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2022-2023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现象2022-2023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07 00: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悠扬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而且能够传递能量
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3.某科学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晚上,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B.这位气象学家用氢气球预报海上的风暴,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C.这位气象学家用氢气球预报海上的风暴,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D.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传播距离很小,故很难用仪器接收到
4.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发声停止,声音不会消失
C.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看不见,因而不存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市区内禁止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能量
D.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
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
7.下列不是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拟人法
C.理想实验法 D.转换法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都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隔着较远的距离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源振动的频率太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嘹亮”是指唱歌的响度大
B.常温下,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C.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将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快
D.大象能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
10.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其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B.临街房间窗户安装隔音玻璃
C.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机场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11.关于声现免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传递能量
B.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常伴有超声波产生
12.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B.乙图: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
C.丙图: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D.丁图: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出汽车后方的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
13.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成功闯人决赛如图所示,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也是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他这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若一名运动员以该速度沿直线向一山崖跑去,在某处大喊一声并继续以该速度向前运动,2s后听到回声,则他喊话处距离山崖为___________m。(此时声速为340m/s)。
14.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音乐芯片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出现相反的变化,这个现象经过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15.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它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发声。
16.发声体的______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使用话筒讲话,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属于______声波(选填:“超”或“次”);医生运用超声波可以击碎肾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17.蝴蝶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20次,其振动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蝴蝶飞行时的声音,医院里医生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婴儿情况,这利用了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
18.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_____大,“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 ___________减弱噪声。
19.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______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______(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哨音通过______传入人耳。
20.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a(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液体 t0/℃ v0/(m/s) a/[m/(s ℃)]
丙酮 20 1192 -5.5
水 25 1500 2.5
甘油 20 1923 -1.8
水很 20 1451 -0.46
酒精 20 1180 -3.6
(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_。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15℃时,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三、实验题
21.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100 0.76
D 尼龙 100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填写两个编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填写两个编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表中应该填上所缺的数据是______;实验中选用不同的琴弦,改变了琴弦振动的______,从而改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4)此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写方法的名称)
22.小华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当用橡皮锤轻敲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这种方法叫做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声源振动的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城市街道上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当附近有汽车鸣笛时,该装置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会增大80左右,这个数值的单位是______。
(4)小华又做了“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实验”中,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______(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她逐步远离声源,她听到声音的______逐渐变小。当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选填“好”或“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23.请认真阅读下列实验报告,并完成其中的空白部分:
实验目的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用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1)___________。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实验设计 (2)___________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知道音叉振动的幅度,这种方法是(3)___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4)___________
交流与评估 振幅影响的是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而我们听到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4.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手机、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在针对不同材料设置声源的响度时应______(填字母)
A.随材料而改变 B.保持不变 C.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可知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25.在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选用的琴弦的长度、粗细和材料如图所示,其中A、C、D三根琴弦粗细相同,B琴弦较粗。每根琴弦都固定且松紧程度一致。
(1)若小组选用A和B琴弦进行实验,可知小组是为了研究:音调与______的关系;
(2)若小组想研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琴弦;
(3)能否选择C和D琴弦进行研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26.小明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C.瓶塞未塞紧,存在漏气现象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小,小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______(变高/不变/变低),响度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_____(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由此现象______(能/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C
7.B
8.D
9.C
10.A
11.A
12.B
13.10 350
14.波 变小 真空
15.振动
16.振动 响度 次 能量
17.10 不能 超声波
18.响度 声源处
19.空气柱 向上推 空气
20.增大/变大 b 1475
21.A、B#B、A A、C#C、A 0.76 快慢#频率 控制变量法
22.转换 球弹开幅度变大 振幅 dB 相同 响度 袜子 好
23.距离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转换法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4.手机 B 羽绒服
25.琴弦粗细 A、D 不能 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
26.C 不变 变小 还能听到微弱的 经过较长的时间后,瓶内空气逐渐减少,但是并没有抽干空气,而手机发出的声音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 不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