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构词规律,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2.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3.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4.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5.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词语的构词规律,让语言多姿多彩。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难点
1.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语“家族”,掌握积累词语的规律。
2.了解熟语,积累成语。
3.了解新词反映的文化现象。
重点难点
积累词语、成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在积累词语。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巨大,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有的同学因此悲观,这大可不必,因为汉语中的词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汉语也是有“家族”,有“系统”的。只要我们理清这些“家族族谱”,掌握好“系统”规律,我们就能有效地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了。
二、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PPT展示词语)
1.瞥、瞅、望、瞧、瞪、盯、观察、端详、仰望、眺望
2.风平浪静、山清水秀、风和日丽、情深谊长、情投意合
3.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调理、条理
4.人山人海、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成群结队
5.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叮叮当当、叮叮咚咚、淅淅沥沥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组词构词有什么特点?
明确:通过讨论得出:第1组的词语都是表“看”的词;第2组的词第一、第三个字都是名词;第3组的词语有共同的语素“理”;第4组词语都表示“数量多”;第5组词都是拟声词。
师总结:汉语词语虽然数量巨大,但是,我们在积累的时候是可以有规律的。我们在平时积累词语时,只要找到词语之间的关联,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可以行之有效地积累词语。如:同义关系的词、反义关系的词、表亲属关系的词、表顺序关系的词等等。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1.今天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要上课了,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老师说:“对大家提点意,希望同学们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词不达意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群策群力,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请问刚才老师说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运用了大量的成语。
成语是熟语的一部分。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主要包括成语、歇后语、惯用语。
(设计意图:设置一个导语情景,让学生感悟到熟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尽快进入到学习环节。)
2.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我们都离不开熟语,使用熟语,不仅让我们的语言简练,还会让我们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熟语的积累同样也是规律的。
熟语的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3.充满魅力的成语
(1)按成语的来源积累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神话传说的压缩。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是成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如:开天辟地、巫山云雨天衣无缝等。
②寓言故事的缩写。我国古代寓言很丰富,不少成语就是由寓言故事缩写或概括而成的,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③历史事件的概括。我国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事件,后人用精练的词语加以概括,成为成语,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
④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我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浩繁丰富,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有的则是从古书中摘引下来的原句。如:辗转反侧、擒贼先擒王、喜出望外等。也有的成语是由古书中的句子节缩而成。如:“千钧一发”缩自“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⑤历代俗语的流传。一些俗语在历代群众中广泛流传后见之于书面,形成成语,如:张冠李戴、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等。
⑥外来语的借用。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期,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面的语句和典故,许多成了我国的成语。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等。
⑦新创造的成语。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词组,由于广泛使用,已逐渐固定,成为新的成语。如:多快好省、推陈出新按劳分配等。
(2)按成语结构特点积累。
成语的结构: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
①主谓关系的,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
②并列关系的,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等;
③偏正关系的,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等;
④动宾关系的,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等;
⑤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等;
⑥承接关系的,如:画龙点睛、落井下石等;
⑦转折关系的,如:虽死犹生、明知故犯等;
⑧递进关系的,如: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等;
⑨选择关系的,如:宁死不屈、宁缺毋滥等;
⑩因果关系的,如:打草惊蛇、亡羊补牢等;
(11)条件关系的,如:唯利是图、逢人说项等;
(12)目的关系的,如:守株待兔、借刀杀人等;
(13)假设关系的,如:有闻必录、风雨不改等;
(14)让步关系的,如:死不瞑目、插翅难逃等;
(3)按成语含义积累。
成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平时积累成语时,可根据成语含义,按主题积累,如:爱国、诚信、勤奋、读书、动物、植物等爱国的:以身许国、匹夫有责、毁家纾难、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救亡图存、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等。诚信的:一言九鼎、言信行果、驷马难追、金口玉言、言而有信、抱诚守真、季布一诺等。
读书的:专心致志、凿壁偷光、好学不倦、学富五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卷有益、闻鸡起舞、学而不厌、学海无涯、博览群书、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
4.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如“墙上挂狗皮——不像话(画)”,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1)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如:“老虎驾车——谁敢(赶)”“两手进染缸——左也难(蓝)右也难(蓝)”“荷花塘里着火——偶然(藕燃)”,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老虎驾车—谁赶”,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个特点都有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
(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所不包。
(2)想象新奇,善于运用各种虚构手法塑造出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规的形象。如:“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拟人);“八十年不下雨——好情(晴)”“三张纸画张脸—好大的面子”(夸张);“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想象);等等。
(3)深具悬念性。试拿去歇后语后半部分,“引子”能引发人们许多联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如:“老鼠给猫理胡子”,人们就会想到“大胆”“不怕被吃掉吗”等,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结”,自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试比较下面一组成语与歇后语的艺术效果:
成语:一目了然 解甲归田 痴心妄想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两组词语意义相同,趣味却相差很远。由此可见,歇后语前半部分“引子”的重要性,缺少了它,歇后语就可能变为一般性的陈述。
5.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彩都十分浓厚。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等。
再次,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须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含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是惯用语。“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界定,几类专用词典收录词语互有交叉,所以在学习中不能过于钻牛角尖去划分类别。
6.正确使用熟语。
(1)使用熟语应弄清熟语的意思。
很多熟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因此弄清熟语的意义,是判断熟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
(2)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感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居多。
(3)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
熟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熟语;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也不能用熟语——除非必须,要用熟语调节气氛。
如: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使用不恰当,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4)熟语使用允许语言重复。
成语与其他语言不能重复使用。如:“心里有难言之隐”“心里”和“隐”重复,这里的成语就用错了;而熟语因常有民间色彩,地方色彩,有时必须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语句加以解释,这就不属于重复,或者说重复是熟语使用所需要的手段。如:“你这么做是攀高枝,巴结达官贵人”,这里的“攀高枝”与“巴结达官贵人”是同一意思。又如你们两个呀,是一对难兄难弟,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难兄难弟”与“半斤八两”也是同一意思。
三、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新词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在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
1.新词的来源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椅子有靠背,最初就用“倚”字,后来才写作“椅”。凳子最初借用“橙”字,后来才写作“凳”。桌子也是后来才有的,古代只有“几”“案”,都是很矮的,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后来坐高了,几案也不得不加高,于是有了新的名称,最初就叫“卓子”(“卓”是高而直立的意思),后来才把“卓”写作“桌”。
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虽然汉语对于外来语以意译为主,音译词(包括部分译音的)比重较小,但是数目也还是可观的。比较早的有葡萄、苜蓿、茉莉、苹果、菠菜等,近代的像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冰淇淋、白兰地、啤酒、卡片、沙发、扑克、哔叽、尼龙、法兰绒、道林纸、芭蕾舞等,都是极常见的。由现代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外来语就更多了,像化学元素的名称就有一大半是译音的新造字,此外像摩托车、马达、引擎、水泵、卡车、吉普车、拖拉机、雷达、爱克斯光、淋巴、阿米巴、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来苏水、逻辑、米(米突)、克(克兰姆)、吨、瓦(瓦特)、卡(卡路里)等,都已经进入一般语汇了。
——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参考学习资源《语言的演变》,结合实际,新词的来源有两大类:一是汉语自身的新造词,二是外来词。
(1)汉语自身的新造词:
①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高铁 快递 滴滴 供给侧
②现代科学和技术带来的新词。
如:马达 引擎 凡士林 逻辑 淋巴
(2)外来词:
如:因特网 脱口秀 罗曼蒂克 伊妹儿 博客
2.新词新语记录了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如:“泊客”指“漂泊在外的人;淡泊名利的人”;“打酱油”意思是“漠视他人,保持中立”;“草根”是“普通阶层或平民百姓与政府决策者相对的势力或者指同主流精英文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四、布置作业
1.按一定的规律整理学过的成语,要求整理出五组成语,每组成语要有十个例词。
2.搜集十个新词,说出它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