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5 少年闰土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ì) 装弶(qióng)
B.窜出(cuān) 一匹猹(chá)
C.秕谷(bǐ) 正月(zhēng)
D.闰月(rùn) 狗獾(guà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平时喜欢珍藏一些工艺品。
B.书柜里收藏着我人生中获得的第一张奖状。
C.我被老人亲热的话语所打动。
D.她俩亲密得像一对亲姐妹。
3.下列各项意思和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B.闰土的心里不是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吗?
C.闰土的心里不是没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D.闰土的心里没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对这句话中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很自卑的心理。
B.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和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C.写出了闰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作者心里简直就是神童。
D.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博文广见。
5.(《少年闰土》)“我家只有一个忙月”中的“忙月”一词是指按日给人家做工的。 (判断对错)
6.给“素”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素:A、本色、白色 B、本来的,原有的 C、蔬菜类的食品 D、平素,向来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2)平时要多吃素菜,不可偏食。
(3)这块布很素净。
(4)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7.文学常识填空。(《少年闰土》)
本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集 ,散文集 等18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 、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 来概括,从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少年闰土 的特点,从“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看出闰土 。
(4)“红的绿的都有”是说贝壳的 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是写贝壳 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5)下面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捕鸟必须得是大雪之后,因为下雪之后鸟雀没有食物吃,需要到处觅食。
B.闰土邀请“我”夏天去他家一事,反映出了闰土的热情、天真。
C.“我”和闰土一起在海边拾贝壳,“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6)闰土教“我”捕鸟,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讲究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更是把捕鸟的经过描绘得生动而又具体。请你也用连续的动词写一个生活中你看到的或经历过的类似的场景吧。
9.
碗
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
端着碗(zhe zhuó zháo zhāo) 猜不着(zhe zhuó zháo zhāo)
(2)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4)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人物的外貌。从这外貌你知道小姐姐会想些什么?
(5)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横线上画“√”。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10.每个人的童年,快乐也好,辛酸也好,都是心动神怡的深刻的记忆。《少年闰土》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塑造了“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请你运用这样的细节描写。刻画一段你的童年往事,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5 少年闰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ì) 装弶(qióng)
B.窜出(cuān) 一匹猹(chá)
C.秕谷(bǐ) 正月(zhēng)
D.闰月(rùn) 狗獾(guàn)
【解答】A.有误,“装弶”的“弶”应读“jiàng”。
B.有误,“窜出”的“窜”应读“cuàn”。
C.正确。
D.有误,“狗獾”的“獾”应读“huān”。
故选:C。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平时喜欢珍藏一些工艺品。
B.书柜里收藏着我人生中获得的第一张奖状。
C.我被老人亲热的话语所打动。
D.她俩亲密得像一对亲姐妹。
【解答】A.不恰当,“珍藏”珍重地收藏。用在此句不恰当,应改为“收藏”。
B.不恰当,“收藏”收起来保存。用在此句不恰当,应改为“珍藏”。
C.不恰当,“亲热”亲近热情。用在此句不恰当,应改为“亲切”。
D.使用恰当。
故选:D。
3.下列各项意思和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B.闰土的心里不是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吗?
C.闰土的心里不是没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D.闰土的心里没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解答】A.句子意思是闰土的心里有很多稀奇的事。
B.反问句,意思是闰土的心里有很多稀奇的事。
C.双重否定句,意思是闰土的心里有很多稀奇的事。
D.否定句,意思是闰土的心里没有很多稀奇的事。
选项D与其他三项意思不一样。
故选:D。
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对这句话中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很自卑的心理。
B.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和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C.写出了闰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作者心里简直就是神童。
D.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博文广见。
【解答】这句话中的“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和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故选:B。
5.(《少年闰土》)“我家只有一个忙月”中的“忙月”一词是指按日给人家做工的。 × (判断对错)
【解答】结合课文句子: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
故答案为:×
6.给“素”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素:A、本色、白色 B、本来的,原有的 C、蔬菜类的食品 D、平素,向来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D
(2)平时要多吃素菜,不可偏食。 C
(3)这块布很素净。 A
(4)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B
【解答】D C A B
7.文学常识填空。(《少年闰土》)
本文选自 《故乡》 ,作者是 鲁迅 ,原名 周树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等18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 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家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解答】《少年闰土》选自《故乡》,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等18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故答案为:
故乡 鲁迅 周树人 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民族魂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扫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支 起一个大竹匾, 撒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缚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拉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什么?
闰土说捕鸟须大雪下了才好,于是“我”盼望着下大雪好捕鸟。
(3)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 雪地捕鸟 来概括,从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少年闰土 聪明能干 的特点,从“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看出闰土 见多识广 。
(4)“红的绿的都有”是说贝壳的 颜色 多,可以用成语 五颜六色 来形容;“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是写贝壳 形状 多,可以用成语 各式各样 来形容。
(5)下面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捕鸟必须得是大雪之后,因为下雪之后鸟雀没有食物吃,需要到处觅食。
B.闰土邀请“我”夏天去他家一事,反映出了闰土的热情、天真。
C.“我”和闰土一起在海边拾贝壳,“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6)闰土教“我”捕鸟,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讲究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更是把捕鸟的经过描绘得生动而又具体。请你也用连续的动词写一个生活中你看到的或经历过的类似的场景吧。
我两眼盯着蚂蚱,轻轻地挪动着双脚,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伸出双手,轻轻扑下去,把它扣在掌心。
【解答】(1)考查学生对动词的理解。学生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即可。即:扫、支、撒、缚、拉。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闰土说捕鸟须大雪下了才好,于是“我”盼望着下大雪好捕鸟。
(3)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雪地捕鸟”来概括,从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从“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看出闰土见多识广。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红的绿的都有”是说贝壳的颜色多,可以用成语“五颜六色”来形容;“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是写贝壳形状多,可以用成语“各式各样”来形容。
(5)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并没有描写“我”和闰土一起在海边拾贝壳,而是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拣贝壳这两件事。故C项错误。
(6)考查学生对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我两眼盯着蚂蚱,轻轻地挪动着双脚,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伸出双手,轻轻扑下去,把它扣在掌心。
故答案为:
(1)扫 支 撒 缚 拉;
(2)闰土说捕鸟须大雪下了才好,于是“我”盼望着下大雪好捕鸟。
(3)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
(4)颜色 五颜六色 形状 各式各样;
(5)C;
(6)我两眼盯着蚂蚱,轻轻地挪动着双脚,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伸出双手,轻轻扑下去,把它扣在掌心。
9.
碗
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
端着碗(zhe zhuó zháo zhāo) 猜不着(zhe zhuó zháo zhāo)
(2)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 写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聚到一块吃饭、猜菜。
第二段: 写“我”猜菜时打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我”很感激。
第三段: 写多年后,“我”和小姐姐谈起了这件事,我很激动。
(3)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因为她知道“我”妈打起人来比她妈厉害,怕“我”受不了。
(4)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人物的外貌。从这外貌你知道小姐姐会想些什么?
小姐姐会想:我为你挨了打,你用红糖茶给我喝,我满足了。
(5)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横线上画“√”。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 √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
【解答】(1)本题考查综合读写能力。“着”是多音字。①着 zhuó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②着 zháo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③着 zhāo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④着 zhe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本题考查划分层次和概括大意的能力。本文第1、2段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家乡吃饭时的习惯。第3、4段写小姐姐替摔坏碗的“我”挨了罚。第5、6段写多年以后,“我”看望小姐姐,谈起这件事,仍然感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一方面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一方面可提取相关的原文。第5段中“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回答了小姐姐行为的原由,可用此句或适当加工为自己的话作为答案。
(4)本题考查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从小姐姐“笑了”、“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的外貌描写,小姐姐心里应该是受到的安慰而满足。围绕这方面内容写出小姐姐的心理活动即可。
(5)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用法:第一种是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第二种表示列举的省略,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第三种表示说话的中断。第四种是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第五种是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即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时,用省略号代替。第六种是表示引文的省略,即我们在引用别人的话、文章的语句,根据作者的需要,保留必要的,省略不必要的。省略号在此句中表示省略了“我”与小姐姐的其它谈话。
故答案为:
(1)zhe√zháo√
(2)分段:
第一段:写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聚到一块吃饭、猜菜。
第二段:写“我”猜菜时打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我”很感激。
第三段:写多年后,“我”和小姐姐谈起了这件事,我很激动。
(3)因为她知道“我”妈打起人来比她妈厉害,怕“我”受不了。
(4)小姐姐会想:我为你挨了打,你用红糖茶给我喝,我满足了。
(5)①(√)
10.每个人的童年,快乐也好,辛酸也好,都是心动神怡的深刻的记忆。《少年闰土》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塑造了“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请你运用这样的细节描写。刻画一段你的童年往事,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还停在上面…”每当我听到《童年》这首歌的旋律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童年趣事。
那时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天,我回到家里,满脸兴奋的告诉妈妈说:“妈妈今天李老师表扬我啦”“噢,老师怎么说的?”妈妈高兴地问。“李老师夸我真百(乖)”“噢,我的宝贝本来就很白呀”“不细(是)”,妈妈猜了好半天,我都说:“不细(是)”我都快急哭啦,我着急地纠正道:“老师说我真百(乖)”妈妈还是不解,什么百(乖)呀?突然妈妈恍然大悟说:“李老师是不是说朱俊颖真乖呀?”我高兴的点了点头。妈妈总算明白我的意思,忍不住在我脸上轻轻的吻了一下。
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现在爸爸妈妈还常拿这件事来逗我呢!每当我想起这些,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童年是一首歌,是一首永远回荡在我心中最难忘的旋律。童年是一幅画,是一幅五颜六色的画。童年是一束花,是一生最美丽的花。它使我感到,平平常常的日子中,我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幸福快乐。
【解答】范文:
难忘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还停在上面…”每当我听到《童年》这首歌的旋律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童年趣事。
记得那时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天,我回到家里,满脸兴奋地告诉妈妈说:“妈妈今天李老师表扬我啦”“噢,老师怎么说的?”妈妈高兴地问。“李老师夸我真百(乖)”“噢,我的宝贝本来就很白呀”“不细(是)”,妈妈猜了好半天,我都说:“不细(是)”我都快急哭啦,我着急地纠正道:“老师说我真百(乖)”妈妈还是不解,什么百(乖)呀?突然妈妈恍然大悟说:“李老师是不是说朱俊颖真乖呀?”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妈妈总算明白我的意思,忍不住在我脸上轻轻的吻了一下。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现在爸爸妈妈还常拿这件事来逗我呢!每当我想起这些,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童年是一首歌,是一首永远回荡在我心中最难忘的旋律。童年是一幅画,是一幅五颜六色的画。童年是一束花,是一生最美丽的花。它使我感到,平平常常的日子中,我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幸福快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