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29 20: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发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带有几分讽刺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风趣地说:“……………………”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脸红到了耳根。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
原为琴师,以琴理喻国事,取信于齐威王成为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 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兼语句“邹忌讽 纳谏”齐王解
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国别战国策西汉刘向解释词语竞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返回1徐公何能及君也比,比得上。返回2孰与城北徐公美。与……相比,谁更……返回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返回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指公共场合。返回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认为……美)返回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返回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返回8朝服衣冠,窥镜。偷看,在这是“照”。返回9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返回10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劝告。返回11王之蔽甚矣。因受蒙蔽而不明。(受蒙蔽)返回12邹忌讽齐王纳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或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返回13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使动用法)返回1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返回1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返回16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返回17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返回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不译。返回19朝服衣冠。穿戴,名词作动词。返回20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故事会 根据注解,用自己 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看图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与徐公孰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吾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使臣求见赵国使臣求见魏国使臣求见比问找“三”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
  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
  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
  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
  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
  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答思赏变三三三三三三看图片思考:
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 其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感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感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妻→私:偏爱赞扬 妾→畏:卑微畏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邹忌 齐王 妻 → 私 → 宫妇左右 妾 → 畏 → 朝廷之臣 客 →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甚矣)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进谏艺术类比推理设喻说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邹 忌:人物分析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齐威王:三思-三比-三赏—三变合作 探讨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讨论指导:
1、邹忌在妻妾客赞他后飘飘然了吗?
2、邹忌有没有实际观察?
3、邹忌没怪妻妾客先前的赞“美”,而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赞他的原因。
4、进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谁?
5、说服齐王时若方法不对会有何后果?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即使是同一鸡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犹豫了)
法师(高声催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知道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只得削发为僧。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要鲁智深不近女色,不饮酒,他能做到,但要他不惩杀世间的恶人,实在难办。“知道了”,法师面前过得了关,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真是两全其美。
齐景公酷爱打猎, 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交际拓展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思维发散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顺耳忠言更好听!我要训练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1、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2、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 _________
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当堂练习:门可罗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门庭若市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婉言进谏;口头进谏,以理服人;
诸葛亮:直接提出建议,直言进谏;书面进谏,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