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6 猫
猫
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随他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
……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情景导入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重点)
2.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学习本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难点)
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重点)
学习目标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他是“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作者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他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写作背景
◎关于猫的古诗
(1)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陆游《赠猫(其二)》]
(2)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黄庭坚《乞猫》)
知识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 )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2)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
(3)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 )地、郁闷地躺着。
(4)三妹便sǒng yǒnɡ( )着她去拿一只来。
(5)有时蝴蝶 ān xiánɡ( )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消耗
忧郁
懒惰
怂恿
安详
课前预习
(6)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 )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7)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yù jǐng( )。
(8)我也chàng rán( )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9)冬天的早晨,门口quán fú( )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10)妻常常dīng zhǔ( )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11)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chénɡ jiè( )。
(12)它很bēi chǔ( )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乞丐
预警
怅然
蜷伏
叮嘱
惩戒
悲楚
(1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duàn yǔ( ),yuān wɑng(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1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nüè dài( ),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5)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fú róng niǎo( )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16)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wèi zuì qián táo( )”了,我
以为。
断语
冤枉
虐待
芙蓉鸟
畏罪潜逃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
情弱小者。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忧郁】忧伤愁闷。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总提心吊胆的。
【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若有若无。
【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例句:湖南一名乡镇干部贪污1.3万畏罪潜逃,16年后自首。
重点词语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只猫的遭遇。(3分)
这只猫被张妈捡来,外形不好看,性情懒惰又很忧郁,大家都不喜欢它,一只鸟的死亡激起了大家对它的厌恶和憎恨,它被打,并被赶出家门,最后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
课文精读
2.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要“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分)
因为对前两只猫,“我们”给予了很多关爱和温暖,而对第三只猫“我们”并不喜爱和关注,“我”冤枉并打跑了它,它的死亡使“我”感到十分内疚。
3.请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辩诉、不会抵抗的动物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
板书设计
猫
对
比
(来历)(外形)(性情)(结局)(作者情感)
第一只:要来的 花白 活泼 病死 喜欢→难过酸辛
第二只:要来的 黄色 活泼 丢失 更喜爱→愤恨诅骂怅然
第三只:拾来的 花白 不活泼 亡失 不喜欢→难过、懊悔
忧郁 自责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病死
结局 思考探究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病死
死亡
丢失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话表现了第一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中考常考的关键语句一般是在结构上能够归纳或提示上下文、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或者开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的点题句,收束全文的结束句等。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命题点
(1)概念
(2)考查形式
①XX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结合全文,简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①开头句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全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3)答题技巧
②中间句的作用:提示思路,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等。
③结尾句的作用: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