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综合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初中生小明通过手机查询到叙永县在一年中某月一个周内的白天(上气温曲线及以上部分)和夜晚(下气温曲线及以下部分)天气信息截屏。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面1-3小题。
1.该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2.昼夜温差最大度数是( )
A.9℃ B.6℃ C.4℃ D.5℃
3.天文观测爱好者最适合夜间观星的日期是( )
A.周二 B.周三 C.周四 D.周五
【答案】1.C 2.A 3.D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且一周内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25℃,应是夏季,最可能是8月。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周一至周五,昼夜温差最大度数是周一,相差9℃。故选A项。
3.读图可知,以上五天的夜晚,只有周五是晴,其他日期是多云或阴雨天气,因此图中日期最适合夜间观星的是周五。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点睛】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作气温日较差。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从南向北递减 B.图中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一致
C.同纬度陆地气温都高于海洋气温 D.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密集
5.影响世界气温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6.关于A地和B地气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和B地纬度位置相同,年平均气温相同 B.A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B地
C.A地和B地海陆位置不同,年平均气温不同 D.B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A地
【答案】4.B 5.A 6.D
【解析】4.由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A错误。图中等温线大体与纬线一致,故B正确。同纬度地区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低于海洋,故C错误。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地表较均匀,等温线比北半球球更稀疏,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5.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影响图中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选A。
6.由图可知,A与B同处于北回归线上,但B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A处年平均气温是20℃;故AB错误、D正确。两地均位于海洋,海陆位置相同,但气温不同的原因是受洋流的影响;B地受暖流的影响,年平均气温高于受寒流影响的A地,故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点睛】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世界年降水量大致分布规律是( )
A.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B.两极地区距海近,降水多
C.中纬地区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D.赤道地区距海远,降水少
8.世界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南美洲北部 B.非洲北部 C.亚洲东部 D.欧洲西部
【答案】7.C 8.B
【解析】7.由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的大致规律是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但不是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A错误。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故B错误。中纬度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故C正确。赤道地区气温高、距海近,降水丰富,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8.由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南美洲北部、亚洲东部和欧洲西部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大于200mm,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读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图,完成下面9-11小题。
9.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位于沿海 B.都位于温带 C.都位于亚洲 D.都位于赤道
10.薰衣草的原产地法国普罗旺斯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中国伊利河谷的冬季气温远低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9.B 10.A 11.C
【解析】9.读图可知,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都位于北温带或者南温带,B正确,并不都位于沿海、亚洲和赤道,ACD错误。故选B。
10.读图可知,法国普罗旺斯地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A。
11.中国伊利河谷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法国普罗旺斯临近海洋,受海洋影响大。因此,中国伊利河谷的冬季气温远低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原因由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北京与日本东京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气温、降水都存在差异。读“亚洲局部示意图和北京、东京气候资料图”,图中等温线为1月份0℃等温线。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a、b两处气温值可能分别为( )
A.3℃,-2℃ B.-2℃,-1℃ C.3℃,3℃ D.-2℃,1℃
13.关于北京和东京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冬季气温高于东京 ②北京冬季气温低于东京 ③北京的年降水量比东京多 ④北京的年降水量比东京少 ⑤与北京相比,东京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 ⑥与东京相比,北京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4.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12.D 13.C 14.B
【解析】12.读图可知,a处位于0℃等温线以北,B处位于0℃等温线以南,全球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因此a气温处低于0℃,B处气温大于0℃。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3.读图可知,北京冬季月平均气温小于0℃,东京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①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北京冬季月平均气温小于东京冬季平均气温,②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北京仅7、8月份降水量超过100mm,东京4-10月份降水量均超过100mm,且其他月份降水量均多于北京,③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北京的年降水量少于东京的年降水量,④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和东京均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东京距离太平洋更近,因此海洋性特征更显著,⑤符合题;北京比东京距离太平洋更远,因此东京气候海洋性更显著,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4.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大陆内部,北京距海较近,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中国的东南部,而北京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没有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B。
【点睛】东京比北京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原因:北京和东京均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东京距离太平洋更近,受海洋影响更大,因此东京冬季气温比北京更温暖,东京年降水量比北京更多,海洋性气候更显著。
读“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从①地到③地,7月气温的变化是( )
A.逐渐升高 B.先降低再升高 C.先升高再降低 D.逐渐降低
1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正确的是( )
A.①地年较差较②大 B.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①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比③地大 D.③地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5.C 16.D
【解析】15.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从①地到③地,7月(北半球夏季)气温的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②地位于亚洲的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6.结合图示,①②③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排除B;①地年较差较②小,排除A;①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比③地小,排除C;③地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D正确,故选D。
【点睛】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材料一: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是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材料二:据报道,2022年5月孟加拉国和印度部分地区遭受暴雨袭击,洪水泛滥,数百万人被困。结合材料,读图,完成下面17-20小题。
17.印度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上中游 B.德干高原西北部 C.东部沿海平原 D.北部山区
18.尼泊尔是南亚避暑胜地,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高纬度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喜马拉雅山南坡 D.冬季风源地
19.孟加拉国经常洪水泛滥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不稳定,位于恒河下游 B.东南季风不稳定,地势低洼
C.西南季风不稳定,位于印度河下游 D.西北季风不稳定,地势低洼
20.影响南亚次大陆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7.B 18.C 19.A 20.C
【解析】17.棉花耐旱能力强,由图可知,印度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高、气温低,是南亚避暑胜地,而该地纬度较低,处于低纬度地区,但纬度不是主要因素;冬季风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而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洪水泛滥成灾,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南部,南临印度洋,大部分地区6-9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10-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高温少雨,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南亚地形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南亚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2021年2月,南极大陆再次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生长最适宜温度为0~10℃。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导致南极“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升高 B.光照增强 C.降雪增多 D.风力减弱
22.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全球可能( )
A.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 B.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物种减少
C.紫外线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答案】21.A 22.D
【解析】21.由题干信息可知,导致南极“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A正确;与光照、降雪、风力大小无关,排除BCD;故选A。
22.读题干可知,“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最适宜温度为0~10℃;“西瓜雪”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D正确;不会导致全球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海洋污染加剧和紫外线增强,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为了人类更好的在地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保护好自然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读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2019年9月27日~10月10日),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预报期内,严重污染的天数为( )
A.5天 B.4天 C.3天 D.2天
24.空气严重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
①呼吸道疾病增加 ②急剧降温 ③交通堵塞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行为有( )
①燃煤取暖 ②公交出行 ③推广新能源汽车 ④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3.C 24.C 25.D
【解析】23.由图可知,空气严重染污是指指数大于300的时候,从预报图可以看出,在10月8 日至11日的空气污染超过了300,属于严重染污,故选C。.
24.空气严重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有:会使人们呼吸道疾病增加,空气能见度低,会造成交通堵塞,不会导致急剧降温和洪涝灾害,故选C。
25.以上四种做法中,燃煤取暖只会加重空气污染,而公交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淘汰落后产能可以减少空气染污,可改善空气质量,故选D。
【点睛】空气染污指数是用来表达某地空气质量的指标,指数越大,表示空气染污的越严重,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日常行为有很大关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解答题
2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北半球等温线________,南半球等温线________。(选填“密集”或“稀疏”)
(2)图中A地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下。
(3)亚欧大陆中部出现的10℃等温线在A地区向南凸,这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联系世界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有世界上最高的________。(填高原名称)
(4)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5)莫斯科与迪拜两地气候差异大,主要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D地比C地降水________(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
【答案】26.(1)降低 密集 稀疏
(2)0℃
(3)低 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青藏高原
(4)A
(5)纬度 多 D位于南回归线大陆东岸
【解析】26.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共设置五道小题,涉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的特点、影响气温的因素,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由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比较大,地形比较复杂,因而等温线比较密集;南半球等温线较稀疏的原因是海洋面积广。
(2)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在0 ℃闭合的等温线以内,是属于低温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所以年平均气温低于0℃。
(3)亚欧大陆中部出现的10℃等温线在A地区向南凸,这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主要原因是亚洲中部海拔高气温低,联系世界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4)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造成的,赤道纬度低,南极大陆纬度高,所以气温差异大,故A正确,排除错误选项BCD,故选A。
(5)莫斯科与迪拜两地气候差异大,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莫斯科的纬度高,迪拜的纬度低,所以气温差异大;D地比C地降水多,由世界降水的一般规律可知,南北回归线的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因而D地比C地降水多。
27.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受____因素的影响。
(2)C、D、E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填字母),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澳大利亚大陆沿岸东、西两侧的N、M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填字母),降水较少的____(填字母);结合图中其它大陆的降水信息可知,一般而言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东或西)岸降水较多,大陆____(东或西)岸降水较少。
(4)读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情况可知,降水最多的区域主要位于____(填纬度数值)纬线附近。
【答案】27.(1)减少 纬度
(2)C E 海陆因素(或海陆位置)
(3)N M 东 西
(4)0°
【解析】27.本题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知识点,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颜色越深代表降水越多,A位于赤道附近,B位于北极圈附近,从A到B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2)由图可知,C、D、E三点降水最多的是C,大约500-1000mm,降水最少的是E,大约0-200mm,引起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C在沿海地区,E在内陆地区,由于海陆因素导致降水不同。
(3)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降水少,M、N降水较多的是N,降水较少的是M,M、N均被南回归线穿过,一般而言,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由图可知,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位于赤道0°纬线附近,这里气候炎热,主要是对流雨。
28.下图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月。
(2)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特点接近的是____地,其气候名称是____。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____地。A地在____半球(南、北)。
(4)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地形、人类活动等。
【答案】28.(1)1 8
(2)B 温带季风气候
(3)B 南
(4)纬度 海陆
【解析】28.本大题以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温、降水、气候、半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据图可知,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8月,降水比较集中。
(2)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为南半球;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B地位于北半球,B地最低气温在0℃以下,属于温带气候,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所以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特点接近的是B。
(3)据图可知,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B地,主要集中在7、8月份,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属于南半球。
(4)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海陆(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人类活动等。
2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公开的报道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共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问题。这其中,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个省均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材料二:经过调研发现,2018年雾霾污染期间,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明显上升。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继续对全国PM2.5治理出谋划策。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他曾提出不能“一国两气”,建议全国监测PM2.5。
材料三:
(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________。
(2)雾霾天气将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试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________。
(4)我国已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追求“低碳”生活方式,你将改变哪些生活行为?(列举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1)空气污染
导致呼吸道感染 引起皮肤的损害
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多走路、少开私家车 多植树造林
【解析】29.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反过来影响气候,人类应该学会保护环境,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空气污染。
(2)雾霾天气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如导致人的呼吸道感染、损害人的皮肤、精神的损害等。
(3)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人为导致的空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4)对于公民来说,在生活中要养成多走路、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多种树等行为来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综合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初中生小明通过手机查询到叙永县在一年中某月一个周内的白天(上气温曲线及以上部分)和夜晚(下气温曲线及以下部分)天气信息截屏。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面1-3小题。
1.该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2.昼夜温差最大度数是( )
A.9℃ B.6℃ C.4℃ D.5℃
3.天文观测爱好者最适合夜间观星的日期是( )
A.周二 B.周三 C.周四 D.周五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从南向北递减 B.图中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一致
C.同纬度陆地气温都高于海洋气温 D.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密集
5.影响世界气温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6.关于A地和B地气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和B地纬度位置相同,年平均气温相同 B.A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B地
C.A地和B地海陆位置不同,年平均气温不同 D.B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A地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世界年降水量大致分布规律是( )
A.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B.两极地区距海近,降水多
C.中纬地区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D.赤道地区距海远,降水少
8.世界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南美洲北部 B.非洲北部 C.亚洲东部 D.欧洲西部
读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图,完成下面9-11小题。
9.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位于沿海 B.都位于温带 C.都位于亚洲 D.都位于赤道
10.薰衣草的原产地法国普罗旺斯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中国伊利河谷的冬季气温远低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北京与日本东京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气温、降水都存在差异。读“亚洲局部示意图和北京、东京气候资料图”,图中等温线为1月份0℃等温线。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a、b两处气温值可能分别为( )
A.3℃,-2℃ B.-2℃,-1℃ C.3℃,3℃ D.-2℃,1℃
13.关于北京和东京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冬季气温高于东京 ②北京冬季气温低于东京 ③北京的年降水量比东京多 ④北京的年降水量比东京少 ⑤与北京相比,东京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 ⑥与东京相比,北京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4.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从①地到③地,7月气温的变化是( )
A.逐渐升高 B.先降低再升高 C.先升高再降低 D.逐渐降低
1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正确的是( )
A.①地年较差较②大 B.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①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比③地大 D.③地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
材料一: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是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材料二:据报道,2022年5月孟加拉国和印度部分地区遭受暴雨袭击,洪水泛滥,数百万人被困。结合材料,读图,完成下面17-20小题。
17.印度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上中游 B.德干高原西北部 C.东部沿海平原 D.北部山区
18.尼泊尔是南亚避暑胜地,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高纬度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喜马拉雅山南坡 D.冬季风源地
19.孟加拉国经常洪水泛滥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不稳定,位于恒河下游 B.东南季风不稳定,地势低洼
C.西南季风不稳定,位于印度河下游 D.西北季风不稳定,地势低洼
20.影响南亚次大陆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021年2月,南极大陆再次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生长最适宜温度为0~10℃。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导致南极“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升高 B.光照增强 C.降雪增多 D.风力减弱
22.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全球可能( )
A.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 B.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物种减少
C.紫外线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读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2019年9月27日~10月10日),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预报期内,严重污染的天数为( )
A.5天 B.4天 C.3天 D.2天
24.空气严重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
①呼吸道疾病增加 ②急剧降温 ③交通堵塞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行为有( )
①燃煤取暖 ②公交出行 ③推广新能源汽车 ④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解答题
2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北半球等温线________,南半球等温线________。(选填“密集”或“稀疏”)
(2)图中A地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下。
(3)亚欧大陆中部出现的10℃等温线在A地区向南凸,这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联系世界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有世界上最高的________。(填高原名称)
(4)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5)莫斯科与迪拜两地气候差异大,主要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D地比C地降水________(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
27.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受____因素的影响。
(2)C、D、E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填字母),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澳大利亚大陆沿岸东、西两侧的N、M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填字母),降水较少的____(填字母);结合图中其它大陆的降水信息可知,一般而言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东或西)岸降水较多,大陆____(东或西)岸降水较少。
(4)读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情况可知,降水最多的区域主要位于____(填纬度数值)纬线附近。
28.下图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月。
(2)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特点接近的是____地,其气候名称是____。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____地。A地在____半球(南、北)。
(4)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地形、人类活动等。
2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公开的报道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共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问题。这其中,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个省均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材料二:经过调研发现,2018年雾霾污染期间,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明显上升。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继续对全国PM2.5治理出谋划策。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他曾提出不能“一国两气”,建议全国监测PM2.5。
材料三:
(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________。
(2)雾霾天气将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试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________。
(4)我国已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追求“低碳”生活方式,你将改变哪些生活行为?(列举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