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29 07: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适合的标题是( )。
A.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B.引领时代的思考
C.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D.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2. “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是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这种看法被下列哪一位著名科学家的伟大理论打破?( )。
A.达尔文 B.牛顿 C.巴斯德 D.门捷列夫
3.下列音乐作品的创作被深深打上了历史烙印,其中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创作的是( )。
A.《英雄交响曲》 B.《国际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4.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5.11.假如你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你在生活中不可能享受到的是( )。
A B C D
6.凡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人们都是不会忘却的。在物理学上分别以其名字作为功率和重量单位的科学家是( )。
①瓦特 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 ④达尔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A.电力的广泛使用 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8.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原因 B.性质 C.特征 D.结果
9.右图武器最可能首先出现在哪一次战争?( )。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下列说法,符合右图人物的是( )。
A.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B.他主张以人权反对神权
C.他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
D.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二、辨析说理(请写出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共12分)
11.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叛军使用了新式武器远程大炮。华盛顿总统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扭转了战局。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12.1869年,日本萨摩藩的一些工厂老板决定组成考察团,乘坐飞机到美国进行考察,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
错误:
理由:
14. 14—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3分)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8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材料二: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材料三: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他们是哪三位科学家,并分别列出他们各自取得的划时代的成就。(6分)
(2)以上三句名言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2分)
(3)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
(4)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后,你有何感想?(2分)
四、问题探究 (共20分)
1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
(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分)
18.右图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刺杀者是谁?(1分)被刺者是谁?(1分)
(2)你是如何正确认识这一事件的?(6分)
(3)请简单写出反对战争的理由。(至少两点,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