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第五课的内容,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对对子”为表现形式,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全文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以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山”字,认识竖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学习“对对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山"字。
2.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如何对对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笠翁对韵》视频。
小朋友,喜欢听歌吗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特别的歌——《笠翁对韵》。
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句话中都有“对”字)板书:对
2.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首都有“对”字的儿歌——《对韵歌》。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明确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把本课的会认字用圆圈圈出来,如果遇到不会读,或者都不准的字,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
3.检查读文。
(1)指读。针对易错字,老师再次范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男女对读。
4.师生合作读。
(1)老师读上一句,学生读下一句。
(2)老师读前面,学生读后面。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1)生字宝宝觉得小朋友读得太棒了,他们跑来和大家见面了,小朋友叫叫他们好吗?
(逐个出示“云、雨、风、花、鸟、虫”)
(2)哪个生字宝宝最难叫?(预设:风、虫)
2.图文对应,了解字义
(1)风常常和它一起来,它是?——雨,听听这是什么雨?(大雨、暴雨、倾盆大雨、暴风雨、狂风暴雨)
(2)相反的雨是什么雨?(小雨、细雨、毛毛雨、春雨)
(3)春雨来了,什么开了?——花。给花找个朋友吧。
(4)美丽的花把它给引来了——鸟,你会学鸟叫吗?(麻雀叽叽、喜鹊喳喳、布谷鸟布谷布谷)
课中游戏:老师说“喜鹊怎么叫”,学生说“喜鹊这样叫,喳喳,喳喳”。
3.追根溯源,明白字理
在小鸟的叫声中,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字爷爷来了,认识它吗?
(1)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出示甲骨文“鸟”,展示“鸟”字的演变过程。)
小结:像鸟这样的字,我们叫它象形字。
(2)认一认“云、雨、虫”的象形字。
课堂连线:请学生上来连一连。
4.这些生字宝宝大家都认识了,让我们再读一次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四、主题阅读:《小柳树》
小柳树
小柳树,站河边,
长长的枝条拂河面。
拍拍小鱼的头,
摸摸小虾的脸,
青蛙拉着柳树枝,
一前一后荡秋千。
1.老师范读,注意儿歌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老师纠正字音问题。
4.男女合作读。
5.师生合作读。
6.学生齐读,配上动作,读出节奏,读出童趣。
【带文意图】《小柳树》和《对韵歌》都属于韵文,通过阅读《小柳树》,感受韵文的节奏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同时,《小柳树》中有很多动词,如拂、拍拍、摸摸、拉、荡等,还有小鱼、小虾、小青蛙,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符合学生特点。
五、学写“山”字
1.了解“山”字 的笔画笔顺,学习新的笔画竖折。
2.观察“山“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书空生字,老师范写。
4.学生描一写一。
5.利用展台投影学生生字,进行评价:笔画笔顺是否正确;占格是否正确;书写是否美观。
6.学生修改,再写一个。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7个汉字,学习了一个新的笔画“竖折”,朗读了节奏感鲜明的《对韵歌》。《对韵歌》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
七、作业
1.背诵《对韵歌》
2.过关榜:课文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