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jìn liàng)地用力地长。(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B.李老师到福州出公差( gōng chāi)了。(临时派遣去做的公务)
C.你坐这趟车可以直达厦门,不用倒车(dǎo chē)。(使车向后退)
D.他的腰部转动(zhuàn dòng)自如。(身体或物体的某部分自由活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瓜籐 菜畦 B.草苹 斗篷
C.瀑布 嘴唇 D.楼梯 宣闹
3.“耙”字的意思最可能和下列( )有关。
A.下巴 B.落叶乔木 C.把手 D.农具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下列句子表示“八月里谷子不抽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的一项是( )
A.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B.六月六,看谷秀。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6.“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的( )
A.距离远。 B.温度高。
C.体积大。 D.重要性。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B.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饱满。
C.每当仰望星空时,我的脑海里完满了美丽的遐想。
D.工人们以充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
8.下面选项中最适合在结尾作语段中心句的一项是( )
爱因斯坦会见以色列总理时,不打领带,不穿袜子,他觉得那样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之前就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陈景润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也常扣不齐。由此可见,_______。
A.科学家们从不穿衣服
B.科学家们都不爱见客人
C.科学家们在生活中非常俭朴
D.科学家们在穿着上很随便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1)ɡuā pénɡ( )的角落里长有不少tái xiǎn( )。
(2)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有袖筒的雨衣,不是那种dǒu penɡ( )式的。
(3)cǎo pínɡ( )上忽然传来孩子们的jiào rǎnɡ( )声和bènɡ bènɡ tiào tiào ( )的脚步声,吓得蜗牛连忙suō huí( )了脑袋。
10.比较各组字的不同,并分别组词。
秧( ) 割( ) 坪( ) 嚷( )
殃( ) 豁( ) 评( ) 攘( )
锅( ) 梁( ) 蓬( ) 绷( )
娲( ) 粱( ) 篷( ) 蹦(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柏油路 ( )的新雨衣 ( )的玻璃 ( )的雨声
( )的纸盒子 ( )的秋风 ( )的雨点 ( )地打开
12.根据意思写词
(1)( )诚恳地请求。
(2)( )斜着眼睛看。
(3)( )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4)(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13.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
(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
(3)王老汉种的甜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
(4)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 以这句中心句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万事万物尽在其 中,选材贴切,构思巧妙,结构清晰。
(2)写文章要先确立中心,古时梁朝的萧统说得很好:以立意为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盼》这篇课文是作家____________的作品。课文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的视角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法出门,盼雨停和 _________几个事例,表现了“我”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4)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___________来写,要将___________写得___________,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语言表达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的心跳得很厉害。
①改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主任很乐观地说:“我就不信,萌萌同学会不在乎班级的荣誉,中途放弃比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
②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③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6.第①段画“ ”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是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三段环境描写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雨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夏天
夏天,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季节。
春天,歌唱它,因为它是万物复苏,是一切生命的蓬勃起始;秋天,歌唱它,因为它是万物的成熟,是一切生命的凄美调零;冬天,歌唱它,因为它是万物的沉睡,是一切生命的蓄势待发。可提到夏天,想起的似乎只有烈日暴晒下的炙烤,或是阴沉沉的天空幕布后的那一声声闷闷的雷响。
可是,你是否曾经想过,在春的万物复苏与秋的万物成熟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季节,它的名字叫作万物生长,它就是夏天。
假如,我是一棵树,那么,请不要总是歌颂我生的嫩绿与死的金黄——夏天,才是我最爱的季节;葱绿,才是我生命的颜色。入夏,虽没有整日里围着我“伤春悲秋”的人们,但我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热闹与生机。你听,我繁密枝叶里的蝉鸣,我葱绿叶片中的鸟啭;你看,我的一半为树下的人儿投去大片的阴凉,而我的另一半,正迎着烈日灿烂的生长,疯长!
假如,我是一瓶汽水。那么,请不要再抱怨夏日的酷热与炙烤——夏天,是我生活与生长的季节啊。也许你会说,一瓶汽水谈什么生活与生长?不要笑,唯有在夏天,看到酷热的人们拿起我一饮而尽后的畅快,看到吃两口烤串后的人们拿起我喝下两大口后的满足,我才真正感到我是活着的,而不是像在其他三个季节里,在囚笼般的黑暗仓库里死去。你看,我身体里那些个活泼的、不断涌起冒出的小气泡,那正是我在生长呐!
假如,我不是一棵深沉安静的树,也不是一瓶活泼欢乐的汽水,我就是我,这个正在埋头伏案、奋笔疾书的学子。那么,请不要失望于我在燥热中也只能埋头苦学的无聊日子——因为,在这个夏天,我写下的每一个字,我算出的每一个数,我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我在拼命的生长。无聊时,我会看一眼窗外温柔沉静的树,来一瓶沁人心脾的凉汽水,然后,继续拼命的生长、生长。在这个夏天,我要长出一对翅膀,在下一个秋日里,带着我、那棵温柔的树、还有那瓶活泼的汽水,飞到下个、下下个热烈灿烂的夏天去!
夏天,万物生长的季节!
20.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1.人们歌唱春天、秋天、冬天分别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大树最喜欢哪个季节,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看似在写大树和汽水,实际是在写自己,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天地。
你的生活是什么滋味的呢?酸、甜、苦……请选择其中一两种滋味,写一写。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选取的事例一定要是真实的,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义的能力。
A.尽量(jìn liàng)——jǐn liàng;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读[ jìn liàng ]时,意思是达到最大限度。
B.正确。
C.倒车,dǎo chē;中途换车;dào chē,使车向后退。
D.转动(zhuàn dòng)——zhuǎn dòng;转身活动;身体或物体的某部分自由活动。读[ zhuàn dòng ]时,意思是物体围绕某个中心点或某条轴线进行圆周运动。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题目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注意审题。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将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形近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A.“瓜籐”应为“瓜藤”,指的是瓜类植物的藤蔓。
B.“草苹”应为“草坪”,指平坦的草地。
D.“宣闹”应为“喧闹”,指喧哗热闹。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耙”字的意思是: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它的用处是把耕过的地里的大土块弄碎弄平。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由此可知,该字最可能与“农具”有关。
4.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D.有误,选择关系的问句,中间的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5.C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
A.“不热不长,不热不大”的意思:庄稼在一定的气温下,温度高的话,长得很快;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就成熟较慢。中国夏季从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
B.“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农历六月初六前后庄稼抽穗开花。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到了处暑节气,地里的庄稼还出不了穗头的话,就不行了,就熟不了啦,不如做饲料割掉喂牛。处暑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的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选项C的句子表示“八月里谷子不抽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
该句强调了太阳对我们的重要影响。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美丽可爱的世界。故选D。
7.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用法。
丰满:人体胖得适度好看。
饱满:一指丰满、充实;二指充满感情的。
填满:装满填满路上的坑 。
充满:不满,填满;充分具有。
A.整个山长满了草,树木,所以形容山的整体,用“丰满”。使用正确。
B.指连接处的缝隙,应该用“填满”。使用不正确。
C.指脑海里的遐想,而不是真实的往脑海里放东西,应该用“充满”。使用不正确。
D.“热情”指的是情感的投入,应该用“饱满”。使用不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A。
8.D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
结合“爱因斯坦会见以色列总理时,不打领带,不穿袜子”可知,这句话是写爱因斯坦穿着很随便;结合“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之前就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可知,这句话写门捷列夫的穿着很随便;结合“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可知,这句话是写牛顿的穿着很随便;结合“陈景润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也常扣不齐”可知,这句话是写陈景润穿着很随便。故这儿的中心句应填:科学家们在穿着上很随便。故选:D。
9. 瓜棚 苔藓 斗篷 草坪 叫嚷 蹦蹦跳跳 缩回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拼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
注意:“篷”、“嚷”两字的字形。“斗篷”的“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部首“竹”。“嚷”笔画较多,要仔细观察书写。
10. 秧苗 收割 草坪 叫嚷 遭殃 豁达 评价 攘扰 铁锅 横梁 莲蓬 绷带 女娲 高粱 船篷 蹦出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秧:植物的幼苗,某些植物的茎。组词:秧苗、秧田、插秧。
殃:(1)祸害。组词:遭殃、灾殃。(2)使受祸害败坏。组词:祸国殃民。
割:切断、截下、划分出来。组词:割让、割舍。
豁:[huō](1)残缺,裂开。组词:豁口、豁子(残缺的口子)。(2)摒弃;舍却。组词:豁出。
[huò](1)开阔;开通。组词:豁达、豁然开朗。(2)使某人免罪或免除(处罚)。组词:豁免、豁除。(3)转瞬,一下子。组词:豁地(一下子;突然)。
坪:平地(原指山区或黄土高原上的,多用于地名)。组词:草坪、停机坪。
评:(1)以一定准则来议论、判定。组词:评估、评点、评审。(2)议论、判定的文字或言语。组词:书评、影评。
嚷:(1)喊叫。组词:叫嚷、大叫大嚷。(2)吵闹。组词:吵嚷。(3)责备;训斥。
攘:(1)侵犯,侵夺。组词:攘伐、攘肌及骨。(2)盗窃,窃取。组词:攘盗、攘鸡、攘取。(3)扰乱;纷乱。组词:扰攘、攘攘熙熙。
锅:(1)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组词:铁锅、炒锅、锅巴。(2)形状像锅的东西。组词:烟袋锅。
娲:女娲,神话中炼石补天的神。组词:娲娥、风娲、女娲补天。
梁:(1)桥。组词:桥梁。(2)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组词:房梁、承重梁。(3)物体或人体上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组词:鼻梁、山梁。(4)姓氏。
粱:(1)植物名。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2)脱壳后的黄小米,是细粮的一种。组词:黄粱。(3)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红褐色,可食,亦可酿酒、制淀粉。组词:高粱、高粱酒。(4)精美的饭食(与糟糠相对应)。组词:粱米、粱肉。
蓬:(1)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组词:飞蓬、蓬门。(2)某些植物果实的外苞。组词:莲蓬。(3)散乱。组词:蓬乱、蓬松。(4)草木茂盛的样子 。组词:蓬蓬、蓬勃。
篷:车船等用以遮蔽风雨和阳光的设备。组词:车篷、帐篷、篷布。(2)特指船帆。
绷:[bēng](1)张紧,拉紧:绷紧。组词:绷紧。(2)用藤皮、棕绳等物绷紧的竹木框。组词:棕绷、绷子。(3)一种缝纫方法,粗粗缝上或用针别上。组词:绷被头。(3)束,包扎。组词:绷带。
[běng]板着,强忍着。组词:绷劲、绷着脸。
[bèng]裂开。组词:绷瓷。
蹦:(1)两脚并着跳。组词:蹦跳、蹦高、活蹦乱跳。(2)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出现。
11. 软绵绵 透明 明晃晃 滴滴答答 扁扁 萧瑟 甜丝丝 理直气壮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比如:宽敞的柏油路、笔直的柏油路;漂亮的新雨衣、粉红的新雨衣;透明的玻璃、易碎的玻璃;吵闹的雨声、滴答的雨声;漂亮的纸盒子、破烂的纸盒子;刺骨的秋风、凉爽的秋风;冰凉的雨点、密集的雨点;飞快地打开、慢悠悠地打开。
12. 央求 瞟 逗引 理直气壮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央求:诚恳地请求。
(2)瞟:斜着眼睛看。
(3)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13. 引用 拟人 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不热不长,不热不大。”意思是:夏天到了,庄稼在一定的气温下,温度高的话,长得很快,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就成熟较慢。引用了俗语;所以此处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2)“喧闹起来”“嘻嘻地笑”运用拟人手法把小杨树人格化。写出了小杨树在风吹的时候生动的形象。显得小杨树更加的可爱。
(3)“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王老汉种的甜瓜的香甜。
(4)“有的……有的……有的……”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4.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生物 非生物 人的成长 不以能文为本 铁凝 新雨衣 孩子 有了雨衣,盼变天 下了雨,盼出门 下雨了,如愿穿上雨衣 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事例 重要部分 详细些,具体些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习作的策略。
(1)《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第1自然段首句“夏天是万物迅 速生长的季节”来统领全文;第2自然段中列举了瓜 藤、竹节、花蕾、苔藓、鸡鸭等等小而熟悉的生物的迅速成长的画面;第3自然段展现了“大”事物如天、地、 河、铁轨等非生物都在“长”;最后一自然段讲到了人的“长”。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读者: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2)“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出自萧统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写文章应以确立意旨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3)《昐》是作家铁凝的一篇记叙文,这篇课文围绕“盼”字,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展开,记述了“我”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文章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由课文内容可知,课文主要讲了“我”得到新雨衣而渴望下雨;下起了雨,盼出门;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在外等小事件。
(4)本题出自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原文: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一同的事例来写;也可以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5. 我的心里像装了一只小兔子一样,扑腾得非常厉害。 我的心跳得快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了。 这里的“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长”不单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我们要趁年少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 班主任很乐观地说,他就不信,萌萌同学会不在乎班级的荣誉,中途放弃比赛。
【详解】此题考查句型转换。
(1)
①改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
“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可以抓住“跳”找到相仿的事物进行比喻:我的心里像装了一只小兔子一样,跳得非常厉害。
②改夸张句。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可以改为: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快把胸膛都震裂了。
(2)联系生活理解句子。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这句话出自课文《在夏天里的成长》,其含义是说明人和植物一样,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要抓住时机,积极的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这里的“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长”不单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我们要趁年少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
(3)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是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您)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二是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句中双引号。
句子改为:班主任很乐观地说,他就不信,萌萌同学会不在乎班级的荣誉,中途放弃比赛。
1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杨树比作人,可以“嘻嘻地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杨树的动态,烘托了“我”此刻开心、兴奋的心情。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18.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写雨景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的雨停之后的安静的环境。 19.第一段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终于可以穿新雨衣了;第二段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第三段写了雨停后的宁静。这三处雨景的描写都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选择一个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即可。“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树当作人来写,“喧闹”写出了风吹树叶沙沙响的情形,用语轻快自然,喜悦之情洋溢其中,也是“我”此刻开心、兴奋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17.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词语的赏析。
结合句子“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可知,“逗引”这个词是人才具备的动作,因此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点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18.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结合句子“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可知,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由上文的写雨景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的雨停之后安静的环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本题考查段落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一段“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可知,本段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终于可以穿新雨衣了;
结合第二段“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可知,本段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
结合第三段“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可知,本段写了写了雨停后的宁静。
这三处雨景的描写都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20.夏天,万物生长的季节。 21.歌唱春的万物复苏,歌唱秋的万物收获,歌唱冬的万物沉睡。 22.大树最喜欢夏季,因为夏季里大树在生长、疯长。 23.大树和汽水在夏季里得到了生命的成长,价值的实现,表达了作者在夏季里努力奋斗,拼命成长,永不言弃的情感。
【解析】20.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即是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或表现主题的句子。一般处在句首或句尾。文章从树、汽水和人等几个方面写了夏天万物成长。所以“夏天,万物生长的季节。”是中心句。
2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二自然段“春天,歌唱它,因为它是万物复苏,是一切生命的蓬勃起始;秋天,歌唱它,因为它是万物的成熟,是一切生命的凄美调零;冬天,歌唱它,因为它是万物的沉睡,是一切生命的蓄势待发。”可知人们歌唱春的万物复苏,歌唱秋的万物收获,歌唱冬的万物沉睡。
22.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四自然段“夏天,才是我最爱的季节”“你听,我繁密枝叶里的蝉鸣,我葱绿叶片中的鸟啭;你看,我的一半为树下的人儿投去大片的阴凉,而我的另一半,正迎着烈日灿烂的生长,疯长!”可知,大树最喜欢夏季,因为夏季里大树在生长、疯长。
23.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
结合文中“你听,我繁密枝叶里的蝉鸣,我葱绿叶片中的鸟啭;你看,我的一半为树下的人儿投去大片的阴凉,而我的另一半,正迎着烈日灿烂的生长,疯长!”“唯有在夏天,看到酷热的人们拿起我一饮而尽后的畅快,看到吃两口烤串后的人们拿起我喝下两大口后的满足,我才真正感到我是活着的,而不是像在其他三个季节里,在囚笼般的黑暗仓库里死去。”可知,大树和汽水在夏季里得到了生命的成长,价值的实现,表达了作者在夏季里努力奋斗,拼命成长,永不言弃的情感。
24.范文:
甜
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事。有甜的、酸的、苦的、辣的……可是,在我们班里,同学们都喜欢甜的事情,所以,在我们班里,甜的事情总是在发生。
在一个星期四的劳动课上,劳动老师让我们做凉拌菜,我们就开始做起来。我们带的材料可以说是最全的,光材料就摆满了桌子。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的凉菜是很美观的——在南瓜内放入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和香蕉、芒果等水果,在用酸奶浇上图案,美丽的南瓜蔬果就做好了。我们按照想象中的做着。忽然高唱有了个新主意,我们小组的人就乱了,有的想按照原来的计划去做,有的又要按照高唱的注意去做。最后还是高唱站出来,组织了大家,又按照高唱的方法去做,大家开始切水果,切黄瓜,往南瓜做的盅里摆。但是在切水果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把酸奶提前到进去了,还没等往南瓜里放,水果就变成了白色。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往南瓜里放,放完了以后,发现——根本就不用再放酸奶了,因为已经是酸奶水果了。在南瓜里,根本看不出来哪是水果,哪是酱,整个南瓜盅里几乎都成了一团浆糊,无法辨认。我们小组的人无奈的看着南瓜里的酱,不知是谁拿的筷子先尝了一口,赞叹道:“你们别说,这一团浆糊还真好吃。”我们也纷纷尝了一口,我们吃了也赞叹。最后,当我们去拿给老师吃的时候,老师们都赞叹道:“天哪,这是什么东西呀!”我们劝老师吃一块,老师吃了以后,发出了跟我们一样的赞叹。在制作的整个过程里,我们几乎没有停了笑。
这是我们班里的一个“小甜食”其实,我们班里这样的事多得很,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细心体会,就会享受到享受不完的快乐!
【详解】本题考查写话题作文。
本题是以生活的滋味为话题,酸、甜、苦……选择其中一两种滋味写一写。“滋味”的本意是“味道”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题目:自拟(生活的滋味/酸/甜/苦……)
开头:总写生活中有哪些滋味(酸→心酸,甜→开心,苦→难过,辣→刺激),如果以具体滋味来写,也可以在首段点出你要写的滋味,如例文中:在我们班里,甜的事总是在发生。
正文:选择其中一种滋味写一写,举出有关这种“滋味”的事情。①注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②注意选材,要详略得当。
结尾: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