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我爱这土地》导学练(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我爱这土地》导学练(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6 17: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练(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作为“诗歌”的宾语出现,是排比句,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 “温柔”“黎明”“深沉”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 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下列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采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深沉的爱及为祖国美好明天献身的强烈愿望。
B.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黎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C.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是感情的升华。诗歌第二节的一问一答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腔。
D.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者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这种寓情于形象的写法,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3.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嘶哑/撕毁 艾青/自怨自艾 B. 喉咙/物候 林间/亲密无间
C. 黎明/淋漓 屏障/屏气凝神 D. 汹涌/踊跃 蜚声/流言蜚语
二、填空题
4.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ī hó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哑 ________咙 汹涌 刮着 腐烂
5.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号________,诗人。代表作《________》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6.阅读下面的语段,将其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霉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丝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疾迅猛。“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
三、语言表达
7.下面是刘杨同学在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有两处语病,请帮他修改。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围。②能否弘扬诗歌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③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④此次活动使我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借“鸟”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3)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的歌喉?
五、综合题
9.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中鸟儿所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2)品析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4)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六、写作题
10.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心声:有的想与父母说一说心里话;有的想减轻过重的负担;有的想向辛劳的父母奉献一份孝心……
请以“我多么想” 为题,写出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
答 案
一、单选题
1. D 2. B 3. D
二、填空题
4. 嘶;喉;yǒng;guā;fǔ
5. 艾青诗选;艾青;蒋正涵;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
6.描写了雨的绵密繁多;传达了雨的猛烈急骤
三、语言表达
7. 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四、诗歌鉴赏
8. (1)诗人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2)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将得不到提炼和升华。
(3)“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深沉执着的爱。
五、综合题
9. (1)四个对象分别是: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2)运用设问的手法,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在目睹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3)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4)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祖国的象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六、写作题
10.略
(

- 1 -
页 共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