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旨在引导学生可以理解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教师力求在课堂上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多向互动,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并能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在遇到问题时能提出合理的意见,就该问题与他人进行商讨。
二、教学目标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交流,提出合理的建议。
2.倾听时尊重别人的观点,能积极回应。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评说三个小故事,理解父母之爱。掌握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尊重对方,友好回应。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明确与人交流要尊重、理解对方。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体验导入: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感悟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回想父母的爱与关怀。
2.自由表达:
(1)生活中,父母的爱,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
(2)联系生活,说说我和父母之间的小故事。(可从生活上、学习上、做人上、兴趣爱好上说)
(二)学会运用
1.交流主题: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交际要求:
①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②勇于发言,大胆表现。
③大方得体,文明有礼。
④认真倾听,乐于提问。
2.发表见解:出示教材中李刚的事例。
教师: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的想法是什么?爱的方式有哪些?
3.评说事例:出示教材中王小雅的事例。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王小雅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习惯?你妈妈是怎么做的?
4.亲子互动:出示教材中陈敏的事例。
教师:你怎么看待陈敏爸爸的做法?
5.见解表达:
(1)你是否同意以上父母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你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来提醒他们?
(3)你认为这三位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吗?分别是一种怎样的爱?
6.合理建议:根据三个事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7.观察反思:出示家长在家中打麻将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
8.口语表达:
教师:如果家长给你买了很多玩具和零食,而没有给你买想要的书籍,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
(三)倾听表达
1.诉说故事:讲讲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爱的故事。
(1)举例说说,妈妈、爸爸(或照顾你的其他亲人)是怎么关心、照顾你的,也可以说说你和他们之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具体说说印象深刻的事情中的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自己的感受)等。
2.积极回应:
教师:认真倾听,结合故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明确:(1)发表看法_______
(2)帮助分析_______
(3)提出解决办法______
(四)阅读延伸
阅读故事《未发出的短信》,体会父母的爱。
(五)课堂总结
1.我的收获:
(1)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2)勇于发言,大胆表现。
(3)大方得体,文明有礼。
(4)认真倾听,乐于提问。
2.诉说心语:
(1)爱要大声说出来: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2)思考:我们该怎么表达对父母的爱,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恩情?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 他们谈谈看法。
2.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
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 学案
口语交际
名字里的故事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交流,提出合理的建议。
2.倾听时尊重别人的观点,能积极回应。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评说三个小故事,理解父母之爱。掌握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尊重对方,友好回应。
【学习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明确与人交流要尊重、理解对方。
三、预习检测
1.生活中,父母的爱,有哪些表达方式?
2.联系生活,说说和父母之间的小故事。
3.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四、共同探究
我们该怎么表达对父母的爱,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恩情?
五、课外阅读。
换一扇窗,风景更美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奇丑无比的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男孩子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想一想文中说的“开错窗”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最后说的换一扇窗是指什么?
3.短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课外阅读】
1.开错窗是指:因为别人的嘲笑而伤心难受,只看到不好的一方面。
2.换一扇窗是指:不要因为别人的嘲笑而伤心,大鼻子就是自己该有的特色,别人可没有,我是独一无二的,换另一个思考和行动方式、心态去对待,这样子自己会看开很多的。
3.主要内容:说明每个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要因为别人的嘲笑而让自己一直伤心,而应该换另一种心态去对待,把自己有,别人没有的特点作为自己的骄傲,把它用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因为自己有着某个表面的特点也会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的。
体会:从这篇短文我明白了,1: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要拿手别人的特点来开玩笑。2:有着别人没有的特点,它有着该有价值在的,应该把它当作自己的骄傲,即使别人取笑着,我们也应当让自己打开另一扇窗,换一种心态去对待,从而让自己的心放开。记住:“当上帝关上你的一扇窗时,他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第 1 页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根据材料,选择下面的观点。
A.包办的爱 B.陪伴的爱 C.鼓励的爱 D.苛刻的爱
(1)陈浩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 )
(2)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他考得不好时,爸爸就会训斥他。训斥完,爸爸又总是说:“我爱你,才这么严格地要求你。” ( )
(3)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 )
(4)小东对什么东西都非常好奇。有一天,他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装不好了。爸爸知道后,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装起来。”在爸爸的鼓励下,他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 )
2.根据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上课时,发现小刚没有带语文书,问小刚为什么没带。小刚回答说:“妈妈没有把我的语文书放在书包里。”如果你是小刚,应该如何反思妈妈的爱呢?
3.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
佳佳对妈妈说:“妈妈,每个周六你都要上班。而彤彤的妈妈每个周六都陪她去图书馆,你看人家的妈妈多好。”针对佳佳的观点你应该怎样劝说她呢?( )
A.彤彤的妈妈好,你的妈妈也不差。
B.妈妈照顾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怎么还能有这么多要求呢?
C.彤彤的妈妈给孩子的是陪伴的爱,而你的妈妈给你的是自由的爱。
4.根据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你希望得到怎样的父母之爱呢?先表达观点,再具体说明。
5.课外阅读。
父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2)请你说说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变化
我对父亲:
父亲对我:
(3)“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亲从一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4)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
参考答案
1.(1)B (2)D (3)A (4)C
2.示例:我应该告诉妈妈:“虽然您很爱我,但不能包办我的生活,不能什么都替我做,否则我就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
3.C
4.示例:我希望得到陪伴的爱。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指导,这会使我做事更加周全。
5.
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害怕、理解、怜惜严厉、期盼、敬畏
答题要点:严厉,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