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 梅岭三章 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6 19:22:47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12
2. 梅岭三章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陈毅(1901—1972),字仲 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新知讲解
旌旗( ) 国门悬( )
阎罗( ) 捷报( )
烽烟( ) 有涯( )
jīnɡ
xuán
yán
jié
fēnɡ

新知讲解
旋:不久。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新知讲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新知讲解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新知讲解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新知讲解
5.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 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
“旋围解”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小序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革命到底的决心。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章
1.这首诗开头上有什么特点?
2.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奠定诗的基调——慷慨壮烈。
设问 借代 比喻
旌旗借代部队
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合作探究
3.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4.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 行不行?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 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地流露出来了。
不行,用“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改为“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合作探究
(二)学习第二章
1.试简要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诗歌化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表明诗人不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就死不瞑目,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典故:眼悬国门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合作探究
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合作探究
(三)学习第三章
1.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
(2)“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至。
合作探究
(3)“取义成仁”用典《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借典故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使人想起“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
合作探究
(四)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的联系和侧重点。
联系: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写到未来,从个人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
合作探究
各自的侧重点: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如:旌族十万斩阎罗。“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彩。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借助想象,表达情感。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感染力。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多用修辞,形象凝练。
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凝练。“旌旗”借代部队;“血雨腥风”借喻战争;“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梅岭三章
回首征程
(个人)
展望未来
(事业)
勉励战友
(战友)
招旧部(继续战斗)
斩阎罗(至死不渝)
坚定信念
崇高理想
头悬国门(死不瞑目)
诸君努力(激励战斗)
取义成仁今日(信念坚定)
人间遍种花朵(充满信心)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探究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冬夜杂咏·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党内“左”的思想的蔓延,国内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国际上也受到西方反华势力和苏联的围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陈毅元帅以青松为喻,表明自己的信念,写下了此诗。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大雪”为喻形象地刻画出反动势力的疯狂进攻,再用“青松”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青松挺且直”,彰显出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全诗表达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运用本文学到的写法,自创诗歌一首,抒发情感。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过程方法目标
2.诵读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探究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4.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2.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旌旗(jīnɡ) 国门悬(xuán) 当纸钱(dāng )
应有涯(yīng)(yá) 遍种( zhòng ) 即为家(wéi )
字词释义
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部队。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3.朗读这三首诗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4.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
“旋围解”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小序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革命到底的决心。
5.根据你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每一首诗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拨】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第二课时
三.研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一章
这首诗开头有什么特点?
【点拨】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奠定诗的基调——慷慨壮烈。
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点拨】设问 借代 比喻
旌旗借代部队 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点拨】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地流露出来了。
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 行不行?
【点拨】不行,用“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改为“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学习第二章
1.试简要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的妙处。
【点拨】这一句诗歌化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表明诗人不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就死不瞑目,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典故:眼悬国门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点拨】“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学习第三章
1.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1)“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
(2)“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至。
(3)“取义成仁”用典《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借典故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使人想起“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
(四)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的联系和侧重点。
【点拨】联系: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写到未来,从个人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
各自的侧重点: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
四.赏读诗歌,归纳写法
1.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如:旌族十万斩阎罗。“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彩。
2.借助想象,表达情感。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感染力。
3.多用修辞,形象凝练。
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凝练。“旌旗”借代部队;“血雨腥风”借喻战争;“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诗歌,探究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冬夜杂咏·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党内“左”的思想的蔓延,国内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国际上也受到西方反华势力和苏联的围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陈毅元帅以青松为喻,表明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冬夜杂咏·青松》一诗。
【点拨】“大雪”为喻形象地刻画出反动势力的疯狂进攻,再用“青松”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青松挺且直”,彰显出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全诗表达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运用本文学到的写法,自创诗歌一首,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