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等4地5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韶关市等4地5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21:3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广东五校2023届高三联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宇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位规范为主。最
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即周天子居住地的方言,在各方言中居于较高地位。
语言永远是发展变化的,新的语言现象总会层出不穷,不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都会出现发展变化。
语音变化,比如,“一骑绝尘”的“骑”,古音“”,现多读“q”;语法变化,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很多传统
上少见的新的语法组合。比如,“很中国、很男人”等“很N”结构。新出现的词汇数不胜数。我们立足中
国语言规范的历史演进和当今宏观社会语境提出并阐释“中和诚雅”的当今语言规范观。
“中”即“中庸”,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
下之定理也。”(《中庸》)“中”的基本内涵是不偏不倚,既不“过”亦无“不及”,儒家主张用“持中”的手
段来处理事物,即要把握合适的“度”,所谓“允执其中”,在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工作中既有重要理论价值更
有很强现实意义。从“持中”思想出发,对斯语言现象大可不必忧虑,其实语言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有一种
自我优化功能,少数有表现力的新语言形式会保留下来,而绝大多数新语言形式则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和”,即“和谐”,其基本内涵就是不同事物同生共处,相互依存,不过分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特
别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不带任何偏见,相互接受对方的存在方式,只有
达到了“和”的状态,字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才能各安其位。“同”就是“同一、统一”,就是绝对的一致,不
允许异质事物的存在。“和”就是要“去同”,使不同事物配合而达到平衡。
当今中国语言生活多姿多彩,各种新的语言形式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坚守“和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理念,
既要吸收古代的语言形式,也要吸收外来的语言形式,更要允许各种依托新媒体而产生的新语言形式的存
在,让各种语言成分各得其所。每种语言要素都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和文化价值,是难以被替代的,在特定
语境中能收到非常明显的语用效果。
h校联考语文卷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