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大决战 温故知新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1.决战的条件解放军的坦克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分到土地后喜悦的解放区农民国统区学生的示威游行国统区的饥民延安西柏坡南京沈阳北平徐州武汉西安南京解放战争形势图1946年夏1948年秋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一、三大战役1.决战的条件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之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东北 共歼敌47.2万人
农民踊跃参军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 之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中原、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徐州为中心的地区 歼敌55万人先打两头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小 讨 论 :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和平解放北平?(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共产党顺应了保障了
民心。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
产财, 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避免战争的破坏。
(3)傅作仪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国民党将领转向人
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 之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解放军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华北 共歼敌52万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年9—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的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百万雄师过大江 蒋家王朝覆灭 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 解放南京活动与探究A.解放军打战勇敢
B.国民党指挥失当
C.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
D.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三、胜利的根本原因短短四十分钟
你一定很有收获?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就在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向这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回首往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就让我们从自身作起,为国家、为民族的崛起去奋斗!
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
A.南京解放后 B. 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随堂小测DC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B 5、标志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C下课谢谢大家!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理 解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 握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使用图表
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
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
“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历史使命社会责任
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保文保意 识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二、导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导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二)导疑
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三)导研
三大战役的背景:
背景1敌我力量对比表
军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形势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解放军
280万
优于敌军
主动
大为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足
被动
略占 优势
危机四伏
低落
背景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概况
1、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2、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3、完成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部队
指挥员
概况
结果
4、“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5、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6、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学生观看渡江战役形势图
3、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导练;
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
A.南京解放后 B. 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标志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
课后延伸
“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五、导评
1、短短四十五分钟你一定很有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就在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向这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回首往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就让我们从自身作起,为国家、为民族的崛起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