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土 壤 的 形 成
YUNDUANDILI
湘教版
观看视频
说一说土壤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视频中提到了哪些颜色的土壤,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点击播放视频
目录
CONTENTS PAGE
01
认识土壤
02
成土因素
03
土壤剖面
《火星救援》
被称为火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
思考:
1、火星上的土能叫土壤吗?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析土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成土因素
成土因素
2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物: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成土母质
(1)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思考:
1.何谓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
土壤具有肥力
联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决定土壤的质地
石砾
——Gravel
砂粒
——Sand
粉粒
——Silty
黏粒
——Clay
紫色砂页岩
紫色土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基岩是紫色的,土壤也成紫色。你能解释该现象吗?
紫色岩石
风化
成土
母质
继承
四川盆地的
紫色土
黑色土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黄色土
表示土壤中是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
红色土
土壤
颜色
Soil color
白色
表示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
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
分布于南方丘陵,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橘种植。
五色土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
坛上层铺垫着五颜六色的土:
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间为黄色。
实际上,这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来自我国不同地方的五种土壤
我国东北地区俗称黒土地,这里分布着典型的黒土,人們常説黒土地上是“捏把黒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位于昆明市东川区的紅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酸性土壤黏重,有机质少,肥力较低
黑土和红壤的肥力存在明显差昇,其根本因素是
气候
气候 气温 降水 风化作用 淋溶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土壤肥力
湿热
干冷
较高
较多
强
强
快
弱
较低
较少
弱
弱
慢
强
2
气候
土壤形成速度
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降水量越多,温度越高,岩石矿物风化作用越强,土壤形成速度越快
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
降水越多,淋溶作用强,有机质积累少
成土因素
气候
土壤肥力高
土壤肥力低
温暖湿润地区
寒冷湿润地区
生物循环示意图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枯枝落叶掉落地面
分解有机质
岩石风化
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渗入土壤
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生物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微生物把有机质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可以把分散的营养元素富集到土壤表层
植物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2)生物与土壤
植物残体提供有机质
动物残体提供有机质
分解有机残体
A
B
判断A、B两种土壤的位置,并说出依据。
(4)地形与土壤
山地、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平原地区,泥沙逐渐沉积,土层厚,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坡度越陡,土层越薄
1、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2、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5)时间与土壤
0年 ●●●等你成熟●●●
1000年
世界上本没有土
时间久了
也就有了土
一、成土因素
主要因素 影响
成土母质 岩石的_______,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_____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生物 土壤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____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其他因素 _____、时间、人类活动
风化物
气候
有机质
活跃
地形
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即陆地表面疏松的表层
B.岩石经外力风化而产生土壤
C.土壤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属于无机物质
D.土壤必须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3~4题。
3.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4.图中能表示热带雨林地区的( )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思考
1. 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成土因素
2
1. 没有道理。土壤的厚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土层厚度较大;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土层较薄。常年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土壤
—习近平
SOIL
土 壤 剖 面
土壤剖面
土层 特征
有机层 ________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________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_____作用,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___
_______
母质层 疏松的_________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____
植物残体
腐殖质层
淋溶
淀积层
风化碎屑
岩石
淡
淋失的物质在此积累,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米厚。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结构
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森林土壤剖面
草原土壤剖面
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黑土剖面
黑钙土剖面
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课堂作业
4
下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
A. 气候 B. 地形
C. 生物 D. 成土母质
10.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
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11.下面关于土壤表土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土壤的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都很高
B.冷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低
C.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D.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淀积层
12.下面关于常见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棕壤土层较薄、土质黏重 B.红壤有机质少,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C.黑土土层厚,有机质丰富,肥力高 D.黑钙土发育在森林植被下
练习
B
C
C
随堂巩固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
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含量 B.矿物质
B.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活动P125
阅读图 5-23、图 5-24及文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提示:面积+位置
砖红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多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有亚热带土壤?
提示:海南岛的中南部属于山区,海拔高,热量相对少。
(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海南岛西南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以草原为主。
泰国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根系密集发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地茅在雨季时能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受到冲刷侵蚀;旱季时能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