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6 19: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NASA中国夜间灯光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果及其特点;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01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扩展。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发展生产。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北师大九上历史课本
材料二: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的突破,就不可能带动相应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周有光《第二次工业革命》
Q1:阅读P18第一段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扩展,政局稳定;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③技术支持: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特点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02
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理论基础 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主要成就 人物 国籍 成就
电的应用 爱迪生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奥托
戴姆勒
狄塞尔
本茨
福特
莱特兄弟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诺贝尔
海厄特
夏尔多内
自主学习
Q2:阅读P18-21三个子目的内容,完成表格。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
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德国
煤气内燃机
德国
汽油内燃机
德国
柴油内燃机
德国
汽车
美国
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
飞机
瑞典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美国
赛璐珞(现代塑料)
法国
人造纤维
美、德
特点2: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特点3:多国开始,美国、德国领先
特点4: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日、俄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交通工具
早期汽车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冯如
(1884-1912)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提高了商品运输效率,缩短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进入“汽车时代”“航空时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爱迪生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
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千年来全球最有贡献的一百位人物,爱迪生名列榜首。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03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1870-1900年世界钢铁、石油产量和铁路长度对比表
材料二: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70年 1900年 增长倍数
钢铁产量 52万吨 2830万吨 54
石油产量 80万吨 1950万吨 25
铁路长度 21万公里 101万公里 5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材料三: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美国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世纪末)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公司,它拥有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排名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材料五:1870年-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分布比例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总计
1870年 32% 10% 23% 13% 78%
1913年 14% 6% 38% 16% 74%
材料六:1874-1890年,日、英、美、法、德五国工业发展速度
材料八: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面积(km )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6年 2 250 900 1 700
1914年 3 350 1 060 1 740 290 30 30
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④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
A.电气时代 B.信息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蒸汽机的应用 B.计算机的应用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力的应用
3.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课堂练习
4.现代塑料工业自1869年诞生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这表明科学技术( )
A.引发工业革命 B.造成环境污染 C.是第一生产力 D.是一把双刃剑
5.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侦查发现敌人后,仅用三四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舰队的集合、出航,这是以往依靠桅杆上悬挂的信号旗传递信息无法实现的。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
A.移动电话 B.无线电报 C.电子计算机 D.互联网
6.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都最先开始于欧洲国家 D.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课堂练习
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8.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促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因素不包括( )
A.科学技术上的领先 B.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废除奴隶制,扫除了经济的发展障碍 D.南北战争后得到大量的劳动力
课堂练习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全境“拼尽全力铺设铁路,为的只是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动员更大规模的士兵奔赴战场”。战争爆发后,技术的进步却让“几千名士兵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被机枪扫射殆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革命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B.一战波及到亚、非、欧和太平洋地区
C.工业革命加剧了战争残酷程度 D.战争粉碎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
10.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