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达标培优练
(40分钟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成语修辞中的汉文化
成语的产生与使用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的一部分,不少成语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它们大都来源于古代,延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数量大、内容丰富、使用普遍,反映了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达,铸定了中国文化具体务实的传统。章太炎所说的“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较准确地刻画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这也影响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简洁具体,有理有据。这个“理据”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古圣先贤的经典论述。
这种具象思维,使人们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汉语成语多用比喻、摹状,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危如累卵”(比喻)让人头脑中浮现出“许多鸡蛋垒在一块儿,随时可能崩塌”的画面。“磨刀霍霍”(摹状)使人仿佛看到奋力磨刀的样子,听到磨刀的声音。
这种具象思维,也使人们想把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国人素来“崇古”,古圣先贤的语言、古人的事迹,都被时间赋予了经典的地位。于是人们说话作文,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既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也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阮囊羞涩”(古人事迹)。
古人在具体务实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追求遣词造句的新颖奇特的心理。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主张语言运用力求独创、新颖。可见,喜新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的一个传统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中国人以含而不露为美,喜欢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都要求语言交际时“换一种说法”。古代的文人雅士,说话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创造出许多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产生和推广。我们可以在许多成语中看到这些修辞方式的运用。
例如,说“贫困、没钱”平淡无奇,就用典故“阮囊羞涩”(用典);用“白山黑水”代“东北”,用“苍山洱海”代“云南”(借代);截取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而立”“不惑”造出成语“而立之年”“年届不惑”等(割裂);“瓜字初分”旧指女子十六岁,就是拆“瓜”为“二”“八”蕴“二八一十六”之意(隐语)。儒家文化讲“礼”,“尊人抑已”,许多成语都有这种色彩。如客人来了说“大驾光临”,自家因此“蓬荜增辉”。
均衡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中的一种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思维有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即以二元对待的观点来看待、分析事物,重视事物的关联、对立及其变化。故在语言表达时,常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词语表达相同、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成语中运用对偶、互文、双关、借代,就是这种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成语内部语素对偶、互文,前后对照,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成语字面意思与实际意思,通过双关、借代巧妙联系,有虚实映衬之美。汉语成语多采用“四字格”,就是因为“四字格”四个字两两相对,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化具有具体务实的传统,体现在中国人说话写文章时有理有据,“理据”即指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圣贤的经典论述。
B.章太炎关于中国人“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的说法,影响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简洁具体,有理有据。
C.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使中国人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成语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
D.中国人的具象思维,使人们往往崇尚圣贤的经典论述,说与写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就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汉语成语数量大、内容丰富、使用普遍,不少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它们大都源于古代,延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B.喜新求异、含蓄表达思想的传统文化心理,使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说话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促使了些修辞方式的产生和推广。
C.“贫困、没钱”的说法平淡无奇,“阮囊羞涩”则体现出遣词造句的新颖奇特的特点,也体现出中国人委婉表达自己的思想的特点。
D.成语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因其内部语素前后对照,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并通过双关、借代巧妙联系,有虚实映衬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语“千钧一发”让人眼前浮现出“一根头发悬挂着千钧重的东西”的画面,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在言语活动中具有具象思维的特点。
B.成语“喜新厌旧”内部语素相应,“喜新”“厌旧”结构相似,前后对照,互相补充,是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
C.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是“四字格”,不符合四个字两两相对的特点要求,所以不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D.成语“抛砖引玉”既能体现古人的具象思维,又能体现因求新、含蓄而爱用各种修辞的文化心理,也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表人流行词语探微
刘峰
①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如“高考移民、宅男”等。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例如,“高富帅”“~控”等。
②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例如,~族(蚁族、裸婚族、啃老族),~控(微博控、网购控)等。另一类则以单个词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等,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语的感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彩,如讽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③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借喻产生的“旧词新义”,“粉丝”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话已有词偶合。
④在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中,有两种衍生方式非常突出。一是词语模造词。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二是借用外来词。在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借用外来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年日本动漫、游戏等在中国的流行,不少日语中的表人新词语也随之进入汉语。如“正大”“达人”等皆来自日语,词语模“~控”最早也源于日语。当然,汉语在引入这些外来词时,会根据汉语词的构造、表义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⑤表人新词语的流行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信息数量日益膨胀、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趋同、从众以及追求新异的心理。例如,当“剩男”“剩女”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后,只要社会中出现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倾向借“~男(女)”这一形式来表达。人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伪娘”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杂性的独特体现。一方面,当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就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
⑥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这类词语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哪些词语能够继续使用下去,哪些应当被淘汰,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外,也需要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加以理性引导。
(节选自《光明日报》)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如“高富帅”“白富美”等。
B.在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中,只有两种词语衍生方式,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C.表人新词语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在记录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意义。
D.借用外来词是人们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举“高考移民、宅男”等例子,是证明表人流行新词语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
B.“女汉子”“伪娘”等词语出现,是因为人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
C.有很多表人流行新词语是素质低下的网民创造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屌丝”使用频率很高但没有入选年度流行语,主要原因是“不符合道德规范”。
D.围绕着表人流行新词语,文章从其分类、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密切关系、随意性、主观性等方面逐层进行了论证。
6.下列对“客”族词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语言结构特征看,“客”族词成为了一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比如说“黑客”“创客”“威客”“游客”“旅客”“顾客”等。
B.“客”族词的迅速扩张,不能忽视“黑客”一词的作用。黑客”的广泛运用,其实给了“客”这样一个词语模。词语模的类推便产生了系列“客”族词。
C.“黑客”相比“骇客”,人们更易接受“黑客”,因为“黑”有见不得人之意,“客”有来去匆匆无影无踪之意,这正符合人们对网络虚拟世界中黑客的印象,体现了当前某种社会文化心理。
D.“客”族词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只要社会中出现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会倾向用“~客”这一形式来表达。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由文章可知“理据”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古圣先贤的经典论述。B项,章太炎的说法只是个例子,说明中国人的具象思维,而不是他的说法影响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C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应为“具象思维”。
2.答案:D
解析:D项,并不是所有成语都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从末段可看出,均衡对称的审美的思维特点是“二元对待”,外在形式特点是“常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词语表达相同、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显然不是所有成语都符合这个特点;再者,原文说“成语中运用对偶、互文、双关、借代,就是这种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没有运用的就不一定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3.答案:C
解析:从原文中“在语言表达时,常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词语表达相同、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成语中运用对偶、互文、双关、借代,就是这种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可见“四个字两两相对”不是判断语言是否符合均衡对称审美要求的标准。
4.答案:B
解析:“只有”缩小了范围。
5.答案:C
解析:“有很多表人流行新词语是素质低下的网民创造的”于文中无据,与下文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6.答案:A
解析:“游客”“旅客”“顾客”不属于表人流行新词语。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