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6 10: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复习巩固:
1、汉初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休养生息?有什么影响?
2、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汉出现封建盛世局面?
措施: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影响: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何为大一统?
目录
CONTENTS



破地方之弊 布政治之新
破财政之难 布经济之新
破边疆之困,布军事之新
破思想不一 布文化之新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诸侯王国对抗中央
地方豪强抗衡官府
百家流行
诸侯门客批评皇帝政策
思想
政治
汉武帝面临的问题
上图为金缕玉衣,以金丝玉片编制而成,这件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郡国制
经济
私人铸币
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豪强地主)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匈奴袭扰
军事
破地方之弊 布政治之新

中央
诸侯
秦朝
分封制
西汉
郡国并行
西周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江山永固,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郡县制
七国之乱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资料一: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 平准书》
资料二:
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削藩、再战
or
以退为进
掌握主动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混乱。
——破地方之弊,布政治之新——
——主父偃——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颁布推恩令
结合教材思考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地方弊病的?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推恩
诸侯王

中央统辖的郡
诸侯王



皇帝
诸侯王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王国 。
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酎(zhòu)金夺爵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削爵、除国
刺史制度
皇帝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地方
检核问事的意思
为“御史”之意
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刺史
化解政治危机
实施“推恩令”
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
建立“刺史制度”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政治上的大一统
破思想不一 布文化之新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四: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家几千人著书立说,编写《淮南子》,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思想问题: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董仲舒
具体举措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思想上: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赞赏。
作用: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教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课后
活动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
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破财政之难 布经济之新

材料一: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
——《盐铁论》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豪强地主掌握盐铁经营权,严重威胁中央。
材料三:
富商大贾(gǔ)或蹛(zhì)财(囤积财物)役贫(役使贫民)……废居居邑(住在城里买进卖出)。冶铸煮盐,财或累万 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商人)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晁错《论贵粟疏》
盐 铁 专 卖
平 抑 物 价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汉代耧车
②在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五铢钱
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播种工具)
作用:
极大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桑弘羊
破边疆之困 布军事之新

秦末汉初,冒(mò)顿(dú)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文帝、景帝时期,延续了和亲政策。
汉高祖时期:白登之围,汉朝大败,不得不向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对和亲政策的评价:屈辱的和亲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汉匈大体和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传·成公四年》
外患:北方匈奴的威胁未除
条件: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反击匈奴。
重要战役:漠北战役(公元前119)
经此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开始西迁。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歌》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北击匈奴
——破边疆之困,布军事之新——
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边疆之困的?其结果如何?
公元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
公元前127年卫青第一次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巩固边疆稳定,促进民族融合
汉武帝
董仲舒
卫青
霍去病
主父偃
桑弘羊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第一个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自我批评的皇帝
第一、巫蛊之祸,汉武朝最大的一桩冤案。但最后也沉冤得雪。
第二、他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晚年始知悔悟。
第三、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连连发动对匈奴的进攻,严重浪费了国力。晚年决意休养生息。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2022·江西赣州·七年级期末)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年代尺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链接中考:
3.(2022·黑龙江鸡西·2)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北击匈奴 B.建立刺史制度
C.建立郡国 D.实行“推恩令”
4.(2022·湖北襄阳·2)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科举制 D.废除丞相制
5.(2022·湖南永州·3)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共同目的是(  )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6.(2021·湖南娄底·31)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
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命张骞通西域
7.(2022·江西赣州)制度的创立完善和制定适当的政策对一个国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了,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摘自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始皇为管理全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种局面
(1)分封制。
(2)图一:中央集权制度,图二:统 一文字,图三:统一货币
(3)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①颁布“推恩令”②建立刺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