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
分立与民族交融
1.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我国古代文化成就与其历史地位对应正确的是( )
A. 《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伤寒杂病论》——工艺百科全书
C. 《洛神赋图》——天下第一行书
D.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D
能力提升
2.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铁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所改进。这反映了贾思勰( )
A. 强调生产因地制宜 B. 强调种植不误农时
C. 重视介绍生产工具 D. 提出多种经营思想
C
3.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它不仅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加工、贮藏、食用的方法。这反映了( )
A. 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 D. 南北地区的物种交流
D
4.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解读。题4表中历史事实与历史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5. 祖冲之是古代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最主要的成就是( )
A. 撰写了《齐民要术》 B.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 编写了《九章算术》 D. 创造了“割圆术”
6.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 战国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魏晋时期 D. 东汉时期
B
D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留下了许多璀璨的科学和艺术瑰宝。下列成就属于东晋王羲之的是( )
A. 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多有异趣
B.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称为“医圣”
C. 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洛神赋图》
D. 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D
8. 云冈石窟“飞天手中所挽花圈,皆希腊所自来……顶棚上大莲花及其四周飞绕之飞天,亦为北印中印本有”。但它们并未动摇中国的基础结构,只是“做了汉族艺术天才的引火索。”材料旨在说明云冈石窟是( )
A. 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 统治者崇尚佛教的体现
C. 印度文化传入的产物 D. 南北朝国力雄厚的展现
A
9. (2021福建)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事谚语“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
A. 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 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C. 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 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B
难题突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谚语中的“清明”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该谚语大意是清明节时期雨水纷纷,正是麦子和豌豆长势正旺的时候。据此可知,谚语反映了农历节气指导农耕。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10. 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媸),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材料反映顾恺之认为画人物最重要的是( )
A. 体现人物的形象 B. 描绘人物的位置
C. 画好人物的眼睛 D. 重视人物的气韵
D
11. (2020北京)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题11图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 书法艺术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江南经济开发 D. 南北政权对峙
B
12. (原创)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在农业上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农业产生于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生产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属于农业的萌芽阶段。经过夏、商、周时期的发展,中国农业耕作技术初步形成,但是比较原始和粗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新式农具的出现和畜力的使用,农业生产走向精耕细作。直到秦、汉、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摘编自李济宁《古代农业》
史料研读
材料二 《齐民要术》标志着我国北方旱地耕作栽培技术的成熟和中国传统农学体系的形成。《齐民要术》虽然产生于北魏,但实际上是秦汉以来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技术的系统总结。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农业史》
材料三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穀(谷)而贱金玉……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齐民要术》这部著作有何特点?(2分)它在中国农业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新石器时代:以刀耕火种为生产方式的原始农业萌芽;夏商周时期:中国农业耕作技术初步成形;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生产走向精耕细作;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对秦汉以来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根据材料三指出,贾思勰是如何看待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的?(2分)贾思勰认为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农业?(2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认为农业是保障生存的物质基础(或:农业是民生之本)。统治者应该关注民生,以农为本,把农业生产视为治国为政的第一要务(或:重视农业生产)。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