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 造型的表现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 造型的表现力》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06 19: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线条的表现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中的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初步建立用线条表达情感的意识。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线条,赏析美术作品,体会线条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线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本课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设计,通过观察线条、感知线条、理解线条,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种类线条的美感。
2.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中国的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激发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了解线条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比观察作品中不同形式的线条,感知不同形式的线条的不同美感,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4.通过赏析中外美术作品,理解线条的表现力,体会线条如何表现主观情感,初步建立用线条表达情感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了解线条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比观察作品中不同形式的线条,感知不同形式的线条的不同美感。
【难点】通过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体会线条如何表现主观情感,感受线条具有的表现力。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林徽因的照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照片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吗?
(——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那首有名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就出自她的笔下。她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我们一起来看她参与设计的作品。
(大屏幕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国徽。)
建国初期,林徽因接到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浮雕任务的时候,她已经重病在身。在研究好了设计方案以后,她让自己的学生去画草图。一个周以后,学生来交作业,她只看了一眼就说,“这样的线条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线条要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的墓上去找。”为什么要到汉唐去找?学生带着疑问到霍去病的墓地走了一趟。
(大屏幕出示霍去病墓地上的《马踏匈奴》、石牛、石马等作品。)
霍去病墓地上的《马踏匈奴》、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已历时千年,依然显示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和国家的强盛。学生豁然开朗,清朝是封建社会的强弩之末,奢华、繁缛的康乾线条怎么能够表现新中国如日初升的景象呢?!
(大屏幕出示《马踏匈奴》拓片线条、清朝官服线条图片)
说到这,同学们一定会问,线条真有这么强大的表现力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线条,感受线条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出示课题——《线条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线条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线条不同种类的美感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到处都是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无论方圆、曲直皆具美感。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大屏幕出示水平线、斜线、垂直线、曲线、原线的图片)
同学们观察图片中一条主要的线是什么线?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谈不同线的不同感受。
同学们能够领略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线条的美感,那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是否也有同样敏锐的感觉?
(大屏幕出示四张美术作品中线条的图片以及表示不同感觉的四个词语)
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觉,原始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用线条记事和达意。当他们用石头和树枝在土地和洞壁上很随意地画出一些线的时候,他们最原始的情感就从那些线中流淌出来。
(大屏幕上出示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洞窟壁画)
这是一、两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一万五千年前的西班牙洞窟壁画,他们都是用线条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线条是最原始、最质朴、最基础的造型语言。
(设计意图:学会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线条,并感知各种线条的美感,初步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
(二)中国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
中外艺术家都把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运用到美术创作中,我国的艺术家更是把线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
1.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是我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的线条描绘了漩涡纹、弦纹、人面、鱼虫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感。
(大屏幕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
2.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是青铜艺术辉煌的时期,青铜纹饰主要是由线条构成的。
(大屏幕出示商朝司母戊方鼎)
3.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造型生动、线条劲健,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正式确立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主体地位。
(大屏幕出示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
4.秦汉时期的线条出现了多样的变化,迅疾的用笔产生了强烈的线条面貌。
(大屏幕出示汉代画像石)
5.魏晋时期的线条表现力进一步增强。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同学们观察画面中的线条的粗细有什么特点?
(——细劲、圆润、流畅)
顾恺之用“春蚕吐丝”的笔法创造了“游丝描”,圆润、细劲的线条表现出洛神的缥缈与唯美,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大屏幕出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6.隋唐时期是线条的成熟时期。
这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同学们观察画面中表现衣裙、飘带的线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流畅、飘逸,像是被风吹起的感觉)
吴道子的线描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体现了节奏感和运动感。
(大屏幕出示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
7.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线条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依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
(大屏幕出示宋瓷器、元青花、明清家具)
8.现代画家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作品中的线条超越了传统绘画中的线,富有装饰性、写意性,同时又充满浓厚的抒情和抽象意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大屏幕出示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中国的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
(三)线条的形式美
1.线的不同形式
自然界有山水花鸟,人有骨肉皮毛的区别,这就需要用不同形式的线来描绘不同的质感和特征,因而线条就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同学们观察这四组图片,表现的都是哪些不同形式的线?
(——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干与湿)
(大屏幕出示四组不同形式的线)
2.不同形式的线的不同美感
下面我们就通过《朝元仙仗图》这幅作品来了解不同形式的线产生的不同美感。
(大屏幕出示《朝元仙仗图》)
《朝元仙仗图》描绘了诸多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画面上的神仙神采奕奕,前后穿插,顾盼有致,充满飘逸流动的仙家气氛。千丝万缕的线条千变万化,轻轻地奏鸣出节奏和韵律,成功塑造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风姿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大屏幕出示《朝元仙仗图》放大的帝君、神将、仙女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局部,提问学生:每个局部分别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问题
师总结:不同形式的线条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了解线条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比观察作品中不同形式的线条感之不同形式的线条的不同美感,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四)用线条表现主观情感
(大屏幕出示中国飞天、西方天使)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西方绘画的用线各不相同。同样是画飞的感觉,中国画用线表现出飞的姿态,用曲线画出飘逸的彩带给人带来飞的感觉,西方传统绘画则认为飞必须要有翅膀。中国画注重用线表现情感,富于韵律和装饰美,西方传统绘画注重用线造型,模仿自然。
1. 中国画中用线表现主观情感
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扎根南国》
(大屏幕出示吴冠中的作品《扎根南国》)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南国的榕树,吴老先生为什么要画榕树呢?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榕树长什么样?我们来看榕树的照片。
(大屏幕出示榕树树干照片)
榕树不仅有地下根,还有气根。气根能够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学们看气根临空垂下,像虬龙盘旋缠绕,树干粗大,强壮有力。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树冠长什么样?
(大屏幕出示榕树树冠照片)
树冠硕大,枝繁叶茂。榕树不畏酷暑,不惧严寒,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魏然屹立,它是顽强坚韧的象征。
引导学生观察《扎根南国》。提问:画面都用了哪些不同形式的线?这些线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些线表现出榕树什么样的美感和精神特质?
(大屏幕出示吴冠中的作品《扎根南国》)
学生回答问题。
整个作品吴冠中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舞蹈般的水墨线条来表现,给人扎实、稳健的视觉感受和苍润遒劲的力度美感,表达了吴老先生对榕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西方绘画中用线表现主观情感
二十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进,西方现代艺术家对中国画的线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被中国画中线条强大的表现力震撼到。西方绘画泰斗毕加索就曾赞叹说,“中国画真是神奇,齐白石画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毕加索从中国线条艺术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作品。
(大屏幕出示毕加索及其作品《梦》、《哭泣的女人》)
毕加索的这两幅作品,都是用线表现出来的。
提问:同学们猜猜看,这两个女人分别在干什么?毕加索分别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的《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问题。
提问:同学们再来观察《哭泣的女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女人的眼睛和睫毛?苍白如骨的嘴唇又是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的?牙齿紧咬着的手帕又是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的?画面人物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哭泣的女人》用粗硬的黑色直线条表现出画面中女人歇斯底里的悲恸。嘴唇因痛苦而紧皱,苍白如骨,牙齿紧咬着用锯齿状的粗直线条画成的手帕,让原本柔软的手帕看起来坚硬无比。扭曲变形的脸,滚滚而出的泪珠,表现了底层人们肝肠寸断、痛苦无助的情景。)
西方用线最具创造性的画家当属梵高。我们一起来欣赏梵高的作品。
同学们观察《乌鸦群飞的麦田》和《星月夜》这两幅作品都用了什么样的线?
(—粗短的斜线、强劲的曲线)
这样的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急促、跳跃、强烈的动感)
梵高用粗短、强劲、扭曲、急促的线条群来表达生命的骚动与不安。
无论是流动的星空、金黄色的滚滚麦浪,还是灿烂的向日葵和那树绝世独立的杏花,无论是优雅的鸾尾还是桀骜又纯真的自画像,梵高无不用线条宣泄着内心炽热的情感。
(大屏幕出示梵高作品)
线条已经成为中外艺术家美术作品中重要的抒情手段。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中外美术作品,理解线条的表现力,体会线条如何表现主观情感,初步建立用线条表达情感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堂小体验
欣赏了中外艺术家们的作品,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用一组线条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1.考试前
2.考试中
3.发卷后
绘画时请注意线条应用的要求:
构图完整饱满,用线要注意概括流畅,疏密、粗细、曲直、虚实。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指导,依据课堂情况,教师做示范,适当展示学生作品,供其他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大胆用线的能力,进而追求虚实疏密的画面效果,逐步的培养学生用线表达的能力。)
四、习作展示
1.学生作品讲评。
点评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大家互评,并且老师适当的修改解决学生常见问题。
2.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创意,倡导学生多画练习,提高线条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具有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
线条是世界上最朴素的造型语言,从绘画到服装,从建筑到设计,千变万化的线条交织着,延伸着,勾勒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古朴劲道,有的时尚圆润。无论哪种风格,都能使我们的生活褪去板正的腔调,从而变得更加艺术。线条又是世界上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一支画笔,几根线条就可以表现出全世界,世间万物仿佛只在须臾之间便可跃然纸上,形神兼备。同学们,让我们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亲近自然,感受世界,体味人生的无限美好。
(大屏幕出示服装、建筑、设计的图片,播放线条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