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3 聚落(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
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
【答案】1.A 2.A
【解析】1.由图,图中没有显示农业生产,C、D错误。图中没有显示工业生产,仅仅是航运和商业,这是城市聚落景观,B错误,A正确。故选A。
2.由图中航运可知,该地水运发达,A正确,C错误。图中人群密集,商贩众多,说明该地商业繁荣,B错误。图中反映不出当地的气候,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意大利某聚落景观及当地居民照片”。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上图聚落为( )
A.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4.与图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喇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当地居民主要为(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答案】3.C 4.C 5.A
【解析】根据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建筑所各具特色;,进行分析解答。
3.图中所示的是乡村聚落,其原因是该地周边有大面积农田,该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C正确。故选C。
4.读图可知,图示建筑顶端是高高的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意大利位于欧洲西部,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正确。故选C。
5.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意大利位于欧洲西部,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A正确。故选A。
下图“2018年10月29日网友微信对话手机截屏图”。完成下列各题。
6.水城威尼斯经常遭遇洪灾的原因有( )
①全年多雨②海拔低③全球气候变暖④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B.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洪水可能导致威尼斯( )
A.建筑物受损 B.水上出行更便捷 C.地面下沉 D.水城特色更鲜明
8.保护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正确行为是( )
A.改建道路,发展陆上交通 B.拆除宫殿,修建现代建筑
C.驱逐当地居民,减少人口 D.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答案】6.D 7.A 8.D
【解析】6.威尼斯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城市经常遭遇洪灾的原因有海拔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该城市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故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D。
7.A. 洪水会淹没、甚至冲毁建筑物,导致建筑物受损,故A正确;B. 洪水泛滥,影响人们出行,故B错误;C. 洪水泛滥不会导致地面下沉,故C错误;D. 洪水泛滥会破坏当地的环境和建筑物,故D错误。故选A
8.A. 改建道路,发展陆上交通,会破坏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故A错误;B. 拆除宫殿,修建现代建筑,会破坏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故B错误;C. 驱逐当地居民,减少人口,是不合理的,故C错误;D.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利于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故D正确。故选D
冷巷是我国传统庭院建设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巷内幽深,很少受到太阳直射,如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读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冷巷主要分布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 B.防火 C.遮阳 D.防盗
【答案】9.A 10.C
【解析】根据冷巷主要位于南方的岭南地区,该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多,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9.冷巷主要位于南方地区,是因为该地区气候湿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故巷内幽深,很少受到太阳直射,利于通风降温。故选A。
10.冷巷位于南方地区,光照强,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遮阳。故选C。
2017年儿月8日下午,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下图为他们的合照,读下图并回答11-13小题。
11.小明想在地图上查找美国的具体位置,最好查阅( )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城市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政区图
12.从唐纳德·特朗普的身体特征可知,他是(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人种
13.唐纳德·特朗普参观的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对故宫的开发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在故宫周围开设工厂 B.将古代建筑拆除修建新建筑
C.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 D.允许游客乱涂乱画
【答案】11.D 12.A 13.C
【解析】根据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世界三大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北部和亚洲的西部等地,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南北美洲;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行分析解答。
11.要在地图上查找美国的具体位置最好查找的是世界政区图,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从唐纳德 特朗普的身体特征可知其是白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等地。故A正确。故选A。
1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题意,应每天控制参观人数,C正确。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
A.甲丁 B.乙丙 C.丙丁 D.甲乙
15.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答案】14.A 15.A
【解析】14.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读图可知:甲丁有高楼大厦为城市聚落,丙乙房屋低矮为乡村聚落,故A符合题意。
15.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的生活节奏慢等,故A符合题意。
二、解答题
16.“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山区居民在房前、屋后及屋顶晾晒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江西婺源的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后,每年重阳举办晒秋文化节,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数字式”表示图中的比例尺:___。
(2)图1中的山地部位名称:甲是_______;乙是________。
(3)“晒秋”观景栈道的走向是________,观景栈道两端相对高度差为________米。
(4)在晴朗的午后,丙、丁两地中“晒秋”光照条件最佳的是_______地。
(5)图2示区域的聚落形式是_______。该区域“晒秋”景观错落有致,主要是受到_______(单选)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土壤条件
【答案】16.(1)1:30000
(2)陡崖(悬崖) 山谷
(3)东北-西南(西南-东北) 150
(4)丁
(5)乡村 C
【解析】16.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和晒秋景观图为材料,涉及比例尺、等高线图的判断、方向、相对高度的计算、聚落的类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30000。
(2)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乙处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为山谷。
(3)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线,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判断出,观景栈道为东北—西南走向。从图中看,观景栈道东北端海拔为500米,西南端海拔为350米,相对高度差为150米。
(4)从图中看,丁处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为山脊;丙处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为山谷,因此晴朗的午后,丁地光照条件最佳。
(5)从图中看,该地聚落建筑物较矮,规模较小,为乡村聚落;图示区域位于山坡,晒秋景观错落有致,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C正确;与纬度、海陆位置和土壤条件无关,ABD错。故选C。
17.读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反映了由_________________演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________,占地规模不断_______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_________,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__________。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____________。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5)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早期聚落的形成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1)村庄(乡村) 城市
增加 扩大 增多 完善
C
ACG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解析】17.(1)由图可知,图中反映了由乡村聚落向城市聚落的发展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占地规模不断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完善,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便利。
(3)关于聚落的变化,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上多数聚落的规模都在扩大,其他三个选项错误。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以上地区中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布密集,故选ACG。
(5)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3 聚落(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
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
下图为“意大利某聚落景观及当地居民照片”。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上图聚落为( )
A.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4.与图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喇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当地居民主要为(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下图“2018年10月29日网友微信对话手机截屏图”。完成下列各题。
6.水城威尼斯经常遭遇洪灾的原因有( )
①全年多雨②海拔低③全球气候变暖④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B.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洪水可能导致威尼斯( )
A.建筑物受损 B.水上出行更便捷 C.地面下沉 D.水城特色更鲜明
8.保护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正确行为是( )
A.改建道路,发展陆上交通 B.拆除宫殿,修建现代建筑
C.驱逐当地居民,减少人口 D.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冷巷是我国传统庭院建设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巷内幽深,很少受到太阳直射,如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读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冷巷主要分布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 B.防火 C.遮阳 D.防盗
2017年儿月8日下午,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下图为他们的合照,读下图并回答11-13小题。
11.小明想在地图上查找美国的具体位置,最好查阅( )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城市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政区图
12.从唐纳德·特朗普的身体特征可知,他是(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人种
13.唐纳德·特朗普参观的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对故宫的开发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在故宫周围开设工厂 B.将古代建筑拆除修建新建筑
C.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 D.允许游客乱涂乱画
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
A.甲丁 B.乙丙 C.丙丁 D.甲乙
15.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二、解答题
16.“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山区居民在房前、屋后及屋顶晾晒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江西婺源的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后,每年重阳举办晒秋文化节,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数字式”表示图中的比例尺:___。
(2)图1中的山地部位名称:甲是_______;乙是________。
(3)“晒秋”观景栈道的走向是________,观景栈道两端相对高度差为________米。
(4)在晴朗的午后,丙、丁两地中“晒秋”光照条件最佳的是_______地。
(5)图2示区域的聚落形式是_______。该区域“晒秋”景观错落有致,主要是受到_______(单选)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土壤条件
17.读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反映了由_________________演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________,占地规模不断_______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_________,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__________。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____________。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5)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早期聚落的形成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