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29 07: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4课经济大危机“繁荣”及其崩溃
罗斯福新政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及其效果等相关史实 。能力目标
   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难点
理解课文中提到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全面辩证的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自主预习1、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________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危机开始的国家是_______,然后迅速席卷了____________。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4.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内部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经济________,以消除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____________,颁布《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
6、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_____________,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_____________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_____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在资本主义制度干预和指导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控制与调整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宏观控制与管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一、“繁荣”及其崩溃    在这种“繁荣”景象之下,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等家用电器开始走入大众家庭。材料一、在20年代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再生产,如美国的汽车数量在十几年内翻了三番。
材料二、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思考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 导致哪些后果?
盲目扩大再生产 人民工资少,
消费能力低 市场供需矛盾
经济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冲击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中注视着华尔街金融动向的人群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大危机的特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济食品 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新的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阅读以上材料,说一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什么新的危机?1932年,英国失业工人举行罢工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危机政治与社会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危机政治与社会危机罗斯福新政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任职四届(1933-1945),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领导美国人民渡过了大萧条时期。
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新政的目的和中心措施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结合课本知识说说罗斯福怎样对工业进行调整的?这种调整有什么样的目的和作用?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②目的: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③作用: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罗斯福新政蓝鹰标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讨论:
罗斯福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 即特点是什么?)PK要想缓解经济危机,就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胡佛罗斯福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新政”的成果社会: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有效地巩固和发展;
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大大加强;
权力: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探究:
罗斯福的“新政”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的调整,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必然会存在矛盾,而矛盾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所以罗斯福新政只能缓解经济危机,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课堂小结 经济大危机时间特点影响 罗斯福新政目的中心措施作用特点实质1929---1933年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人数猛增,引发新的政治社会危机。在资本制度内部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产阶级对自身的一种调整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小试牛刀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失业队伍
BC3、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C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B.调整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C.彻底否定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D.强化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B5、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C.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的经济
D.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A6、
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答: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调整工业,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答: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华盛顿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 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思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