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六上22 文言文二则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六上22 文言文二则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7:3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2 文言文二则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请选择对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A.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带在身边。
B.杜处士最喜欢戴嵩画的《斗牛图》,因为用锦缎和玉装饰,非常珍贵,所以经常带在身边。
2.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C.他认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喜欢听他弹琴的人了。
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3.下列诗句与《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无关的是(  )
A.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B.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  )
A.耕地的时候应当征得耕地的农民同意,织布的时候应当征得织布的婢女同意
B.有关耕种的事应当询问耕地的农民,有关纺织的事情应当请教织布的婢女
C.耕种的事要让耕地的农民去做,纺织的事情要让织布的婢女去做
D.耕种的事只能农民做,纺织的事只能织布的婢女做
5.把握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情谊,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阅读《伯牙鼓琴》,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人公:   
事件:   
(2)阅读《书戴嵩画牛》,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人公:   
事件:   
6.把诗句补充完整。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
(2)江南无所有,   一枝春。
(3)我寄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相识满天下,   能几人。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摔 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看看这价格昂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在演出那一天蜂拥而至。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终结,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安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是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听众简直惊呆了”是因为:   。
②“不少人惊叹”是因为:   。
③“四座震惊”是因为:   。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3)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你能就短文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吗?
   
8.课外阅读。
歌女韩娥
春秋时期,韩国有一个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她在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国,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她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了。但听过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
当天,韩娥住进附近一家旅馆,旅馆中有人欺侮她。她便拖着长声哀哀地哭,哭声似泣似诉,附近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对流泪,吃不下饭。他们发现韩娥已经走了,急忙把她追回来,一起谴责了那个欺负她的人,并要她再为大家唱几支歌。韩娥推却不过雍门居民们的盛情,就为大家引吭高歌。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韩娥唱完歌,雍门的居民们凑了不少路费,送韩娥上路。
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水泄不通:   
②情不自禁:   
(2)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
   
(3)选文第   自然段具体表现了韩娥歌声强烈的感染力。
(4)从写法上看,选文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9.仿写句子。
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   !”
(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   !”
(3)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   !”
10.以“我的艺术家之梦”为题,写一篇作文。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2 文言文二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请选择对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A.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带在身边。
B.杜处士最喜欢戴嵩画的《斗牛图》,因为用锦缎和玉装饰,非常珍贵,所以经常带在身边。
【解答】“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出自《书戴嵩画牛》,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带在身边。
故选:A。
2.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C.他认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喜欢听他弹琴的人了。
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解答】考查了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知,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他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故选:B。
3.下列诗句与《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无关的是(  )
A.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B.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解答】A.出自王安石的《伯牙》,意思是故人离我而去,埋葬在黄土之间,我们的情谊,在高山流水间永流传。
B.出自《列子 汤问》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摔碎了琴,剪断了琴弦,子期已经不在了弹琴给谁听。
C.出自唐朝薛涛的《寄张元夫》,这是薛涛关于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悲壮故事的名句,知音锺子期死去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达的是那份知音难觅的凄绝忧伤
D.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故选:D。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  )
A.耕地的时候应当征得耕地的农民同意,织布的时候应当征得织布的婢女同意
B.有关耕种的事应当询问耕地的农民,有关纺织的事情应当请教织布的婢女
C.耕种的事要让耕地的农民去做,纺织的事情要让织布的婢女去做
D.耕种的事只能农民做,纺织的事只能织布的婢女做
【解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出自《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有关耕种的事应当询问耕地的农民,有关纺织的事情应当请教织布的婢女”。
故选:B。
5.把握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情谊,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阅读《伯牙鼓琴》,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人公: 俞伯牙、钟子期 
事件: 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2)阅读《书戴嵩画牛》,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人公: 杜隐士 
事件: 他晾晒《斗牛图》被一个牧童看到,他说这幅画中角斗的斗牛画错了,杜隐士一看果然,认为牧童说得对,虚心接受。 
【解答】(1)《伯牙鼓琴》这篇课文讲了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2)《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有珍藏的《斗牛图》一副,他太喜欢了,所以将它精致装扮并随身携带着。有一天他晾晒书画被一个牧童看到,他说这幅画中角斗的斗牛画错了,杜隐士一看果然,认为牧童说得对,虚心接受。
故答案为:
(1)俞伯牙、钟子期 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2)杜隐士 他晾晒《斗牛图》被一个牧童看到,他说这幅画中角斗的斗牛画错了,杜隐士一看果然,认为牧童说得对,虚心接受。
6.把诗句补充完整。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 。
(2)江南无所有, 聊赠 一枝春。
(3)我寄 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相识满天下, 知心 能几人。
【解答】(1)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2)出自陆凯的《赠范晔诗》。
(3)出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出自《增广贤文》
故答案为:
(1)曾相识;
(2)聊赠;
(3)愁心;
(4)知心。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摔 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看看这价格昂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在演出那一天蜂拥而至。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终结,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安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是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听众简直惊呆了”是因为: 小提琴价值五千元 。
②“不少人惊叹”是因为: 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 。
③“四座震惊”是因为: 小提琴手将小提琴摔得粉碎 。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主要讲述的是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和价值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也就是说对演奏者来说,技艺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听众,欣赏技艺是最主要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技艺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这个故事教育人们:作为听众,欣赏演奏的技艺是最主要的。 
(4)你能就短文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吗?
 两把小提琴价格悬殊这么大,为什么演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呢? 
【解答】(1)考查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并回答问题。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与理解,本题各小题按要求可填空如下:
①“听众简直惊呆了”这句话是人们从广告上看到写着“一把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感到不可思议,所以表现得很吃惊。即因为:小提琴价值五千元。
②“不少人惊叹”这句话是说,当人们听了小提琴演奏出的乐音是那么美妙时,人们都惊叹这昂贵的小提琴走出的乐音就是不一般。即因为: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
③“四座震惊”这句话是说人们对小提琴手的举动出乎意料,所以人们都震惊了。即因为:小提琴手将小提琴摔得粉碎。
(2)考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通过对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小提琴手用价值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和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出的乐音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也就是说对演奏者来说,技艺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听众,欣赏技艺是最主要的。
(3)考查对知识的拓展情况。通过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从中体会到: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技艺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这个故事教育人们:作为听众,欣赏演奏的技艺是最主要的。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学习了本短文,我们了解到:用价值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和用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这就使我有一个不解的问题:两把小提琴价格悬殊这么大,为什么演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呢?
故答案为:
(1)①小提琴价值五千元
②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
③小提琴手将小提琴摔得粉碎
(2)主要讲述的是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和价值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这就告诉人们技艺胜于价值。
(3)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技艺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这个故事教育人们:作为听众,欣赏演奏的技艺是最主要的。
(4)两把小提琴价格悬殊这么大,为什么演奏出的乐音同样美妙呢?
8.课外阅读。
歌女韩娥
春秋时期,韩国有一个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她在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国,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她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了。但听过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
当天,韩娥住进附近一家旅馆,旅馆中有人欺侮她。她便拖着长声哀哀地哭,哭声似泣似诉,附近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对流泪,吃不下饭。他们发现韩娥已经走了,急忙把她追回来,一起谴责了那个欺负她的人,并要她再为大家唱几支歌。韩娥推却不过雍门居民们的盛情,就为大家引吭高歌。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韩娥唱完歌,雍门的居民们凑了不少路费,送韩娥上路。
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水泄不通: 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②情不自禁: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2)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
 余音绕梁 
(3)选文第 三 自然段具体表现了韩娥歌声强烈的感染力。
(4)从写法上看,选文主要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
【解答】(1)考查了解释词语的能力。①“水泄不通”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②“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2)考查了用词语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的能力。短文第2自然段写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大批听众,听过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用词语来概括就是“余音绕梁”。
(3)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短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韩国的民间女歌手韩娥,歌声非常动听,人们听了她的歌声都会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第三自然段通过具体描写韩娥的歌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她唱悲伤的歌时如泣如诉,听的人都会一片悲苦,相对流泪,吃不下饭;如果她唱欢快的歌,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
(4)考查了对短文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选文主要描写了韩娥的歌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听过她的歌声,都会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果她唱悲伤的歌,的人都会一片悲苦,相对流泪,吃不下饭;如果她唱欢快的歌,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写法主要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①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②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2)余音绕梁;
(3)三;
(4)夸张。
9.仿写句子。
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江河 !”
(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风声 !”
(3)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月亮 !”
【解答】(1)志在流水,应是像江河的声音。
(2)志在清风,应该是像听到风的声音。
(3)志在明月,应该是像看到月亮。
故答案为:
(1)峨峨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风声;
(3)峨峨兮若月亮。
10.以“我的艺术家之梦”为题,写一篇作文。
【解答】范文:
我的艺术家之梦
我是个平凡的人,但是我的梦想不平凡,我要成为一个画家。
那颗梦想的种子从小就已经深深地蒂固地扎在我的心里。当然我的梦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和我的生活环境也是有关的。妈妈很喜欢设计,总是在空闲的时候设计些什么,画些什么。而我,就在妈妈画画的时候,看着她画,我觉得,会画画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于是每次妈妈画画的时候,我就在她旁边也跟着“涂鸦”。而妈妈看了我的画之后,也是很高兴,就鼓励我画画。还说:“我们家的宝贝也会画画了,你以后要当个画家的!”
所以我从小就喜欢上了画画。自从种下那颗种子后,我从小就一直在努力地想让它生根发芽,从读幼儿园开始,我就在画画,从小就培养了我的爱好,打下画画的基础。在美术课上我总是可以沉浸其中,上节美术课的主题是“飞天”,我就画了“神舟六号”,这也是飞天,是我们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证明。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所以要从基础学起,人物、风景……每一笔,每一画,每一节画画课我都认真对待。初中,我就学习了素描、色彩、速写等等。我的画也经常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每次学校有什么绘画比赛,我都会去参加,而且得了很多奖,这也让我感到付出是有回报的!这些光环让我很骄傲自豪。
我知道,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一直很努力地继续学习,也学到了很多专业地画法还有很多专业课程。不仅要学习画画,打下基础,还要学习设计基础、审美赏析等等。也许让那颗种子长成大树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我绝不退缩,每一位学者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比如怀素练习写字,把木板都写穿了,经过长久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有名的书法家。再比如爱迪生,经过几千次的实验,因为他的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们的努力和不放弃是我要学习的优良品质,如果没有这些优良品质,一个人是很难实现理想的。
我的人生路还很长很长,我一定会向前向前!为我的梦想努力努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