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 学科组 语 文 课题隆 中 对 总课时数 主备教师 朱 正 齐 审核人 刘 俊 陈 义 祥
名言警句: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23 . 隆 中 对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 赏:《隆中对》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对话内容。(重点)
2、 探:探究刘备与诸葛亮两个人物的基本情况。(难点)
3、 悟: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有所人生感悟。(重点)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陈寿 ( http: / / baike. / view / 27590.htm" \t "_blank )(233—297),字承祚,晋 ( http: / / baike. / view / 23908.htm" \t "_blank )朝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史学家。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入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此书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2、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对,回答,应对。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3、文言积累。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 因屏人( ) 遂用猖獗( ) 遂诣亮( ) 度德量力( ) 存恤( ) 帝室之胄( ) 箪食壶浆( ) 此殆天所以总揽英雄( )
(2)积累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 自董卓已来( )
(3)特殊句式积累
时人莫之许也 ( )句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句
君与俱来 ( )句
4、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并翻译课文。
二、课堂——探究交流
1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一个怎样的蓝图呢?(一句话概括)
2、在诸葛亮看来,怎样才能实现他们的目标呢?
3、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4、谈感悟: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学习的体会。
角度:1、刘备 2、诸葛亮 3、他们的规划
三、课后——巩固提高
1、背诵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2.《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的历史著作《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3.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箪食(shí)壶浆 B.益州险塞(sè)
C.孤不度(duó)德量力 D.挟(xiá)天子以令诸侯
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时人莫之许也。( )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5.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并翻译句子。
此诚不可与( )争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7、 在小说中,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出现。请写出三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8、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谈谈你的看法。
9、 文章对曹操的刻画虽不过寥寥几处,却使曹操的形象跃然纸上。请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并写出《三国演义》中三个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10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千古奇谋隆中决策
下联:
2
1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