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2.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B.2℃ C.0℃ D.-2℃
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4.四地中,属于冬季降雨型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5.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阅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景分布用,完成下面8-9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最少
B.由①地到②地,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①地比③地的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④地比②地的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9.乞拉朋齐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是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图中显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大体一致 D.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重合
11.关于红树林的地理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B.集中分布在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D.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地区
下面左图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右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12-15小题。
12.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年均温最低的大洲
B.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北半球密集
C.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D.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半球相反
13.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右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与右图所在地点的景观相符的是( )
A.地面上树木稀疏,长着高大的草 B.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
C.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5.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经度因素
二、解答题
16.世界1月平均气温:
(1)1月份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下,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
(2)南极洲、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平均气温最低,_____大陆内部平均气温最高。
(3)南回归线向_____和北回归线向_____,气温逐渐降低。
(4)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_____平行,北半球等温线_____(填“密集”或“稀疏”),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等温线_____(填“密集”或“稀疏”),南北温差小。
(5)原因:太阳直射_____半球。
17.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M、N两地相比,降水较少的是____。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____岸降水多。
(4)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
(5)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____附近,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上。
(6)世界“雨极”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2.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B.2℃ C.0℃ D.-2℃
【答案】1.B 2.D
【解析】1.读图可知,A地虽然位于迎风坡,但是海拔太低,气流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C地位于山顶,虽然气温低,但水汽含量少,降水少;D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作下沉运动,降水少;B地位于山腰,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降水多, 故选B。
2.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是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图中A地的海拔为0米,C地的海拔为30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0米,两地温差为18℃。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16℃-18℃=-2℃, 故选D。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4.四地中,属于冬季降雨型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5.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答案】3.A 4.D 5.C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月降水量大部分超过200毫米,远大于北京、伦敦、罗马,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冬夏季节日期一致,从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罗马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属于冬雨型国家,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5.四地中伦敦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其他三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答案】6.C 7.A
【解析】6.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从图中的等温线可知,①地气温在10℃——15℃之间,②地气温在10℃以下,③地气温在15℃——20℃之间,④地气温在20℃以上,所以①>②,A错误;②<③,B错误;③<④,C正确;①<④,D错误。故选C。
7.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该图的等温线温度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①和②在同一纬度,①的气温高于②,说明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据此可推知该地区此时正处于夏季。综上所述,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A正确,故选A。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般来说,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阅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景分布用,完成下面8-9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最少
B.由①地到②地,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①地比③地的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④地比②地的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9.乞拉朋齐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答案】8.D 9.C
【解析】8.由图可知,乞拉朋齐年降水量超过2000mm,降水丰富,有“世界雨极”之称,A错;由①地到②地,年降水量先逐渐减少再增加,B错;①地比③地的降水多,两地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①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③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C错;④地位于沿海,降水多,②地位于内陆就,降水少;④地比②地的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D对;故选D。
9.降水的类型有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等四种类型。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其降水主要类型是地形雨,C对,ABD错;故选C。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一般情况下,纬度低降水多,纬度高,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是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图中显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大体一致 D.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重合
11.关于红树林的地理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B.集中分布在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D.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地区
【答案】10.C 11.C
【解析】10.南半球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北半球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A错误。据图所知,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陆地气温比海洋高,B错误。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大体一致,C正确。部分地区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D错误。故本题选择C。
11.结合图例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A错误。红树林分布区等温线较稀疏,B错误。红树林分布年平均气温20℃以上,C正确。红树林分布在沿海地区,D错误。故本题选择C。
等温线的判读:读数值,读递变,读延伸等。
下面左图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右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12-15小题。
12.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年均温最低的大洲
B.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北半球密集
C.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D.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半球相反
13.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右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与右图所在地点的景观相符的是( )
A.地面上树木稀疏,长着高大的草 B.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
C.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5.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经度因素
【答案】12.B 13.A 14.D 15.B
【解析】12.南极洲由于纬度位置高,是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A错误。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北半球密集,南半球由于性质单一,等温线较为稀疏和平直,B正确。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C错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错误。故选B。
13.右图中,夏季气温低于20℃,而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20℃,左图中甲地为青藏高,A正确。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B错误。丙地处于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C错误。丁地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D错误。故选A。
14.通过判断,右图为青藏高原地区,地面上树木稀疏,长着高大的草,这是热带草原地区的景观,A错误。 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景观,B错误。生长着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景观,C错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描述,D正确。故选D。
15.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其中纬度位置影响了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20℃以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因此,纬度因素是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B正确。故选B。
二、解答题
16.世界1月平均气温:
(1)1月份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下,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
(2)南极洲、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平均气温最低,_____大陆内部平均气温最高。
(3)南回归线向_____和北回归线向_____,气温逐渐降低。
(4)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_____平行,北半球等温线_____(填“密集”或“稀疏”),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等温线_____(填“密集”或“稀疏”),南北温差小。
(5)原因:太阳直射_____半球。
【答案】16.(1)10 20
(2)澳大利亚
(3)南 北
(4) 纬线 密集 稀疏
(5)南
【解析】16.本题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了五道小题,涉及1月份南北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分布的差异,南极洲、亚洲、北美洲北部与澳大利亚大陆的气温差异。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的分布特点,这些分布特点的成因。考察了学生对世界气温空间分布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1月份,北半球自北回归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以下,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读图可以看出,南、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南极洲的平均气温都很低,大约在0℃以下,澳大利亚大陆内部气温最高,达到了30℃。
(3)读图可知,自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因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常年有直射阳光,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多。往南、往北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越来越少。
(4)读图可知,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因为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北半球的等温线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稀疏,南北温差小。
(5)根据地球公转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气温分布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
17.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M、N两地相比,降水较少的是____。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____岸降水多。
(4)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
(5)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____附近,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上。
(6)世界“雨极”是____。
【答案】17.(1)减少 纬度因素
(2)C、D、E 海陆位置
(3)M 东
(4)降雨
(5)赤道 2000
(6)乞拉朋齐
【解析】17.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据图分析可知:
(1)A位于赤道附近,B位于北极地区;世界降水的规律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C地,降水量最少的是D地,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为C、D、E,由此可知,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造成这种降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N地,降水量较少的是M地,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4)降水是云层中的水分以液态或者是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上的现象,它包括了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5)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带,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6)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被称为“世界雨极”,世界降水最少的“干极”出现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