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4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46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6 15: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而没触动政治制度,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通过改良变法,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
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开端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
3.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什么是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资产阶级文化
什么是新文化?
旧式妇女
独立女性
封建专制
自由民主
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老年兔子蔡元培
中年兔子陈独秀
青年兔子胡适
你知道民国初年北大的三只“兔子”吗?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问题探究
①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浪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新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旧思想逆流
冲突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新文化运动开始:
(1)开始标志:
1915 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5 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黄浦江边。辛亥革命时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国人建设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六个特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法文单词,意思是新青年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
新文化运动开始:
(2)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中国培养人才。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新文化运动开始:
(3)代表人物:
铸就了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辉煌——新文化运动。
1868.1.11
蔡元培
1879.10.9
陈独秀
1891.12.17
胡适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胡适
1891.12.17~1962.2.24
安徽绩溪人
鲁迅
1881.9.25~1936.10.19
浙江绍兴人
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移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开始:
(3)代表人物: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概况: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重要阵地:
1915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北京大学
《新青年》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宗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北京大学
  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 。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
旧文化
旧道德
反对
旧文学
科学
民主
提倡
新文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
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劳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愚昧、迷信的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思想革命
旧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
旧道德指的就是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遗 憾
难 过
同 情
不理解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旧道德草菅人命
旧道德
vs
新道德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民主思想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材料: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道:“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真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③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
材料四:有一次,胡适让学生用文言文草拟一份婉拒别人的电报,用字最少的电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文虽简练,
但用白话文只要5个字:
干不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胡 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反封建的斗士
《狂人日记》——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胡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文学革命论》
鲁迅:把反封建的思想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狂人日记》
文言文:“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不干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上海
天津
湖南
浙江
湖北
北京
少年中国学会
广东
新学生社
四川
上海
北京
全国
资产阶级思想
马克思主义
前 期
后 期
1918年
1915年
李大钊
《新青年》上颂扬十月革命
陈独秀
《青年杂志》创刊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四提倡四反对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促进了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设问:结合上述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④.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片面性,存在着对东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偏向。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技术)器物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维新派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思想
激进派
由表及里
层层递进
问题探究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化运动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近代化的探索
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本新杂志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如果说,百年前“新青年”的使命是“颠覆”,颠覆旧思想、打破旧文化。那么,百年后“新青年”的任务就是“建设”,重建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健康。
— —习近平寄语
救亡爱国
追求真理
批判革新
勇于担当
我们应以学习继承先贤们的什么精神?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C
C
课堂检测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⑨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D
D
5 (原创)1917年陈独秀就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程演生写信给他,“万望鼓勇而前,勿为俗见所阻。”,陈独秀突破“俗见”的思想不包括
A 忠君爱国 B德先生和赛先生 C 通俗的新文学 D、科学
6. (原创)胡适在1915年指出,“吾不可不周知博览,以为他日为国人导师之预备”,胡适为实现“国人导师”的人生目标,投身于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文学改良
A
“忠君”维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是旧道德的表现
D
7. (原创)
(1)和《时务报》、《新青年》相关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由此可见报刊具备了怎样的历史功能?
材料二傅斯年说,“就技术而论,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再就文学而论,现在流行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
(2)傅斯年对待旧戏、旧文化的态度为什么不可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材料一 胡适曾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时务报》:维新变法 ;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推动政治事件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