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2、《丁香结》
难点名称 通过抓重点词句学习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感悟,培养以豁达胸怀应对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丁香结”的象征意义,要结合诗句理解,作者经历,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篇课文需要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出示雨中丁香花图片,诵读戴望舒的《雨巷》第一节。通过情、景交融体会“结”带给人的忧愁。 2、介绍作者生平理解作者的“结”,由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形成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读诗猜花,导入新课 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夜落桂花是幽思,杏花饮酒是孤独,稻花细语是喜悦,桃花送别是不舍。文人墨客笔下的花常常给予作者不同的情感。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欣赏宗璞笔下的丁香花,看看此花又将包蕴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既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有巧妙的将新课教学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式出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检查预习情况) (1)题目是“丁香结”,作者一开始就写了丁香结吗?先写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后三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2)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城里丁香图、城外丁香图、斗室外丁香图、雨中丁香图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花的?各是怎样的?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颜色:紫色、白色 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读环节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初读时间,为学习文本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精读4——6自然段,突破难点 展示雨中丁香插图,诵读戴望舒的《雨巷》一、二小节 〖设计意图:图片、朗读都是为了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为下文的教学铺陈一种基调,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象征性的事物所蕴含的情感。〗 ①听了诵读,结合插图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戴望舒先生希望在雨中逢遇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这妩媚的带着忧愁的丁香不禁让作者想到了古人的哪两句诗呢? ③“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有何感悟? 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这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的一柄花蕾”作者才恍然——这“结”不正是这“愁”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标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是一种与作者、文本、对话的一个过程不同学生理解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阅读、倾听、合作、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出示丁香结图片,结合作者生平体悟“结” 作者又有何愁怨呢?我们走进作者的生平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通过宗璞的生平介绍,大家有何感悟? 作者的一生起起落落,充满坎坷一件件不顺心的事正像这丁香结一样解开一个“结”又来一个,但她却直面人生,勇敢的战胜一次次磨难,让自己的人生活得丰富多彩! 看图片,结合作者生平说说丁香花为什又叫丁香结? 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服上的盘花扣。 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拓展中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对于理解文章写作意图具有中要作用,它是文之魂可以巧妙的将意味深长的讲述变得浅显易懂。图片的恰当使用既能帮助学生将知识直观化,又能缓解学习疲劳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你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6、关于丁香的古诗还有很多,下面这两句你能试着理解吗?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酒花间》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小结 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色或淡紫色的小花,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它的性格温柔又不缺乏热烈,它柔中有刚,象征着谦逊有礼的品格。本文是“借花抒情、借物喻理”,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告诉我们要有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相信同学们一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