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赣州市定南县第二中学 廖辉茂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际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它不仅为本章学习中心对称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圆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2、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实验观察法,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
五、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演示导学,形成概念;(3)举例应用,加深认识;(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手工制作:制作一个小风车;
2、欣赏日常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观看后请思考:在这些运动中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小制作,图形欣赏,导入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深示导学,形成概念
1、观察:时钟上分针的运动.
问题:时针上分针的转动是绕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转动?从5分到15分钟转动了多少角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有关概念.
2、动手做一做:
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与另一张纸片之间垫上一张复写纸,在薄纸上画ΔABC,并在ΔABC外面找一点0,再用一枚图钉在0处穿过.将薄纸绕点0旋转一个角度,再次把ΔABC复印在纸片上,并记成ΔA B C .在纸片上分别连接0A、0B、0C、0A 、0B 、0C .
问题:(1)根据所画的图形,用直尺量出OA与OA 、OB与OB 、OC与OC 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AOA 、∠BOB 、∠COC 的度数,观察这三个角的大小,并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三)举例应用,加深认识
1、教科书P64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中的图形的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P64页练习
2、图形:线段、角、圆、梯形、正方形、菱形中绕一定点转动一定角度(小于360°)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P65页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明确旋转的主要因素,从而让学生在知识不断重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形成能力.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P66页T3、T7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课 题
旋转的有关概念 旋转的基本性质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