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6 19:28:01

文档简介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学习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重点难点】
1.能够熟练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理解赏析词句,掌握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了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能背诵几句描写雪的诗句吗?
预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不同情境下的雪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不同的形态和情思。那么在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伟大领袖。
《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三、介绍词的知识
词是诗的别体,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称为一阕(一片);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上下片)。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四、整体感知
(一)听读课文,初谈感受。
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从听读入手,来领会全诗。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听,标出需注音的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惟余莽莽(mǎnɡ) 分外妖娆(ráo) 稍逊风骚(xùn)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今朝 (zhāo)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
交流反馈听读感受。提示: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
(二)朗读指导
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如何读出其韵律美呢?
明确: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明韵脚,四要读出语气。
现在请几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各组组长准备点评。
部分停顿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提示】
抓住朗读环节,通过听读朗诵、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学生点评等环节,再辅以本词写作背景的介绍,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
再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五、精读感悟 理解诗意
学习上阕
(一)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阕写了哪些雪景图呢?能否为词作中的几幅雪景图拟写小标题?
预设:
1.北国冰雪图(或冰封雪飘图) 2.长城大河图
3.群山高原图 4.雪后晴日图
(三)同学们,毛主席的词境界阔大,气势壮美,写景状物形神兼备,言近旨远。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中的一个场景并赏析词句吗?现在老师举一个例子:
北国冰雪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好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这北国的雪景真让人震撼,千万里大地坚冰封冻,千万里长空雪花飞舞,真是奇绝壮美!
这句诗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赏雪的豪迈情怀。“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学生活动: 学生描述画面,小组推荐展示,教师点评。
预设答案:
1.长城大河图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雄伟的长城蜿蜒曲折,如今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长城、黄河,穿越北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它们还是中华大地的象征。“内外”“上下”,极言地域广阔,气势雄伟。这幅“长城大河图”,山河浑然一色,天地融为一体,整幅画面冰雪覆盖,山川相映,雄奇阔大。
2.群山高原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银蛇”“蜡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冰雪覆盖下群山和高原绮丽壮美的景色。山、原原本是静物,“舞”和“驰”则写出了群山和高原的动态美,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群山”和“高原”的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雪后晴日图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三句是虚景,作者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以女子艳丽的风姿形容祖国江山的美好,气势如虹。让人读来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知识链接
何谓意象?
同学们,上阙中的的“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物象就是学习诗歌时常说的意象。意象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意”包括作者主观方面的情感、情绪、意识、思想;“象”则指各种客观物象。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领袖,他的诗词所用的意象一般比较恢弘、阔大,表现着伟人广阔的胸怀与超越常人的豪情壮志。
(五)课堂小结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实景(写实景先总写,后具体描述),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象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沁园春 雪》
2.搜集整理古代写雪的诗篇。
教学板书
《沁园春·雪》
总写雪景 意境壮阔
具体实景 以动写静
想象虚景 艳丽多姿
第二课时
一、介绍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这是柳亚子先生对这首词的高度评价。
二、再读全词
人常说:言为心声。第一流的胸襟,第一流的学识,方能有第一流的真词,请同学们放声再读全词。
精读感悟 理解诗意
(一)词的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
预设答案: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的意思,这里有赞颂的意思,反用陶渊明不折腰典故,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二)“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预设答案:引出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三)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预设答案:“惜”。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中含贬。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第三,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四)讨论: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预设答案: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近乎嘲讽的态度。
(五)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预设答案:以“往昔的英雄”烘托“今朝的风流人物”,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六)请同学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体会其深意。
预设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时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人,还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七)课堂小结
按引入、评古、论今可以将下阕分为三层。
第一层承上启下,引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第三层为论今。作者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
(八)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预设答案: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三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九)全文总结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伟大的抱负。
(十)拓展阅读
阅读毛主席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体会两首词的异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预设答案:
《沁园春·长沙》是年轻时的毛泽东所写下的一首词,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有了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如其人,无论是《沁园春·雪》,还是《沁园春·长沙》,都展现出了词人作为革命者的满怀豪情壮志和英雄主义气概,表达着作者心系国家和人民的情怀。
(十一)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推荐一位你了解的当代“风流人物”,简要写出他的感人事迹和你推荐的理由。
预设答案1:
杨利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预设答案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十二)结束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再次齐读《沁园春 雪》。
(十三)作业布置
阅读《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选出你喜欢的三首,摘抄并背诵。
选择典型意象,以《沁园春》为词牌填词。
教学板书
《沁园春·雪》
上阕:北国雪景 赞美大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 抒发伟大抱负
热爱大好山河
江山如此多娇(共38张PPT)
沁 园 春·雪
毛泽东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学习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目标
冬天,北方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了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能背诵几句描写雪的诗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伟大领袖。
《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走近作者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称为一阕(一片);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上下片)。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知识卡片
惟余莽莽 分外妖娆 稍逊风骚 折腰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mǎng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字词积累
zhé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在内。
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如何读出其韵律美呢?
明确: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明韵脚,四要读出语气。
现在请几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各组组长准备点评。
整体感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再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品读“上阕”——“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细读感悟
细读感悟
2.上阕写了哪些雪景图呢?能否为词作中的几幅雪景图拟写小标题?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北国冰雪
长城大河
雪后晴日
群山高原
同学们,毛主席的词境界阔大,气势壮美,写景状物形神兼备,言近旨远。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中的一个场景并赏析词句吗?
细读感悟
1.北国冰雪图 2.长城大河图
3.群山高原图 4.雪后晴日图
北国冰雪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好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这北国的雪景真让人震撼,千万里大地坚冰封冻,千万里长空雪花飞舞,真是奇绝壮美!
这句诗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赏雪的豪迈情怀。“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教师示范
长城大河图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雄伟的长城蜿蜒曲折,如今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长城、黄河,穿越北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它们还是中华大地的象征。“内外”“上下”,极言地域广阔,气势雄伟。这幅“长城大河图”,山河浑然一色,天地融为一体,整幅画面冰雪覆盖,山川相映,雄奇阔大。
学生展示
群山高原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银蛇”“蜡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冰雪覆盖下群山和高原绮丽壮美的景色。山、原原本是静物,“舞”和“驰”则写出了群山和高原的动态美,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群山”和“高原”的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学生展示
雪后晴日图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三句是虚景,作者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以女子艳丽的风姿形容祖国江山的美好,气势如虹。让人读来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虚实结合)
学生展示
知识链接
意象
同学们,上阙中的的“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物象就是学习诗歌时常说的意象。 意象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意”包括作者主观方面的情感、情绪、意识、思想;“象”则指各种客观物象。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领袖,他的诗词所用的意象一般比较恢弘、阔大,表现着伟人广阔的胸怀与超越常人的豪情壮志。
江山如此多娇
总写雪景 意境壮阔
具体实景 以动写静
想象虚景 艳丽多姿
(实写)
(虚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写景、抒情)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沁园春 雪》
2.搜集整理古代写雪的诗篇。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写作背景
第二课时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这是柳亚子先生对这首词的高度评价。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渡
品读下阕
1.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
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折腰”本来是鞠躬的意思,这里有赞颂的意思,反用陶渊明不折腰的典故,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细读感悟
2、“引”也是个领字,“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
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雄才大略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细读感悟
3、作者用哪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惜”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惜中含贬。委婉地批评他们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
第三,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细读感悟
4.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近乎嘲讽的态度。
细读感悟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作者在下阕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有何作用?
细读感悟
6.请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体会其深意。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主席“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细读感悟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最后一句 点明主题 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景 寓情于景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作者对祖国的深情 充满自信的情怀
下阕议论 寓情于议 评说历代英雄人物
写法探究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伟大的抱负。
全文总结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对比阅读
《沁园春·长沙》是年轻时的毛泽东所写下的一首词,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有了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如其人,无论是《沁园春·雪》,还是《沁园春·长沙》,都展现出了词人作为革命者的满怀豪情壮志和英雄主义气概,表达着作者心系国家和人民的情怀。
对比探究
联系实际,推荐一位你了解的当代“风流人物”,简要写出他的感人事迹和你推荐的理由。
杨利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阅读《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选出你喜欢的三首,摘抄并背诵。
2.选择典型意象,以《沁园春》为词牌填词。
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