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课件(共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课件(共7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6 17: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交流平台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呢?再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呢?再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落花生》 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呢?再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落花生》 花生
《桂花雨》 桂花
《珍珠鸟》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呢?再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落花生》 花生
《桂花雨》 桂花
《珍珠鸟》 珍珠鸟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呢?再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落花生》 花生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呢?再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作者十分喜爱白鹭,他由衷地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喜爱白鹭,赞美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天真可爱,他与作者相处得非常和谐,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喜爱白鹭,赞美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喜爱珍珠鸟,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借物抒情
《白鹭》一课中,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和它在“水田钓鱼”、“枝头闲立”和“空中低飞”这三个不同场景中所展现出的美,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白鹭》一课中,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和它在“水田钓鱼”、“枝头闲立”和“空中低飞”这三个不同场景中所展现出的美,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落花生》中,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外在的美丽,却有内在的可贵之处,赞美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摇桂花”、“赏桂花”和“送桂花”,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摇桂花”、“赏桂花”和“送桂花”,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珍珠鸟》通过细致地描写小珍珠鸟对作者由害怕到试探,到亲近,再到信赖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深深的情意。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同时,作者也深深感悟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喜爱白鹭,赞美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喜爱珍珠鸟,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事物都可以用来寄托情感或揭示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事物都可以用来寄托情感或揭示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呢?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读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用上刚才所学的方法来学一学吧!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喜爱白鹭,赞美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喜爱珍珠鸟,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喜爱白鹭,赞美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喜爱珍珠鸟,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 题 描写事物 表达情感
《白鹭》 白鹭 喜爱白鹭,赞美白鹭
《落花生》 花生 赞美花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 回忆快乐童年,寄托思乡之情
《珍珠鸟》 珍珠鸟 喜爱珍珠鸟,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樟树 赞美樟树四季常青、永葆香气,敬仰宋庆龄一身正气
词句段运用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2.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2.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词句段运用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 )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 )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 )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 )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 )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 )


1.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的光辉是柔和的,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练习
1.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的光辉是柔和的,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练习
那样调皮
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
无花果长得不起眼,不像桃子那样可爱诱人
白荷花开在池塘里,不像玫瑰那样艳丽,使人一见就被吸引住了。
小草既没有花儿芬芳的香味,也没有大树伟岸的身躯,但它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作业:
继续品读借物抒情的文章,选一篇,把你的阅读收获写在表格里,并和同学们分享。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
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词句段运用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
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词句段运用
开辟:
①打开通路;②开垦;③开创,创立。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
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词句段运用
开辟:
①打开通路;②开垦;③开创,创立。
开垦
开创、创立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阅字典;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阅字典;
2.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阅字典;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阅字典;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生活实际;
4.找近义词……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词句段运用
姿势、样子
态度、气度
一位外国朋友略懂汉语,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哪里, 哪里!”这位外国朋友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以为没有说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结果引得哄堂大笑,给婚礼增添了不少喜气。
读读这几句句子,思考:加点的词语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1.这本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2.他这个人可真不简单。
3.这项工作必须认真对待,不能简单了事。
结构单纯、头绪少
(经历、能力等)平凡
草率、不细致
成熟
暖流
黑暗
光明
精神
……
1.会议的主要精神大家要好好领会。
2.他今天看起来很精神。
3.小明的精神有些紧张。
1.会议的主要精神大家要好好领会。
2.他今天看起来很精神。
3.小明的精神有些紧张。
活跃、有生气
宗旨、主要意义
人的心理状态
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词句段运用
温和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时节,气候温和湿润,草木抽出新芽。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
一词多义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ruí
jiè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稀疏的梧桐树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稀疏的梧桐树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稀疏的梧桐树

借助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古诗大意:
生平简介:
诗人虞世南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二十四名臣之一。他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耿直,常常与唐太宗讨论历代帝王的功与过,并大胆指出唐太宗做的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受到唐太宗的赏识。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读读罗隐的《蜂》,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借助事物来抒发感情的?
【注释】
① 山尖:山峰。
② 尽:都。
③ 占:占其所有。
④ 甜:醇香的蜂蜜。
读读罗隐的《蜂》,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借助事物来抒发感情的?
【古诗大意】无论是在平原田野,还是在那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作业:
1.找一找含有多种意思的常用词,试着用它不同的意思练习说话。
2.朗读虞世南的《蝉》,再积累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