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1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6 15: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俄国改革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
      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讲话
给我20年,我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俄)彼得大帝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①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③莫斯科公国崛起
④莫斯科公国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②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的发展历程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7—18世纪的俄国与世界
一.彼得一世改革
2.改革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俄国,彼得一世该怎么办?
“拖延就是死亡”
彼得一世
目的:
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一.彼得一世改革
3.改革的目的
彼得学习造船雕像
彼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
由于彼得一世进行欧化改革,为适应欧化改革的需要,利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西化,彼得大帝强制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适应其把俄国建设成西方强国的愿望。
一.彼得一世改革
4.改革方式:移植西方,强制欧化
改革领域 彼得一世改革内容 作用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开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利。
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沙皇的专制统治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经济实力增强(弊端:农奴制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有助于俄国文化习俗的近代化
一.彼得一世改革
5.改革的内容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①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②走上了扩张道路,给欧亚人民带来灾难。
积极影响
局限性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将它拽住”。
---普希金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6.改革的影响和性质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者:
3.目的:
彼得一世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专制统治,农奴制,封闭落后
彼得一世
4.改革内容:
5.改革影响:
积极: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6.性质:
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小结
十二月党人起义
目标:
影响:
推翻沙皇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
虽然遭到镇压而失败,但是冲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1.改革原因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少得可怜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民的反抗。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19世纪俄国农奴暴动次数
①原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1.改革原因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缺自由劳动力:
缺资金、市场: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②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1.改革原因
材料三; 1853年,俄国发动侵略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等列强也向控制土耳其的两个海峡及伊斯坦布尔,因而俄国与英法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但是落后和腐败使俄国毫无胜利的希望。俄国使用的滑膛枪射程是英法联军的1/3,俄国海军战舰仍旧是帆船,而联军已经更新为先进的汽船,俄国南方没有铁路,物资供应极度不足……俄国的失败是必然的,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俄国的帆船
英国的铁甲舰
③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般公民权,即农民有权拥有个人的财产,他们可以自由迁徙、婚配、从事工商业活动、缔结合同、进行诉讼等,地主应承认农民的人身和人格自由,不允许买卖和交换农民。
——摘编自《农民改革法令》
贵族宣读宣读废除农奴制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2改革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根本目的)、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内容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提供自由劳动力
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提供资金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性质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3.改革内容和性质
积极影响: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一条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如何理解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越来越快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
——《世界历史词典》
俄国官员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4.改革的影响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给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改革前提:维护 阶级的利益;
地主
消极影响:
经济上:解放后的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制约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俄国的近代化步伐沉重而缓慢
军事: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二、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4.改革的影响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度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启示:①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②改革要依据国情,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③要善于学习他国的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