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
分立与民族交融
1. 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我们形成时空观念。题1图中,西晋应填在( )
2.《晋书》记载:“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材料中的“帝”是指( )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睿 D. 苻坚
B
能力提升
B
3. 西晋时,钱被奉为神物。《钱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材料反映了西晋时期的社会现象是( )
A. 八王混战,社会动荡 B. 外戚专权,政治黑暗
C. 金钱至上,奢华为荣 D. 胡汉对立,民族矛盾尖锐
C
4. “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权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这种现象( )
A. 埋下了国家动荡的隐患 B. 导致了大规模的胡汉移民
C. 加剧了统治阶层的腐败 D. 激起了少数民族的反抗
5. 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西晋本应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了败亡。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
A. 牧野之战 B. 七国之乱
C. 赤壁之战 D. 八王之乱
A
D
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
A. 西汉后期 B. 东汉后期
C. 西晋后期 D. 东晋后期
7. “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材料反映了西晋的朝代特征是( )
A. 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 休养生息,稳定民心
C. 纷争不断,短命而亡 D. 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C
C
8. 洛阳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印文为篆书“晋归义胡王”五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归义”,即为归化、降顺。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王”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该印可以用于研究( )
A. 西晋统一全国 B. 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 西晋八王之乱 D.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D
9. 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少数民族中,曾在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结束黄河流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氐族 D. 羌族
C
10. 《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
A. 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了内乱
B. 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C. 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
难题突破
11. 304年,在汉族流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一向称臣于(西)晋的匈奴贵族刘渊打起了“汉”的旗号反晋;不久,与晋为敌的鲜卑贵族慕容廆却打起了“晋”的旗号并以晋室忠臣自居。少数民族贵族此举意在( )
A. 伺机篡夺汉族政权 B. 缓和北方民族与汉族的矛盾
C. 促进各民族间的交融 D. 以正统身份立足中原
D
【解析】在传统认识中,中原是汉族的势力范围,当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后,中原政权仍然是由汉族掌控。从秦汉至魏晋,朝代更迭也从未改变政权的民族归属,汉族正统观念成为普遍共识。古代讲究师出有名和名正言顺,因此少数民族在篡夺政权的过程中,都极力攀扯汉族正统,以彰显自己取得政权的合理性,D选项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政权打起“汉”“晋”旗号的目的并非为了篡夺汉族政权,排除A选项;魏晋时期,北方汉胡杂居,民族交融程度高,民族间的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因此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并非少数民族政权打起“汉”“晋”旗号的目的,排除B、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2. 苻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 )
A. 消除了胡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B. 促进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C. 体现了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
D. 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
13. (原创)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腐败导致王朝衰亡,严重的腐败导致王朝速亡,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历代王朝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权力腐败、生活腐败,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风气腐败与价值观的扭曲。
材料二 与生活腐败相伴随的是加重剥削和压迫,扩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当这种矛盾与一定的社会矛盾相碰撞时,就会引发社会政治危机,甚至导致王朝灭亡。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腐败与历代王朝的衰亡》
史料研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历代王朝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腐败的具体表现。(3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权力腐败、生活腐败、社会风气腐败、价值观的扭曲。西晋统治者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西晋统治者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西晋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生活腐败会造成什么影响?(2分)结合西晋灭亡的相关史事加以论证。(3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导致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政治危机,甚至导致王朝灭亡。西晋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起兵反晋,西晋最终被内迁的匈奴人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