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
年级 六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刘萍 审核教师 王芙莉
教学内容: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多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尝试加小标题。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
2、试加小标题。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 追悼 挽联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学生交流汇报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深受爱戴 2、谈《水浒传》 3、讲“碰壁” 4、救助车夫 5、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文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五、作业设计
思考课后问题。 个性修改(手写)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深受爱戴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教后反思:(手写)
备注:所有书写内容字体均为宋体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