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联谊学校初中八年级2013年下学期半期检测
历史试题
(总分60分,50分钟完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14个小题共28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上表)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有两处在同一省份,这个省是:
A、广东 B福建 C 浙江 D 江苏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到:“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文中的“大将”是
A林则徐 B 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
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A丰岛海域 B大东沟海域 C威海卫海域 D日本海域
5 、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副著名浮雕,它表现了中国近代那一次重大事件?
A、1919年五四运动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49年渡江战役 D、1839年虎门销烟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7、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有关部门将举行纪念活动,
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
A、南昌 B、南京 C武昌 D、上海
8、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的“政治上的大解放”是
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创办《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颁布《定国是诏》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哪一位爱国将领临终高呼的口号?
A左宗堂 B邓世昌 C徐骧 D关天培
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代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 B1916 C1917 D1918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此文选自李大钊的
A、《狂人日记》 B《庶民的胜利》 C文学改良刍议》D《万国公报》
材料分析题 (32分)
1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劫掠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2分)
⑵ 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2分)
⑶ 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请说出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分)
⑷ 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请你举例说明。(2分)
⑸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1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⑴ 文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3)
⑵ 这一派别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了“自救”?(3分)
⑶ 这场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2分)
⑷ 材料中“新的社会力量”是指什么?这个“新的社会力量”的先锋队组织的名称是 什么?她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三个层次:
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⑴ 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2分)
⑵ 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这两个事件与图一图四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特点?(2分)
⑶ 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⑷ 结合图四,谈谈今天应该怎么对待西方文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