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22:29:03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一期中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解析】A根据材料一“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最后用音乐完
善人性”“孔子认为建立道德修养的的首要关键是学‘诗’”可知,孔子认为音乐是建立道德
修养的重要途径,并未说是最重要的。B.“从古至今的道德楷模皆熟读《诗经》”材料并未
提及,属无中生有:C根据材料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
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是孔子的“诗教”观为中国
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不是《诗经》。故选D。
2.(3分)C【解析】根据材料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
服务”可知,是新时代下“文以化人”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而不是儒家诗教观。
3.(3分)C【解析】“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强调的是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
不能支持材料一“诗”对道德修养的作用的观点。
4.(4分)示例:①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说明《诗经》中已有道德
修养的相关论述,其论述被儒家尤其是孔子推崇,并形成“诗教”观,对后世文学创作与立
德树人影响深远。②从论证语言来看,材料一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时多引用诗句,使
材料语言更具文学性。③从论证结构来看,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先引出孔子认为的
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指出学“诗”的重要性,再点明建立道德修养的关键和完善与学“诗”
密不可分,最后总结“诗”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影响深远。④从论证思路来看,为了论证
学《诗》的重要性,采用直接论证,以《诗经》、文人古诗词中与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的句
子作为论据,得出结论。(任答两点,意近即可。从其他角度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5.(6分)示例:①强调突出了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教化作用。
②将大量的古代诗文选入教材,重视的是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③这些优秀的古诗文蕴含着作者的家国情怀、高尚情操等,在学习、
积累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情怀有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
料的理解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联系材料二观点具体分析。
(二)(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解析】“又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错,依据文本可知当小李知道将军参加
劳动时,感到意外,内心是感动、激动,甚至有一丝紧张,并非恐慌与担忧,B项曲解文意。
7.(3分)D【解析】选文没有使用心理描写,且并未突出革命者的“勇敢无畏、大公
无私”。
8.(4分)示例:①渲染劳动场面忙碌的氛围,为将军参加劳动提供环境、背景。②引出下
文,为下文将军回忆九年前的情形以及他们找不到工具等情节做铺垫。③为塑造将军和战士
小李两个鲜明丰满的普通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埋下伏笔,④为全文莫定了千万个普通劳动者身
上迸发出来的共产主义思想光辉这一积极昂扬的感情基调。(任答两点,意近即可)【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开头场面描写作用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人物、情节、
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
第1页共4页按秘密级事项管理
科目: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
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条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各题日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式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出的答案填涂在指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贞,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白负。


准考证号
2022一2023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一期中检测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审题人:外国语刘波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
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
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
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
孔子认为建立道德修养的首要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
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
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
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
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
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夫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
要实行德政,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
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
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
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
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
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
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