浇花也要用水,盈天下者无不用水矣。然而水源却是有限的。地面上的水用光,就索之于地下。连年北京地下水位下降得令人吃惊。原来碧波瀲滟、藻荇摇曳的玉泉山宫墙外的小河,早已杂草丛生,成为狐鼠出没之地矣。其他城市的名泉名河,也遭到同样的厄运,长此以往,将何以堪!
……
空前的大水灾,虽曰天灾,岂非人祸哉!从报纸上看到,政府有关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号召全国,特别是江河源头的居民,不要再胡乱砍伐树木。据报载,长江发源地区的原始森林,已经被砍伐得不成样子。一有暴雨,则洪水流窜,没有森林和林中的草被加以阻挡,一往无前,势如破竹,洪水细流终于汇成巨流,乘势而下,流入长江,最终酿成了极大的水柱,大自然是能够报复而且惩罚人类的。当局下令禁止砍伐,然而令不行,禁不止,当地居民只顾眼前微利,听说至今仍然照砍不误,言念及此,怎不令人忧心忡忡!
……
现在,全世界都嚷着缺水,一些沙漠地带,原来就缺水,这还有话可说。原来水源充足的地方,由于人为的污染,也是有水难饮,而世界人口的增长尚无止境。看来人类真已经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地步;然而,无知群众仍然浪费淡水,污染水;照旧嬉戏游乐,无动于衷。有人甚至推想,下一世纪,如果再发生世界战争,必然是争水的战争。但愿事情不致如此。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②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③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2)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水的巨大作用?用“ ”画出来。
(3)发生水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但愿事情不致如此。”这句话中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5)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
10.习作。
为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祥和过春节,清明节文明祭扫”,不燃放烟花爆竹,请你写一份“禁鞭”的倡议书。
注意: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做到格式正确。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0 青山不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写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拟人
【解答】“常来肆虐”是人格化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拟人
2.给句子排序。
2 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
1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3 因为它们懂得自己一生曾给人们献出过一片片绿荫,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4 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先写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接着写树叶的感受,紧接着写出原因树叶对自己的认识,最后写树叶终于落下来了。
故答案为:
2 1 3 4
3.按《青山不老》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粼粼的波光 。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肆虐 的地方,是 干旱 、 霜冻 、 沙尘暴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盘踞 之地。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 风雨同舟 一生。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 绿风荡漾 的小院。
(5)他是真正与 山川共存 、与 日月同辉 了。
【解答】(1)原句是: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原句是: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3)原句是: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4)原句是: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5)原句是: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故答案为:
(1)粼粼的波光
(2)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盘踞
(3)风雨同舟
(4)绿风荡漾
(5)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4.选择句中恰当的词语。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A.抉择 B.选择) B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A.归宿 B.住宿) A 。
(2)他还有(A.雄伟 B.宏伟) B 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A.领悟 B.感悟) A 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A.变化 B.转化) B 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解答】(1)抉择:挑选;选择(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书面).选择:从一群或一组中挑选。结合语义选“B”。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 住宿:在某一地方住下休息。结合语义选“A”。
(2)雄伟:形容壮丽、高大。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结合语义选“B”。
(3)领悟:体会、解悟。感悟: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结合语义选“A”。
(4)变化:事物产生新的状况。转化:1.向反面转化2.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变,向着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变。结合语义选“B”。
故答案为:
(1)B A;
(2)B;
(3)A;
(4)B。
5.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诗句。
【解答】(1)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汉乐府《长歌行》,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3)悯农 (唐)李绅,意思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粮食,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
(4)宋 苏轼《题西林壁》,意思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
(5)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意思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6)(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8)《望庐山瀑布》李白,意思庐山瀑布的水流从高高的山流下来的时候,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高,
故答案为: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用带点词语造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弯弯的月亮就像一条小船。
【解答】就像:好像,一般用于比喻句中,充当比喻词。
故答案为:
弯弯的月亮就像一条小船。
7.想一想自己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然后拟一份《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
尊敬的校长和老师:
最近,我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垃圾桶边上及附近路上都是垃圾,再加上有的同学平时就不注意卫生,废纸、破袋随手一扔了事。因此整个校园看上去很不整洁,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堆,一群群苍蝇在附近嗡嗡乱飞,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一景象对我们整个校园的整体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
(1)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学生中确立节省资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整洁!
(2)学校学生人数多,孩子们在课间活动量大,蹦蹦跳跳的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树木才能把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净化空气,所以要多多植树。这样我们的校园环境才能更美好!
尊敬的校长,请采取我的建议,快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吧!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拟定自己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并倡导大家一起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故答案为:
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
尊敬的校长和老师:
最近,我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垃圾桶边上及附近路上都是垃圾,再加上有的同学平时就不注意卫生,废纸、破袋随手一扔了事。因此整个校园看上去很不整洁,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堆,一群群苍蝇在附近嗡嗡乱飞,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一景象对我们整个校园的整体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
(1)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学生中确立节省资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整洁!
(2)学校学生人数多,孩子们在课间活动量大,蹦蹦跳跳的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树木才能把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净化空气,所以要多多植树。这样我们的校园环境才能更美好!
尊敬的校长,请采取我的建议,快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吧!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年抽样调查统计)
国家 以色列 俄罗斯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数量(本) 64 55 40 24 11 4.77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① 中国人人圴读书量少。
② 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大部分用在了上网上,用于读书的时间少。
(2)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从今天起,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全民阅读。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一”可知,中国人人均阅读量仅为4.77本,在参于调查国家中为最低。结合“材料二”中的“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可知,中国人用于读书的时间远远少于用在上网及看电视的时间,由此可得出:①中国人人圴读书量少。②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大部分用在了上网上,用于读书的时间少。
(2)考查了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注意体现“全民阅读”这一主题,语言要简洁,琅琅上口,让人易懂易记。
故答案为:
(1)①中国人人圴读书量少。②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大部分用在了上网上,用于读书的时间少。
(2)从今天起,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全民阅读。
9.课外畅游。
关于水的断想(节选)
季羡林
在我一生中,有七十年的时间,我一直认为水同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直到七十岁的光景,我才听到北京市的一位老领导说,北京市水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可能要迁都。这真是闻所未闻,给我击一猛掌。
试问谁能离得开水?喝要用水,做饭要用水,洗洗涮涮要用水,浇花也要用水,盈天下者无不用水矣。然而水源却是有限的。地面上的水用光,就索之于地下。连年北京地下水位下降得令人吃惊。原来碧波瀲滟、藻荇摇曳的玉泉山宫墙外的小河,早已杂草丛生,成为狐鼠出没之地矣。其他城市的名泉名河,也遭到同样的厄运,长此以往,将何以堪!
……
空前的大水灾,虽曰天灾,岂非人祸哉!从报纸上看到,政府有关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号召全国,特别是江河源头的居民,不要再胡乱砍伐树木。据报载,长江发源地区的原始森林,已经被砍伐得不成样子。一有暴雨,则洪水流窜,没有森林和林中的草被加以阻挡,一往无前,势如破竹,洪水细流终于汇成巨流,乘势而下,流入长江,最终酿成了极大的水柱,大自然是能够报复而且惩罚人类的。当局下令禁止砍伐,然而令不行,禁不止,当地居民只顾眼前微利,听说至今仍然照砍不误,言念及此,怎不令人忧心忡忡!
……
现在,全世界都嚷着缺水,一些沙漠地带,原来就缺水,这还有话可说。原来水源充足的地方,由于人为的污染,也是有水难饮,而世界人口的增长尚无止境。看来人类真已经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地步;然而,无知群众仍然浪费淡水,污染水;照旧嬉戏游乐,无动于衷。有人甚至推想,下一世纪,如果再发生世界战争,必然是争水的战争。但愿事情不致如此。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闻所未闻
②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破竹
③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
(2)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水的巨大作用?用“ ”画出来。
(3)发生水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江河源头的居民胡乱砍伐树木。
(4)“但愿事情不致如此。”这句话中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世界会发生一场争水的战争。
(5)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
珍惜一滴水,造福千万家。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②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③无动于衷: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喝要用水,做饭要用水,洗洗涮涮要用水,浇花也要用水,盈天下者无不用水矣”可知答案。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政府有关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号召全国,特别是江河源头的居民,不要再胡乱砍伐树木”可知,发生水灾的真正原因是江河源头的居民胡乱砍伐树木。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有人甚至推想,下一世纪,如果再发生世界战争,必然是争水的战争”可知,“但愿事情不致如此”这句话中的“事情”指的是世界会发生一场争水的战争。
(5)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拟写一句宣传标语即可。示例:珍惜一滴水,造福千万家。
故答案为:
(1)①闻所未闻 ②势如破竹 ③无动于衷;
(2)喝要用水,做饭要用水,洗洗涮涮要用水,浇花也要用水,盈天下者无不用水矣。
(3)江河源头的居民胡乱砍伐树木。
(4)世界会发生一场争水的战争。
(5)珍惜一滴水,造福千万家。
10.习作。
为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祥和过春节,清明节文明祭扫”,不燃放烟花爆竹,请你写一份“禁鞭”的倡议书。
注意: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做到格式正确。
【解答】范文:
关于春节与清明节“禁鞭”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春节与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两个节日里,人们都有放鞭炮的习俗。但是,放鞭炮极易诱发雾霾天气的发生。还记得前些日子,大雾天气停课放假吗?我想你们肯定都知道!那都是“雾霾”造成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小“祥和过春节,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
一、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从自身做起,主动维护哈尔滨市美好的生活环境,不让家长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
二、善意提醒,规劝他人。从现在做起,告别烟花爆竹,对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劝阻,告诉他们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空气,还可能引发火灾、破坏安全、吞噬生命等。
三、崇尚科学,告别陋习。从我们做起,倡导科学文化风尚,融入健康向上的活动,用其他方式庆祝春节,抵制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
市民朋友们,我们都要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倡导者,都有责任自觉遵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环境更加优美,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