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6 09:13:09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2课时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①交通压力增大②就业困难③国防兵源不足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表现是相同的
C.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的问题
D.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人群
D
图F4-1-5是关于四类国家的人口情况图。读图并完成3~4题。
3.图中四类国家最易容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4.下列关于四类国家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主要分布在亚洲,经济水平高,人口稀少
B.②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经济水平较低,人口稠密
C.③主要分布在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经济落后
D.④主要分布在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D
德国是欧洲联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德意志人是德国的主体民族,主要特征是身材高大,金发碧眼。1972年以来,德国每年的出生人数均少于死亡人数,老龄化现象严重。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体质特征来看,德国人大多属于(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A
6. 德国( )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养老负担较轻
D.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
D
7. 某歌曲唱道:“现在全世界各地,到处有中国字,黄皮肤的人骄傲地把头抬起……”下列与中国人同是黄种人的是( )
A. 阿拉伯人
B. 因纽特人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D. 欧洲人
B
8. 下列关于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B.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
C. 欧洲和南美洲都是白种人
D. 亚洲全部属于黄种人
A
9.下列有关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B.非洲黑种人头发卷曲与降水有关
C.在热带地区,黑色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减少紫外线的伤害
D.北欧人的鼻子高而长与夏季高温散热有关
C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22年2月底,全球人口总数达78.99亿人。
材料二 为了理解地球母亲的处境,我们来感受地球的叹息(图F4-1-6)。
(1)从地球母亲的“三声叹息”可以看出,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2)你认为上述哪一问题是首要问题?简述你的理由。
人口问题。理由:人口过多会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造成资源过多的消耗,而对资源的过多消耗,又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是当务之急。
(3)请提出解决“第一声叹息”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能力提升
11. 读某国人口结构变化图(图F4-1-7),未来几年,该国市场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服务业是 ( )
A. 医疗及保健
B. 学龄前教育
C. 旅游和娱乐
D. 体育和健身
A
读甲、乙两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比重图(图F4-1-8),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两国劳动年龄
人口数量相同
B.目前,甲国劳动年龄人
口占总人口50%以上
C.整体看,甲国劳动年龄
人口占比逐渐上升
D.未来几十年,乙国的社
会就业压力较小
B
13.适合甲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控制人口出生率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实行教育产业化 D.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4.下列地区中,主要人种相同的一组是( )
A.亚洲东部和西部
B.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C.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
D. 亚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
B(共17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基础过关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据此,完成1~2题。
1.诗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B
2.该聚落的特点有( )
①规模较小②空间分布较分散③聚居的人口较少④成团块状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 高山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稀疏的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 B. 气候炎热潮湿
C. 气候寒冷且空气稀薄 D. 昼夜温差大
D
C
4. 图F4-3-1为湖南省凤凰古城景观图,该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有( )
①河流沿岸水运便利②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③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④河流沿岸森林资源丰富⑤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⑤
D
5. 下列民居反映当地气候终年寒冷的是( )
C
2021年2月14日,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临沧市翁丁老寨不幸遭遇火灾,明火虽已于当晚全部扑灭,但百余户房子仅剩几户未被烧毁。图F4-3-2是翁丁老寨火灾前的照片。据此,完成6~8题。
6. 与城市相比,翁丁老寨( )
A.规模较大 B.居民生活水平低
C.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D.有众多工厂和商场
B
7.“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其传统民居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当地森林茂密,房屋为全木结构
B.当地降水充沛,屋顶陡峭便于雨水排泄
C.当地空气湿度大,双层结构有利于防潮
D.当地冬季寒冷,窗户较大便于室内采光
D
8.翁丁老寨作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如今因大火毁于一旦令人痛惜。下列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态度,可取的是( )
A.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
B.坚决不拆
C.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除
D.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
D
9.下列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B.桂林山水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龙门石窟
10. 北京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关于开发和保护北京故宫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内部修建宾馆、饭店等娱乐场所
B. 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
C. 附近修建高大建筑以便观其全貌
D. 扩大游览规模,以便提高收入
B
B
11.读某城市演变示意图(图F4-3-3),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幅图按形成和发展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不断____________。A图主要从事_________(填“农业”或“非农业”)活动。
A
B
C
增加
农业
(2)该地能不断演变成城市,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城镇扩展成城市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试从规模、景观方面分析)
规模越来越大,交通线越来越密集。
(4)城市在演变过程中将出现哪些问题?(列举三种)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短缺。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能力提升
图F4-3-4为《姑苏繁华图》(局部),此图描绘了当时苏州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社会风貌。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景观描绘的是( )
A.渔村聚落 B.牧村聚落
C.城市聚落 D.农村聚落
13.由图中景观可推测当时该地( )
A.全年少雨 B.商业落后
C.人口稀疏 D.水运发达
C
D
14. 图F4-3-5中四地,在发展成为城市的过程中,自然因素限制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15. 维斯比古城是瑞典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镇,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内很多街道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以减少尾气排放,古城外还新建了大型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以确保绿色可持续的旅游环境。维斯比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有( )
①留存和保护地域文化②还原人们旧时的生活方式③提高旅游的环境质量④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综合实践
16.“XX(家乡)一日游”活动方案设计。
【目的】
(1)在实践中了解家乡的风光,领略家乡的美食,欣赏家乡的民间艺术。
(2)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研究,让学生感受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
(3)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内容根据自己家所在城镇的情况,介绍当地的旅游风光、饮食特色或民间文化艺术。
(2)各小组确定本组的组员及选择研究的内容
(3)各小组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去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搜集资料,编制小报,图文并茂。
(4)活动成果展示
①各小组交流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谈出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②将研究内容设计成“XX(家乡)一日游”活动方案,方案中可包含设计的游览线路、所需时间、游览地的简单介绍等,字数在500字以上,并统一用A4纸打印出来。
③将各组小报、图片、打印稿制作成展板展示。
略(共15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基础过关
1.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于2022年2月4—20日由我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奥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A.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参加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最多
B
2. 贝贝说:“我的哥哥在大学学习俄语,毕业后要到国外做翻译。”贝贝的哥哥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A. 北美洲北部 B. 欧洲西部
C. 非洲南部 D. 亚洲北部
3.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下列国家通用英语的有( )
①俄罗斯 ②加拿大 ③中国 ④美国 ⑤巴西 ⑥澳大利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D
C
4. 爱尔兰将汉语纳入国家高中教育,沙特阿拉伯将汉语纳入各学校及大学教育各个阶段的相关课程,俄罗斯于2019年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近年来,全球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 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D
阿联酋迪拜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于2021年10月
1日至2022年3月31日举行。据此读阿联酋迪拜位置示意图(图F4-2-1),完成5~6题。
5.在世博会上各国展商之间进行交流洽谈,一般使用( )
A.英语 B.阿拉伯语 C.汉语 D.西班牙语
A
6.迪拜当地居民常前往图中宗教场所进行宗教仪式,该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无法确定
B
巴黎圣母院(图F4-2-2)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著名地标建筑。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烧毁。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材料中的建筑物及相应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宗教是基督教
B. 该宗教起源于古印度
C. 该建筑物是佛教的佛塔
D. 该建筑物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A
8.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文化遗产,在火灾之前每年接待超过
1 0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巴黎圣母院内的指引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有( )
A.法语、阿拉伯语
B.法语、英语
C.法语、俄语
D.英语、阿拉伯语
B
9. 在广州工作的阿拉伯人,他们最常光顾的餐馆是( )
A.西餐厅 B.清真餐厅
C.粤式茶楼 D.川菜馆
10.佛教起源于( )
A.西亚 B.阿拉伯半岛
C.古印度 D.中国
B
C
11.西安是我国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时又是国际化大都市。有同学对西安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西安市的语言、人种和宗教进行了探究。读图F4-2-3,完成下列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西安市的语言、人种和宗教。
调查报告:
(1)语言:在西安,本地居民说的是__________语,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人们最常用的是_________语。
(2)人种:西安本地居民属于________种人,此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皮肤黝黑,眼睛也是黑色,头发黑且多卷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巴厚并凸起,他们属于________种人,最有可能来自_________洲。






(3)宗教:在西安可以看到三大宗教的建筑,其中图A为__________教,图B为_________教,图C为___________教。
基督

伊斯兰
能力提升
12.参加东京夏季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他们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本运动员多为黄种人,主要讲英语,信奉佛教
B. 巴西运动员中,混血种人比重大,主要讲葡萄牙语,信奉基督教
C. 印度运动员中多为白人种,主要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D. 澳大利亚运动员多为黑种人,主要讲俄语,信奉基督教
B
13.西班牙语除西班牙本国使用外,还广泛流行于( )
A.大洋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D
14. 东南亚很多地方流行汉语,甚至有的国家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其原因是( )
A. 大批中国学生到东南亚留学,将汉语带到了东南亚并传播流行
B. 在历史上东南亚是中国的一部分
C. 大批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将汉语带回东南亚并传播流行
D. 历史上大批华人华侨“下南洋”,对当地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促进了汉语的传播
D(共15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
基础过关
1. 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 )
A. 60亿 B. 65亿
C. 70亿 D. 75亿
C
某国家2022年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2021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
4.85万人,死亡5.2万人。据此,完成2~3题。
2.该国202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 20.1‰ B.-0.7‰ C.0.7‰ D.9.7‰
3. 该国2021年( )
A. 人口密度大 B.人口密度小
C.总人口减少 D.总人口增加
B
C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 亚洲和欧洲 B. 非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非洲和北美洲
5.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不包括港澳台人口数)。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密度约是( )
A.113人/平方千米 B.150人/平方千米
C.74人/平方千米 D.121人/平方千米
B
B
读表F4-1-1,完成6~7题。
表F4-1-1
6.根据对表中各国数据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国 家 日本 巴基斯坦(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万平方千米 37.8 79.6 156.65 769.2
人口数/万人 12 536 20 800 330 2 569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 332 261 2.1 3.3
D
7.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开发历史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A
图F4-1-1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图F4-1-1),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的人口密度都大
于或等于100人/平方千米
B. 亚欧大陆东侧人口较为稠密
C. 非洲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沿海地区
D.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人口密度大于东岸
B
9.丙、丁两地( )
A. 丙地远离海洋,人口稀疏
B. 丁地人口稠密,分布均匀
C. 影响丙地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D. 影响丁地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
10. 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 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C. 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D. 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B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图(图F4-1-2)。
材料二 2022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当天,联合国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根据报告,到2022年底,全球人口将突破80亿。报告同时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195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______;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20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呈现__________趋势;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__________亿。
(2)结合以上信息,归纳目前世界人口的发展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较大。

加快
减缓
97
(3)人口学家预测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依据的是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_________(填“高”或“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印度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力相对丰富
对环境、资源压力大
能力提升
12.读图F4-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①时,人口总量最大
B.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④时,人口增长最快
C.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③时,
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国防兵源不足
D.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②④时,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既不出生,
也不死亡
C
某学者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据此读某大洲人类大陆示意图(图F4-1-4),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两地位于( )
A.非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大陆
A
14.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在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5.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40°S以南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2%,其原因有( )
①气候湿热,雨林广布 ②海洋广阔,陆地狭小
③地势高峻,山地较多 ④南极大陆,终年严寒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