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精品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精品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6 07:5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
学习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概况和影响;(重点)
2.掌握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3.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学习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精神品质。(难点)
(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14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战期间独霸中国。
(4)《凡尔赛和约》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日本此前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1927年,田中义一《田中奏折》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3)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4)国共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一、九一八事变
背景:
事变 名称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由于错误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1931年9月18日


两个步骤: 1.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
2.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一. 九一八事变
日本
概况
东三省沦陷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东北三省沦陷
末代皇帝溥仪
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丧!
伪满洲国的建立
疯狂掠夺资源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七三一”细菌战部队
掠夺
非法实验
奴化教育
沦陷区儿童练习日文书写
思考:我们的政府在哪儿?
屠杀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影响
(1)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东北三省沦陷。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3)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华北危急!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脱离中国版图。
2、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背景:
一二 九运动
抗日救亡爱国运动
性质
时间
口号
影响
领导的党派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12月9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中国共产党
现在要一致抗日,谁是一致抗日的阻碍呢?
共产党?
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 ——蒋介石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激烈的争辩
苦口婆心的劝谏
声泪俱下的哭谏
兵 谏
张学良
蒋介石
杨虎城
三、西安事变
1、背景
(1)华北危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多次劝谏蒋介石无效。
杨虎城
张学良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扣押 ,实行兵谏。
要求停止内战,联 共 抗 日 。
蒋介石
逼蒋抗日
三.西安事变
国际:日本步步侵略也损害了英美等国家在华利益,英美主张和平解决。日本希望杀蒋,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利于日本侵略。
中共: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和平解决。
怎么办
国内:亲日派何应钦等人要杀蒋而代之。宋美龄等亲英美派,主张和谈。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认为,如果杀蒋,国家可能四分五裂,更利于日本侵华。“放” 是上策,联蒋抗日是上策。
民意: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大多数国人的呼声。民意不可违,民心不能失。
形势:日本步步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救亡是最紧迫的事情。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结果 : 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民党
共产党
西安事变
中国
共产党
国民党
内战
联合抗日序幕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东北抗联
(局部抗战)
一二 九运动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B
2.如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
A.国民政府不抵抗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D
课堂练习
B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4.(河北中考)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A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努力学习、 勤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