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1.识字。读准字音:“则、钻、此”都是平舌音,“喘”是翘舌音;“寓、此”是整体认读音节。“牢”的声母是边音l,“筋”的韵母是前鼻音in,这两个字容易读错。识记方法:可采用图片、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街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理解。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利用熟字识记。可以与熟字比较,如比一比。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2)结合语境识记。“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截”字形复杂,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加强识记。(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疲”,“疒”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一些。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学生把握各部分的比例。笔画较少的字,宜写得宽松一点;笔画较多的字,要注意疏密均衡。
朗读指导
《亡羊补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朗读指导如下。(1)读好人物对话。《亡羊补牢》中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从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看,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说的,朗读时要表现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这几个词语要加重语气。“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语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可用对比的方法。先去掉语气词“吧”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读。还可以加上不同的提示语引读,如,街坊(着急地、担心地、关心地)劝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朗读时,要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干什么”应读重一些,语调上扬。可启发学生思考体会:街坊劝告他,他同意吗?不同意,他怎么说的?(2)读好表示动作的语句。“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的所想所为与第一次丢羊后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赶紧”说明养羊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这几个词语应强调。可以将这句话与养羊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成语的意思。《揠苗助长》生动地表现了种田人揠苗助长后的心情,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情的变化。如第1自然段要读出种田人盼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可通过换词比较感悟“巴望”一词。“一天,两天,三天”应读得越来越快,“一点儿、焦急、转来转去”等词语应重读,以表现种田人盼望、急切的心情。“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这句话是种田人的自言自语,声音要稍低,表现出种田人看到禾苗没有长高时的焦急心情和若有所思的情状。“得”读děi,是“需要”的意思。第2自然段,“终于”一词,说明种田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应重读。“一棵一棵、一直”应读得强调一些,表明种田人拔苗用了很长时间,做得很辛苦。“筋疲力尽”语速应稍慢,表现人累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种田人“拔苗”后很高兴,从他回到家“一边喘气一边说”可以看出来。“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累坏了”“总算”“一大截”等词语需要加重,这一句语速可适当加快,语调可稍高,表现种田人高兴、自以为是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禾苗都枯死了”一句中,“都”要读得稍重,突出结果,这一段也可引导学生适当带着嘲讽的语气读。
阅读理解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简短,情节之间联系很紧,互为照应,教学时先让学生整体上了解、把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可以从主要人物入手,看看人物做了什么事。《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可通过以下问题把握主要内容:那个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揠苗助长》可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那个人为什么揠苗?他是怎样揠苗的?揠苗的结果是什么?在学生分步思考回答后,再把这些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2)品词析句,读懂故事。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在比较揣摩中体会人物的心理,一步步加深对寓言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另外,还可以相机引发学生想象补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亡羊补牢》可结合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体会街坊的劝告;从“后悔、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揠苗助长》可从“巴望、天天、转来转去、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等词句,体会种田人焦急的心情;从“筋疲力尽、一边喘气一边说、没白费”体会种田人在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寓言的题目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教师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大致意思,从而启发学生理解“亡、牢、揠、助”等字在词语中的意思。“亡”是“丢失”的意思,“牢”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养牲畜的圈”;“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的意思。
积累运用
懂得寓意,学会应用。《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人在羊圈破损后丢了羊,及时修补羊圈后不再丢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及时补救,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种田人采用往高里拔的方式帮助禾苗生长,结果禾苗全部枯死的故事,以此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在生活中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分别用上“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进一步巩固认知,并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劝、丢、告”6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1 欣赏图片,猜故事名
1.教师展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试着猜故事名。
课件出示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南辕北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2.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图片出自什么故事吗?从这几个故事中,你们分别明白了什么道理?
3.导学:《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
课件出示 寓言就是通过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活动2 出示课题,相机识字
1.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
2.板书课题,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1)读准字音:“寓”读yù,是整体认读音节;“则”读zé,是平舌音。
(2)“则”是什么意思?这里是“章、条”的意思。
(3)这篇课文中包含两则小故事,分别列成两个小题目——“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4)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5)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由“图片故事”引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发思考,也为后面读通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过渡: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课,听老师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1)听范读《亡羊补牢》,边听边圈画标注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2)汇报重点讨论的词语。(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3.引导学生归类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yù zé wáng láo juàn zuān diāo fāng huǐ cǐ
寓言 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钻进去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重点指导:前鼻音“圈、钻”,后鼻音“亡、坊”等)
(1)利用熟字识记。如“坊、悔”“则、钻”。
课件出示 换一换:防—坊 海—悔
加一加:贝+刂=则 钅+占=钻
(2)结合词语识记。如“寓、亡、牢”。
课件出示 “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亡、牢”可在成语“亡羊补牢”中学习,“亡羊补牢”就是丢了羊把羊圈补好的意思。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寓、圈、叼、坊”。
课件出示 “寓、圈、叼、坊”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寓”,形旁“宀”表示房屋,声旁“禺”提示读音;“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
(4)字理识记。如“牢”。
课件出示 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关在栏圈中。本义是关牲畜的栏圈。
(5)动作演示识记。如“钻、叼”。
课件出示 “钻”,在文中指“穿过,进入”。比如“火车钻山洞。”“鱼儿一下钻入水里。”“叼”,意思是“用嘴衔住”。 比如:“小猫叼住了老鼠。”“爷爷嘴里叼着烟斗。”
(6)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并用词语造句。
赶紧 事后懊悔。
后悔 丢失了羊,就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亡羊补牢 抓紧时机,毫不拖延。
例句:(1)爷爷病得不轻,要赶紧送往医院。
(2)弟弟做错了事,感到很后悔。
(3)对这件事他能及时止损,可谓亡羊补牢了。
4.指导学生写字,教师点拨。
亡: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稍长;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
牢: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
钻:金字旁第五笔是竖提。右半部分“占”的第一笔竖略长,横笔较短。
劝: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半部分“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
丢:第一笔是短撇。“去”的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
告: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预设: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活动2 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些生字词又跑进课文中了,你还能读准它们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亡羊补牢”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亡羊补牢”主要写了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及时修补羊圈的故事。
2.“亡羊补牢”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有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1)养羊人发现少了一只羊及丢羊的原因。(2)街坊劝养羊人修羊圈。(3)养羊人没听劝告。(4)第二天再次丢羊,狼是从同一个窟窿钻进去的。(5)养羊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根据生字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规范学生书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三 朗读课文,感知寓意
活动1 找出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
1.教师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理解“窟窿”一词。“窟窿”就是“洞”。体会“钻、叼”等动词运用的准确。
(2)朗读指导: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因,宜用陈述的语气朗读。
2.出示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读好对话。体会加上“赶紧”一词的好处。
课件出示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1)朗读指导街坊说的话。
①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说的,朗读时要读出街坊的关心。
②“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加上“赶紧”一词,体现了街坊有意在督促养羊人尽快修补羊圈,以免再有损失。
③“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这几个词语读时要加重语气。
④“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语气。试比较,如果没有“吧”,原句就变成了“命令”的语气了,与街坊的劝告不符。
(2)朗读指导养羊人说的话。
①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朗读时,要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干什么”应读重一些,语调上扬。
②可启发学生思考体会:街坊劝告他,他同意吗?他不同意,他怎么说的?换成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3.出示句子,读好两个“又”字。
课件出示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读好句中的两个“又”字。两个“又”字能体现养羊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更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因此两个“又”要重读。
(2)从朗读中体会:养羊人此刻的心情怎样?(糟透了)
4.出示句子,读好表示动作的语句。
课件出示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朗读体会养羊人的心理活动。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的所想所为与第一次丢羊后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后悔”说明他已经醒悟,要读出他后悔的心理,语调宜低沉。
(2)指导读好表示动作的语句。“赶紧”说明养羊人行动很迅速,“堵上、修得结结实实”,说明养羊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这几个词语应强调。可以将这句话与上文养羊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成语的意思。
活动2 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在养羊的人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这时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会怎么回答。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思考: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后,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还不算晚。
活动3 拓展延伸,内化积淀
1.引学:“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四个字——“犹未为晚”。
2.导学: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 借助朗读,让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养羊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成语的意思。此环节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焦急地”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1 观看动画,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并且从中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3.导思:你知道这部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活动2 揭示课题,质疑导学
1.过渡: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导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 教学时教师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寓言故事的特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板块二 学习生字,了解内容
活动1 学习生字,检测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引导学生归类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jiāo jīn pí chuǎn jié
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重点指导:前鼻音“筋、喘”)
(1)利用熟字识记。如“截”“疲、筋”。
课件出示 换一换:载—截
加一加:皮+疒=疲,肋+?=筋。
(2)结合词语识记。如“筋、疲”。
课件出示 “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就是“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疲、喘”。
课件出示 “疲、喘”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疲”,形旁“疒”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喘”,形旁“口”表示喘息要用“口”,“耑”提示读音。
(4)字理识记。如“焦”。
课件出示 “焦”是会意字。金文从火、从隹(鸟),用火烤鸟会烧焦之意。
(5)动作演示识记。如“喘”。
课件出示 “喘”,意思是“急促地呼吸”。比如“弟弟累得呼哧呼哧直喘。”“他笑得喘不过气来。”
(6)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并用词语造句。
自言自语 着急。
焦急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筋疲力尽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例句:①爸爸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自言自语:“时间不多了,可今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②想去乡下但没有车了,他非常焦急。③他们劳动非常辛苦,现在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3.指导学生写字,教师点拨。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月、力”要互相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预设: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活动2 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重新读课文,思考:“揠苗助长”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揠苗助长”主要写了一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
2.“揠苗助长”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有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1)古时候有个人总是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些长高。(2)这个人想出了办法,并按这个办法去做了。(3)这个人告诉家里人,他使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4)这个人揠苗助长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根据生字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规范学生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三 朗读课文,感知寓意
活动1 找出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
1.教师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句子加上“焦急地”后的好处。
课件出示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句子加上“焦急地”有什么好处?
加上“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人巴望禾苗快点儿长高的急切心情。
(2)“一天,两天,三天”应读得越来越快,“一点儿、焦急、转来转去”等词语应重读,以表现种田人盼望、急切的心情。
(3)“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这句话是种田人的自言自语,声音要稍低,表现出种田人看到禾苗没有长高时的焦急心情和若有所思的情状。“得”读děi,是“需要”的意思。
2.出示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进行指导。
课件出示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终于”一词,说明种田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应重读。“一棵一棵、一直”应读得强调一些,表明种田人拔苗用了很长时间,做得很辛苦。
(2)“筋疲力尽”语速应稍慢,表现人累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1)种田人“拔苗”后很高兴,从他回到家“一边喘气一边说”可以看出来。朗读时,把种田人急于说话而喘气的动作表现出来,语速略快。
(2)“累坏了”“总算”“一大截”等词语需要重读,这一句语速可适当加快,语调可稍高,表现种田人高兴、自以为是的心情。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朗读指导:“禾苗都枯死了”一句中,“都”要读得稍重,突出结果,这一段也可引导学生适当带着嘲讽的语气读。
活动2 结合实际,体会寓意
1.导学:刚才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种田人的焦急,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种子发芽成长的视频。看完后,请你来帮帮那个种田人,告诉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
2.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浇水、施肥、灭虫、除草”等方法。)
3.导学:文中的那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4.交流: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你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5.导学: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1)学生讨论。
(2)教师相机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则事情会失败的。
6.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设计意图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让学生理解寓意的要求不能过高,只需点到为止。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硬性提炼“道理”,也不能让学生硬说道理,要避免陷入生硬说教的误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