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共25页)课件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年)(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共25页)课件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年)(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6 19: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8月1日下午,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在所有晋级决赛的选手中排名第一,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运动员,黄种人能跑进决赛,还是第一次。
跑得快的主要是什么人种?
非洲运动员成绩优异与大气含氧量的关系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含氧量低,耐力和爆发力更强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1.干洁空气
2.水汽
3.杂质
1 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1)干洁空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而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又具有杀菌作用。
1)干洁空气
组成比例是会变化的
进而影响人类活动
1.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的原因?
2.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影响?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的破坏。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2)水汽
分布
水平方向
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
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垂直方向
自地面向高空减少
作用
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以发生固、液、气三态的转化。
一系列天气现象(云、雾、雨、雪)产生的基础。
3)杂质
分布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作用
近地面大气中
陆地多于海上
城市多于乡村
冬季多于夏季。
(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化)
区分雾霾
1.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生活出行。
影响交通通行。
2.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雾是水汽凝结现象(相对湿度饱和);
霾是大量杂质集合现象,为大气污染状态。
大气的组成
组成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


二氧化碳
臭氧
含量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 汽
固体杂质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阅读课文,并根据 图3-3“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思考以下问题: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1.地球大气共分为哪几层,其划分依据是
2.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点?
3.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如何变化,原因?
4.对流层、平流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什么
5.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别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范围
近地面至对流层顶
时空变化
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低纬较厚,高纬较薄

30°
60°
90°N
30°
60°
90°S
5
10
15
20
千米
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点?
地 面
对流层顶
8~9KM
17~18KM
8~9KM
赤道
北极
南极
若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思考
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如何变化,原因?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温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平流层 温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平流层中上部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高层大气特点及影响?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
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而产生,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总结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大气运动特征 与人类关系
平流层
对流层
低纬 _________-
中纬 __________
高纬 _________
17~18km
10~12km
8~9km
对流层顶到50~55km
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0.6oC/100m)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对流运动显著
水平运动为主
2、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
地面
高层
大气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主要靠O3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①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逆温的形成因素:
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最常见的是----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逆温
正常情况下
逆温
温度
温度
高度
高度
逆温
自下而上形成
自下而上消失
A 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B 日出前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影响:发生时稳定性特别强(不利于垂直运动),易出现大气污染
活动
避暑旅游名城——贵阳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上海
长沙
重庆
贵阳
武汉
温度/℃
23.9
23.6
28.1
28.4
28.7
28.2
28.6
28.1
28.0
27.8
7月
8月
夏季气候凉爽。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活动
雪域江南——西藏
雪被
陆高/米
5000
3000
2000
1000
500
西藏垂直高差大,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知识拓展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课程小结
氮、氧为主要成分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存在时空上的差异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运动显著,分布有臭氧层,适宜航空飞行
分布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