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这样考--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实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试这样考--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实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6 21: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实验)
考试这样考
题型一 测量固体的密度
角度1:实验器材的选择
1.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
A.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B.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C.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D.天平和砝码、水、细线、烧杯、溢水杯
角度2:实验设计
2.“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 ①将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
积V1;②将小石块放入量筒,在水中浸没,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③用托盘天平测小
石块的质量m;④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角度3: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3.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 g,石块的
密度是 g/cm3。
角度4:评价与结果分析
4.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小李同学首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2)为了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小李同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
定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合理吗 为什么
答:            。
(3)四个小组测量出的石块密度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5×103 kg/m3 2.6 g/cm3 2.6×102 kg/m3 2.5 g/cm3
其中错误的是第    组的测量结果。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大
B.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小
C.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D.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题型二 测量液体的密度
角度1:实验器材选择及设计
5.下列是测盐水密度的实验。
(1)实验需要的器材是: ;实验依据的公式是: 。
(2)将正确顺序按序号填在空线上 。
A.把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根据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ρ;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E.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m=m1﹣m2;
F.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G.在玻璃杯中倒入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总质量m1。
角度2:数据记录与处理
6.测盐水密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请将图中结果填写下表:
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kg/ m3)
角度3:评价与结果分析
7.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向   (填
“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 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g/cm3。
(5)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使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牛奶的密度将会 (填
“偏小”“不变”或“偏大”)。
题型三 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角度1:测固体密度
8.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
质量为______g。

(2)如图2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4)若从水中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
“大”或“小”)。
角度2:测液体密度
9.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
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
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
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
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m1 m2 m3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克/厘米3。
能力提升训练
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②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③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
油的体积V ⑤计算煤油的密度。
A.只能是① B.可以是②或④ C.只能是③ D.每一步都不能省去
2.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
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
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3.有一块浮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浮石的密度,实验步
骤如下:
①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所示;
②向量筒中倒入V1=60ml的水;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用细铁丝将其压
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65ml处;
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V3=58ml处;
⑤小明认为石块体积的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
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6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
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66ml处,请解答下面问题:
(1)浮石从岩石成因分,属于 岩。
(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60ml处的原因是 。
(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的空白处。
物理量 实验
次数 浮石的质量m(g) V1 V2 V3 V4 浮石的体积V(cm3) 浮石的密度ρ(g/cm3)
1 60 65 58 66
(4)观察表格的设计,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点只写一条)。
① ;② 。
4.小敏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出了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mL的纯净水,再放进冰
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他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图所示,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cm3。他测得冰的密度为 g/cm3(保留1位小数)。
5.如图甲所示,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带有刻度),测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
度。将玉坠放入左侧小桶中,向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
19.5 mL 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为   g。取
下右侧小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乙
所示,此时水面示数是   mL,玉坠的体积是   mL。
由此可得,该玉坠的密度为    g/cm3。
6.小金要测量食盐的密度,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法一: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食盐,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
图甲所示。将称取的食盐倒入量筒中,按图乙的方式直接测量食盐的体积;根据密
度公式计算。

①据图甲可知,称取的食盐的质量为 克。
②据乙方法测得的体积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等于真实值”)。
(2)方法二:已知某温度下,2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2克的食盐。小金在烧杯中用
20克水和7.2克食盐配置了食盐水;用量筒量取20毫升该食盐水;向量筒中再加
入4克食盐,此时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用量筒量取20毫升该食盐水时,除了图乙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②计算该食盐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请列式计算,且结果精确到0.01)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C 2.A
3.27.2 2.72
4.(1)43 (2)不合理,加水量太多,再放入石块后总体积可能超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3)三 (4)D
5.(1)天平、量筒、烧杯 (2)ρ=m/V (3)FBGADEC
6.90.4;70.6;19.8;18;1.1×103
7.(1)左 (4)1.1 (5)偏大 
8.62;30;2.07;小
9.1.12
能力提升训练
1.B 2.A
3.(1)岩浆 (2)浮石吸收2mL的水 (3) 4.8 6 0.8
(4)①实验次数太少②V1 V2 V3 V4无单位
4.30;0.9.
5.26 6.5 3
5.(1)47.4 偏大 (2)胶头滴管 1.33
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