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组成,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天井在中央,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模型图。据此完成 下面1-2小题。
1.“一颗印”民居( )
①天井狭小,利于通风透气②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行走③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④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人均建筑用地少 B.纬度较低,利于夏季遮阳
C.夏季高温,有利于通风散热 D.降水较多,避免院内积水
【答案】1.D 2.B
【解析】1.天井主要是用来采光的,天井狭小,不利于通风透气,①错误;房檐深入院落,雨天人们可以在房檐下行走而不至于淋雨,②正确;“一颗印”这种建筑形式,房屋紧密相连,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③正确;位于北半球,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④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人口较少,A错误;云南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天井小有利于夏季遮阳,B正确;天井小,夏季高温,不利于通风散热,C错误;降水不是采用“一颗印”民居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云南一颗印民居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又叫窨子屋。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以下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沧州百年冬枣林 B.安吉白茶生态园 C.新化紫鹊界梯田 D.芒康彩色古盐井
4.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5.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
A.商品住宅区 B.大型加工厂 C.儿童游乐场 D.主题博物馆
【答案】3.A 4.C 5.D
【解析】3.读图可知,“沧州百年东枣林”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安吉白茶生态园”和“新化紫鹊界梯田”位于南方地区,“芒康彩色古盐井”位于青藏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是西藏自治区,该自治区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文明结晶,以上四种做法中,商品住宅区、大型加工厂和儿童游乐场不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7.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6.D 7.C
【解析】6.读图分析,①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②为蒙古族的蒙古包,位于西北地区。故选D。
7.③体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观,体现了当地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的环境特点,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相对应,C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特点,A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B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的是黄河,D错误。故选C。
【点睛】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9.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 )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10.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答案】8.A 9.B 10.C
【解析】8.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图中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即窑洞,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B正确。窑洞光线不够明亮,抗震性能较差,不利通风,ACD错误。故选B。
10.图中所示的传统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该地区的民俗活动有打腰鼓、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等,C正确。赛龙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俗活动,A错误。赛马是内蒙古草原的民俗活动 ,B错误。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和"藏式拔河",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在四川藏区,类似的活动称为"贲牛",D错误。故选C。
【点睛】押加的活动形式有大象拔河、颈力比赛、腰力比赛和手力比赛等。在藏区押加比赛开展得很普遍,一到节假日各地都举行押加比赛。平日农牧闲暇时,在牧场上、在田间,人们相互把两条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由于押加的基本技术、比赛规则和场地设备比较简单,因此是一项比较容易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此项运动不受年龄的限制,甚至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涸此它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这项运动。
农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农民画作品。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图中( )
A.窗户均朝南 B.民居多临水而建 C.屋顶坡度小 D.马车是交通工具
12.图所在区域( )
A.秦岭—淮河以南 B.河流结冰期长 C.落叶阔叶树为主 D.年降水量较小
【答案】11.B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房屋窗户并不是朝同一个方向,所以窗户不是均朝南,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房屋大部分临水而建,B正确;屋顶坡度比较大,C错误;由于河流多,可以推测船是交通工具,D错误;故选B。
12.从图中景观,可以看出屋顶坡度比较大,且房屋大部分临水而建,应属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A正确;最冷月气温高于0℃,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常绿阔叶林为主,C错误;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年降水量较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较为湿热,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以水田为主、产品多样的农业。且河湖众多,水量丰富。
“海草房”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外面紧绷着渔网,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约5000公斤以上。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的新式民居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选择用海草搭建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方便搭建 B.原料充足, 就地取材
C.美观好看,陶冶情操 D.吸引游客, 增加收入
14.海草房的屋顶上罩着渔网有利于抵御哪种自然灾害 ( )
A.沙尘暴 B.寒潮 C.地震 D.台风
15.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该村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
A.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C.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 D.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
【答案】13.B 14.D 15.D
【解析】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海草的生长,具有丰富的海草资源,渔民用海草搭建房屋具有原料充足、就地取材,节约建筑成本的优点,B正确;如果是因为“地势平坦,方便搭建”,或者是为了“美观好看,陶冶情操”以及“吸引游客,增加收入”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更好的建筑材料,ACD错误。故选B。
14.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海草房屋顶罩着渔网,有利于抵御台风,防止台风将屋顶海草吹跑,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D正确;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远离寒潮发源地,不易受到沙尘暴和寒潮影响,AB错误;屋顶罩上渔网并不能抵御地震,C错误。故选D。
15.保持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属于固步自封,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A错误;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最终造成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甚至匮乏,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B错误;乡村面积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缺乏,科技水平落后,无法完成国际贸易港的打造,且国际贸易港需要优良的港湾,较大的水深,“打造国际贸易港”不是适宜该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C错误;海草房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具有较强的旅游观赏价值,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可以增加人民收入,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D正确。故选D。
【点睛】传统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地人们生活状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保护传统聚落就是保护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应该对聚落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修缮;我们还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二、解答题
16.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物产富饶。读下图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盆地B______海
(2)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人们常用“四季无寒暑”来描述C地形区的气候特点。根据图中信息分析,C地形区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蒸发量大 ③北部有高山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④降水稀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南方地区盛产的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武夷岩茶等名茶全国驰名。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名茶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_____
①气候温暖 ② 空气湿度大 ③干旱少雨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观察下列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其中不属于南方地区典型民居的是( )
A.B.C. D.
【答案】16.(1)四川 黄
(2)水田 水稻
(3)C
(4)A
(5)D
【解析】16.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了4道小题,涉及我国南方地区位置、主要地形区、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气候、民居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A位于我国四川省,属于四川盆地, B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北侧,是我国的黄海。
(2)由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耕地类型多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3)由图可知,C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并且云贵高原的北边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温度高,①③正确,故选C。
(4)读图可知,南方地区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这里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有利于茶园的排水,有利于茶叶的生长,①②正确,故选A。
(5)读图可知 ,D选项是窑洞,他是陕西的代表性民居。 A选项是福建土楼, B选项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属于安徽省, C选项是云南的竹楼。故选D。
17.“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说明武夷山地区出产名茶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2)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吨级以上轮船通都可以通航。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3)“万里茶路”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业________(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4)在“万里茶路”沿途可以看以下图中的民居聚落。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________,并分析其与自然的关系________。
【答案】17.(1)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排水良好。
(2)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量大,航道水深,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3)畜牧业
(4) 蒙古包,拆卸方便。 当地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
【解析】17.本题以“万里茶路”为材料,涉及武夷山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武汉发展水运的自然条件、蒙古国的农业与饮食文化、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可知,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加上山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排水,适合茶叶的生长。
(2)武汉是我国中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量大、水位高、江阔水深,又处于地形平坦的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水运发达。
(3)蒙古奶茶的产生是蒙古畜牧业与茶文化的结合,蒙古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4)武夷山的下梅古镇,其特征是屋顶具有一定的坡度,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具有一定坡度的屋顶利于排水。蒙古包结构简单,利于拆卸,主要原因是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俄罗斯木屋的特征是结构紧凑,墙体较厚,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组成,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天井在中央,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模型图。据此完成 下面1-2小题。
1.“一颗印”民居( )
①天井狭小,利于通风透气②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行走③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④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人均建筑用地少 B.纬度较低,利于夏季遮阳
C.夏季高温,有利于通风散热 D.降水较多,避免院内积水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以下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沧州百年冬枣林 B.安吉白茶生态园 C.新化紫鹊界梯田 D.芒康彩色古盐井
4.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5.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
A.商品住宅区 B.大型加工厂 C.儿童游乐场 D.主题博物馆
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7.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9.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 )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10.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农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农民画作品。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图中( )
A.窗户均朝南 B.民居多临水而建 C.屋顶坡度小 D.马车是交通工具
12.图所在区域( )
A.秦岭—淮河以南 B.河流结冰期长 C.落叶阔叶树为主 D.年降水量较小
“海草房”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外面紧绷着渔网,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约5000公斤以上。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的新式民居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选择用海草搭建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方便搭建 B.原料充足, 就地取材
C.美观好看,陶冶情操 D.吸引游客, 增加收入
14.海草房的屋顶上罩着渔网有利于抵御哪种自然灾害 ( )
A.沙尘暴 B.寒潮 C.地震 D.台风
15.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该村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
A.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C.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 D.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
二、解答题
16.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物产富饶。读下图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盆地B______海
(2)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人们常用“四季无寒暑”来描述C地形区的气候特点。根据图中信息分析,C地形区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蒸发量大 ③北部有高山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④降水稀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南方地区盛产的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武夷岩茶等名茶全国驰名。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名茶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_____
①气候温暖 ② 空气湿度大 ③干旱少雨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观察下列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其中不属于南方地区典型民居的是( )
A.B.C. D.
17.“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说明武夷山地区出产名茶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2)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吨级以上轮船通都可以通航。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3)“万里茶路”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业________(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4)在“万里茶路”沿途可以看以下图中的民居聚落。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________,并分析其与自然的关系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