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中专项练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中专项练习(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6 18: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知识划重点★
词语的运用主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准确把握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②仔细了解词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感彩等特定指向;③辨析词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整体语义等方面的问题。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水落石出、叶公好 龙)、惯用语(乱弹琴、开绿灯)、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芝麻开花———节节高)、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格言(知识就是力量)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同时,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考点1 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理解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同中求异,能够精细地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1)抓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2)抓词义的侧重点。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3)把握词义的范围大小。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1)感彩: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中性词,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如“调解”和“斡旋”都有消除纠纷的意思,但前者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后者是外交辞令,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是书面语体。(3)谦敬色彩:如“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从语法方面来辨析。(1)搭配对象: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2)语法功能:看词性、句法等。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考点2 虚词
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1.从虚词语法功能辨析。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句中的“偶然”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写写诗”显然不妥,应换用表示“间或”“有时”之意的副词“偶尔”。即便词性一样,有些词在句法上仍有区别,如“何况”“况.且”都是副词,但“何况”多用于问句中
2.从虚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3.从虚词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有“也……也……”“不是……而是……”“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递进关系的有“不……而且……”“不仅……还……”“连……也……”“尚且……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有“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是……还是……”等;表转折关系的有“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条件关系的有“只要……”“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是……等;表假设关系的有“如果……”“即使……也……”等等。
4.从虚词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表示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一般表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虚词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考点3 成语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准确理解成语意义应做到三点:一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二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三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有其原始的语境,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了解成语的古义,就不能准确把握词的含义,单从表面上去作肤浅的理解,甚至胡乱猜测,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巷”的古义是“住宅”,“万人空巷”就是“万人空宅”的意思。形容很多人走出来聚集在一起,场面热烈。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使用错误,它多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成语在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4.颠倒尊卑,谦敬不分。谦词,表示谦虚,只能对己;敬辞,表示尊敬或者感激,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指当别人给自己大力帮助时的敬辞,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这里错用。
5.语义重复,叠床架屋。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笑了”重复。
6.功能误用,不合语法。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不能带宾语;有的只用于否定句中;有的词性不分。如:①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带了宾语,使用不对。
7.不知大小,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义无反顾”指“高度的正义感或责任心不容许回溯到以前的时间或地点”或“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顾、退缩”,这里大词小用。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多义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9.自相矛盾,不合情理。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是“众多”的意思,与“一位”矛盾。
10.形近混淆,一字之差。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不胜其烦”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不厌其烦”,形容很有耐心。
考点4 俗语
俗语即因通俗、形象而流行于民间、保持着口语特点的固定用语。俗语又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和歇后语。
1.谚语。谚语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谚语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
2.格言。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成伟大的发现”(牛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3.惯用语。惯用语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半瓶子醋”等。惯用语一般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来自于生活,跟成语一样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区分相近义和弄清感彩。如“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惯用语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使用时要分清对象。“放冷箭”、“顺竿爬”之类的词,只能用在反面事物或否定的事物上;“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此外,一些方言色彩过浓、不为多数人接受的最好少用或不用。另外,成语和惯用语也有不同之处。如“无孔不入”是成语,“钻空子”是惯用语。我们可以把“钻空子”拆开说钻了一个空子、钻了我们的空子;却不能把“无孔不入”说成无一孔不入,更不能说成无我们的孔不入。
4.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义。歇后语分为两大类:(1)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一两 头受气”、“水中捞月一场空”;(2)谐音型,如:“老虎驾车一”“谁赶(敢)”“孔夫子搬家一尽是书(输)”
★练习划重点★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如果 但是 从而 何况 B.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C.如果 可是 甚至 何况 D.即使 可是 从而 而且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口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在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过去的一年我决定另起炉灶,甚至暂时撇开经济问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
C.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D.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
4.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
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B.约翰·里克对《新闻周刊》的这则不实报道予以否认,并说这是很久以前就被调查过的“陈芝麻烂谷子”了。
C.1993年在蒙特卡洛,中国在竞办2000年奥运会中败给悉尼,无独有偶,又在蒙特卡洛,这次我们笑到最后。
D.新育才学校坐落于环境幽静的市郊,位于洋澜湖畔,背倚龙王山,风光旖旎,秀色可餐,是我市又一颗明珠。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与琵琶女都有起伏的生活经历,一番交谈,一曲曲内涵丰富的琵琶乐音后,诗人与琵琶女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慨叹。
②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的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家风对于我们来说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的精神血脉中绵延流淌。
③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号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场戏很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④你我都出门在外辛苦打工,虽然咱俩的家乡隔着几座山、几条河,以前也没有见过面,可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⑤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⑥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城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兴趣不是任务。如果把培养兴趣当作一种责任,就会增加孩子的负担,难免出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情况。
B.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只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教授相同的预测,但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痪相提并论。
C.说起对此次会议的认识,这位40多岁的经理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此次会议感觉像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治理整顿时期的严厉让我们好像如芒在背。
D.“正确解读”对学生而言,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对评卷者而言,也是评卷的更规范的尺度。它要求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学生答题时不能口无遮拦,天马行空。
8.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____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②____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③______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④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________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茅塞顿开,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弥合 繁芜丛杂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弥补 繁文缛节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弥合 繁芜丛杂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弥补 繁文缛节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村落,是“古今第一良相”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大片农田平展展、绿茸茸、油光光。据说叫“诸葛白”的白菜和“诸葛瓜”的洋瓜, 已久。不远处十多个穿红着绿的男女,正在给水稻耘田。他们好像不是在劳作,而是在举行一场实景演出。看,他们手中长长的细竹竿,如同二胡的弓弦,在缓缓地推,缓缓地拉,推拉出一段段美妙音符,还时不时地爆出欢声笑语,如小小的唢呐用三连音让人激动。村民各自忙碌,有在家门口做手工活的,身边老老实实地陪着一只黄狗;有在堂屋专门写《诚子书》的,或楷或隶,工工整整;有坐在小巷口乘凉的,有聚在堂屋打牌的,吆三喝五的声浪 ;也有静悄悄地立在塘边钓鱼的;还有在自家门口摆摊出售鹅毛扇与“孔明锁”的——相传“孔明锁”是太祖发明,由多根方木条 而成,很难拆开,而好不容易拆开又很难装回去,像智力魔方,是诸葛村的特色商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闻名 此消彼长 结构 B.著名 此起彼伏 结合
C.闻名 此起彼伏 结构 D.著名 此消彼长 结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同在拉二胡的弓弦,他们缓缓地推,缓缓地拉,推拉出一段段美妙旋律
B.如同二胡的弓弦,在缓缓地推,缓缓地拉,推拉出一段段美妙音符
C.如同二胡的弓弦,在缓缓地推,缓缓地拉,推拉出一个个美妙音符
D.如同二胡的弓弦,他们在缓缓地拉,缓缓地推,推拉出一个个美妙音符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南京那个地方好啊,我倒是很想去看看,可是——
C.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D.“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祥林嫂是《祝福》里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的原因是由于黑暗的封建制度。( )。
她的悲剧历程是从死了丈夫开始的,这次不幸成了她生命历程中屡次遭受打击的基础。初丧丈夫的祥林嫂 ,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自信。她不堪婆婆的虐待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强行拖回,在 的打闹中嫁与贺老六为妻,不料贺老六得伤寒死了,儿子阿毛不幸被狼吃了。这些连续的不幸使祥林嫂孤身无援;她的大伯趁机收走了她的屋子,把她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使得社会的打击成为可能。她二次到鲁镇,饱尝世人的冷嘲热讽、屈辱冷落。她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 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鲁家祭祖时,她 端出供品,四婶的断喝又给予她精神上的重创,于是从此她变得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最终沦为乞丐,冻死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和香烟的鞭炮声中。
祥林嫂是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悲惨命运是封建社会中缺乏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共同命运的真实写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因为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
B.她是封建社会一个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由于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
C.她是封建社会一个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的。
D.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的。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是封建社会一个不幸的劳动妇女
B.她的人生悲剧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
C.我们对她的人生悲剧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D.她是一个很值得大家同情的人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精打细算 热火朝天 试图 急匆匆
B.精打细算 沸反盈天 企图 兴冲冲
C.精明强干 热火朝天 企图 急匆匆
D.精明强干 沸反盈天 试图 兴冲冲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向南行驶一段,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 :半山园。这个称谓关联着一段王朝兴衰的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 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王安石。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江宁”,在城外一个 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离半山园不远,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觉得,谢安一定是王安石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是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 ),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 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期而遇 一脉相承 人迹罕至 终于
B.萍水相逢 一脉相承 荒无人烟 终究
C.萍水相逢 息息相关 荒无人烟 终于
D.不期而遇 息息相关 人迹罕至 终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怀揣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
B.秉持着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高贵情怀
C.振作起效法先贤、卧薪尝胆的执着精神
D.收敛起他“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