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2.3 气候与人类活动(基础练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漫画,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石油
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世界各大江河中下游一般都有宽广的洪泛区,这里是洪水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财富密集的区域。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了2000年至2018年间,发生在169个国家的913次特大水灾(其中751次由强降雨引起),并绘制了图。读图,完成下列3-5题。
3.据图可知( )
A.洪水淹没区域面积逐年变大
B.遭受洪水威胁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C.2009年洪水淹没面积和威胁人口数均达最小值
D.2010年估计有7000万—1亿人口遭受洪水威胁
4.统计的特大水灾中,有52次集中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 ②夏季降水集中 ③河流稀少 ④森林植被茂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减轻洪水的威胁,洪泛区应( )
A.迁出全部人口 B.保留泄洪通道 C.加快围湖造田 D.硬化城市地面
2020年12月10日~12日上午,由于偏西风弱冷空气作用,空气扩散条件较差,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存在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太原、阳泉、晋中、临汾、晋城、运城等城市,首要污染物为 PM2.5。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受污染物的影响,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是( )
A. B. C. D.
7.这种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 )
A.道路湿滑不利于出行 B.气温低注意防寒保暖
C.空气污染不利户外活动 D.狂风暴雨影响海上作业
读漫画,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示现象导致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 )
A.海洋污染,物种灭绝 B.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C.臭氧空洞,危及健康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9.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B.燃烧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C.植被破坏导致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D.工业发展和汽车增多导致排放的废气增多
2020年6月至7月,某探险队按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关于图中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描述合理的是( )
A.①地气候炎热,人口稀疏 B.②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C.③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D.④地河流终年不冻
11.造成①④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文因素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报告,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月。巴西科学家表示,南极洲测量的高温新记录是有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超过20度。结合漫画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南北极气温升高,冰雪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的增加 B.太阳辐射增加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1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扩大 D.高纬度地区的气温比原来更低
为应对新冠疫情,多国政府实施了封锁和社交隔离,全球经济也因此陷入困境。然而,就在14亿印度民众经历全国21天“封锁”后,许多在印度北部地区居住的民众惊喜地发现能从家里直接看到喜马拉雅山了、他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图(如图),说这是30年来首次能从家里看到喜马拉雅山脉,“从没想过这事发生的可能”,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在印度北部地区居住的民众30年来首次能从家里直接看到喜马拉雅山,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当地进入旱季,晴天多,云雾少 B.空气质量改善,大气能见度高
C.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洁净 D.人们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来欣赏远处风景
15.以下哪个不是造成这-变化的原因( )
A.工厂停工 B.交通停运 C.气候变暖 D.人们获得减少
二、解答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2017年是以“火炉城市”话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2018年则是以国外避暑胜地北欧,以及国内避暑胜地东北多地突破高温记录蔓延开来。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1)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三地都是气温明显异常增加的区域,三地都位于_____(五带名称)。
(2)图中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与图中甲、乙、丙三地组合正确的是_____。
A.甲﹣﹣C 乙﹣﹣B 丙﹣﹣A B.甲﹣﹣A 乙﹣﹣B 丙﹣﹣C
C.甲﹣﹣A 乙﹣﹣C 丙﹣﹣B D.甲﹣﹣C 乙﹣﹣A 丙﹣﹣B
(3)若同一纬度,A和B两种气候类型对比,_____(填字母)气温年较差更大,原因是从海陆位置看,该地_____。
(4)材料中描述到“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为缓解该原因导致的问题继续恶化,你可以采取的行为有_____。
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④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的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文文在学习了关于天气与气候的知识后,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产生了浓厚兴趣,找了很多资料,请你帮她分类并总结:
材料1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据气象资料,在1860年8月1日至1861年7月30日的统计年度里,该地的降雨量高达26 461毫米,因此被称为世界的“雨极”。
材料2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或砍伐森林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3:
(1)材料1中世界降水最多被称为“雨极”的地方是____,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2)材料3中A、B、C、D分别说明了天气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材料2说明了全球气候_____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4)针对材料2反映的现象,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做些什么?请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2.3 气候与人类活动(基础练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漫画,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石油
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答案】1.D 2.C
【解析】1.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煤炭和石油不属于清洁能源。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漫画说明的是“碳达峰”。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的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清洁能源,低碳转型,故C正确。保护耕地、垃圾分类和科技兴农对减少二氧化碳的作用不大,故ABD错误。故选C。
【点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世界各大江河中下游一般都有宽广的洪泛区,这里是洪水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财富密集的区域。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了2000年至2018年间,发生在169个国家的913次特大水灾(其中751次由强降雨引起),并绘制了图。读图,完成下列3-5题。
3.据图可知( )
A.洪水淹没区域面积逐年变大
B.遭受洪水威胁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C.2009年洪水淹没面积和威胁人口数均达最小值
D.2010年估计有7000万—1亿人口遭受洪水威胁
4.统计的特大水灾中,有52次集中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 ②夏季降水集中 ③河流稀少 ④森林植被茂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减轻洪水的威胁,洪泛区应( )
A.迁出全部人口 B.保留泄洪通道 C.加快围湖造田 D.硬化城市地面
【答案】3.D 4.A 5.B
【解析】3.据图可知,洪水淹没区域面积有的年份大,有的年份小,故A错误。遭受洪水威胁人口数量逐年变化不一,故B错误。 2009年洪水淹没面积和威胁人口数比之前有所下降,而不是最小,故C错误。2010年估计有7000万- 1亿人口遭受洪水威胁,故D正确。故选D。
4.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东部地区河流密集、森林植被茂盛有利于防洪,故选A。
5.为减轻洪水的威胁,洪泛区应保留泄洪通道;迁出全部人口、加快围湖造田和硬化城市地面是不科学的做法,不利于防洪,故选B。
【点睛】我国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我国的降水主要依靠夏季时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汽流,而夏季风有时不稳定,时强时弱就会使我国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给我国带来水旱灾害。
2020年12月10日~12日上午,由于偏西风弱冷空气作用,空气扩散条件较差,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存在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太原、阳泉、晋中、临汾、晋城、运城等城市,首要污染物为 PM2.5。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受污染物的影响,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是( )
A. B. C. D.
7.这种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 )
A.道路湿滑不利于出行 B.气温低注意防寒保暖
C.空气污染不利户外活动 D.狂风暴雨影响海上作业
【答案】6.D 7.C
【解析】6.由于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物浓度增加,易产生雾霾天气,D正确,污染物难以扩散,气流以下沉为主,难以形成降雨,A错误;弱冷空气不会出现霜冻,B错误;重度污染不会出现阴天,C错误,故选D。
7.雾霾天气的出现,空气污染严重,不利于开展户外运动,C正确;不会造成道路湿滑,A错误;弱冷空气不会造成低温,B错误;狂风暴雨一般由台风带来,D错误。故选C。
【点睛】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读漫画,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示现象导致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 )
A.海洋污染,物种灭绝 B.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C.臭氧空洞,危及健康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9.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B.燃烧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C.植被破坏导致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D.工业发展和汽车增多导致排放的废气增多
【答案】8.B 9.A
【解析】8.由图可知,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使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正确。图中未显示海洋污染、臭氧空洞、住房紧张等问题,A、C、D错误。故选B。
9.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A错误,B正确。植被破坏使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C正确。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排放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020年6月至7月,某探险队按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关于图中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描述合理的是( )
A.①地气候炎热,人口稀疏 B.②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C.③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D.④地河流终年不冻
11.造成①④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文因素
【答案】10.B 11.A
【解析】10.据图中图例及轮廓可知,①地位于恒河平原,人口众多且密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所以A选项错误;②地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所以B选项正确;③地位于准噶尔盆地,能源资源丰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短缺,人口稀疏,所以C选项错误;④地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高,温度低,全年寒冷,河流结冰期长,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
11.据图可知,①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温度高。④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高,温度低。所以影响两地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选项正确,同时排除B、C、D选项。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一个地区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很大。纬度不同,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这在赤道和两极地区最明显,因为这两个地区的纬度差异最大。此外,降水也受纬度因素的影响。(1)纬度对气温的影响 ①纬度低,接收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②纬度高,接收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2)纬度对降水的影响①赤道地区降水多;②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中纬度地区,在亚欧大陆表现最显著。(1)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①距海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②距海远,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2)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①距海近,海洋水汽丰富,降水多;②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3.地形: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和高原地区表现最为明显。(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①地势高,气温低。②地势低,气温高。(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①山地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多。②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报告,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月。巴西科学家表示,南极洲测量的高温新记录是有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超过20度。结合漫画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南北极气温升高,冰雪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的增加 B.太阳辐射增加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1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扩大 D.高纬度地区的气温比原来更低
【答案】12.A 13.B
【解析】1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进而引起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导致大量冰山的出现,故A对,BCD错。选A。
13.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如果气候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从而使雪线.上移,故A错;气温升高会导致一月0 °C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故B正确;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和岛国会被淹没,因而使南海诸岛的面积减小,故C错;因为气温升高,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高,故D错。故B符合题意。选B。
为应对新冠疫情,多国政府实施了封锁和社交隔离,全球经济也因此陷入困境。然而,就在14亿印度民众经历全国21天“封锁”后,许多在印度北部地区居住的民众惊喜地发现能从家里直接看到喜马拉雅山了、他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图(如图),说这是30年来首次能从家里看到喜马拉雅山脉,“从没想过这事发生的可能”,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在印度北部地区居住的民众30年来首次能从家里直接看到喜马拉雅山,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当地进入旱季,晴天多,云雾少 B.空气质量改善,大气能见度高
C.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洁净 D.人们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来欣赏远处风景
15.以下哪个不是造成这-变化的原因( )
A.工厂停工 B.交通停运 C.气候变暖 D.人们获得减少
【答案】14.B 15.C
【解析】14.由于新馆疫情蔓延,印度宣布封城,工厂停产,半月后,印度的污染明显减小,空气质量改善,大气能见度高,所以根据题意选B。
15.由于封城措施实施,工厂停产,交通停运,人们获得也会减少,所以大气污染较小,大气能见度高。全球气候变暖是空气污染严重造成的,所以根据题意选C。
二、解答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2017年是以“火炉城市”话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2018年则是以国外避暑胜地北欧,以及国内避暑胜地东北多地突破高温记录蔓延开来。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1)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三地都是气温明显异常增加的区域,三地都位于_____(五带名称)。
(2)图中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与图中甲、乙、丙三地组合正确的是_____。
A.甲﹣﹣C 乙﹣﹣B 丙﹣﹣A B.甲﹣﹣A 乙﹣﹣B 丙﹣﹣C
C.甲﹣﹣A 乙﹣﹣C 丙﹣﹣B D.甲﹣﹣C 乙﹣﹣A 丙﹣﹣B
(3)若同一纬度,A和B两种气候类型对比,_____(填字母)气温年较差更大,原因是从海陆位置看,该地_____。
(4)材料中描述到“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为缓解该原因导致的问题继续恶化,你可以采取的行为有_____。
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④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的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6.(1)北温带
A
A 距离海洋远
全球气候变暖 B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候的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既会影响气温,也会影响降水,气候会影响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降水。
16.(1)图中甲、乙、丙三地都是气温明显异常增加的区域,三地都位于北温带即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2)图中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图中A所示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所示的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C所示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3)气温年较差是指一个地方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气温差。若同一纬度,A和B两种气候类型对比,A气温年较差更大,因为该地距离海洋更远。
(4)材料中描述到“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为缓解该原因导致的问题继续恶化,可以采取的行为有: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的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会加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故选B。
17.文文在学习了关于天气与气候的知识后,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产生了浓厚兴趣,找了很多资料,请你帮她分类并总结:
材料1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据气象资料,在1860年8月1日至1861年7月30日的统计年度里,该地的降雨量高达26 461毫米,因此被称为世界的“雨极”。
材料2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或砍伐森林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3:
(1)材料1中世界降水最多被称为“雨极”的地方是____,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2)材料3中A、B、C、D分别说明了天气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材料2说明了全球气候_____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4)针对材料2反映的现象,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做些什么?请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____。
【答案】17.(1)乞拉朋齐 地形因素
农业 日常生活 战争/军事 交通
变暖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或砍伐森林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
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等。
【解析】17.(1)由材料1可知,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被称为”雨极“的乞拉朋齐,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处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2)由材料3可知,A表示的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B表示的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C表示的是天气与军事的关系;D表示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3)材料2反映了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过度排放汽车尾气或砍伐森林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
(4)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尽量选择步行或公交出行,做到随手关灯等节约资源或减少污染的排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