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和海陆分布
第三节 海陆变迁(早读背诵清单)
一、海陆的运动和变化:
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海陆变迁,后人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运动:(主要原因):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2)海平面升降: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人类活动:在荷兰、日本及我国澳门等许多沿海国家或地区进行填海造陆,以扩大陆地面积。
3、海陆变迁的例证:
例证一: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面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例证二: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几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才成为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例证三:图瓦卢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国,最高海拔仅5米,从1993年至2012年的19年间,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5厘米。目前,岛上许多低洼地带已遭海水灌入,可居住面积越来越小,一些居民已开始迁往新西兰等国。
例证四: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海洋变为陆地。
二、大陆漂移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大约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证据:
(1)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可以拼接到一起。
(2)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同时代的古老地层竟然恰好能连接到一起。
(3)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动物的相似性。生活在热带浅海的海牛和不会飞的鸵鸟没有能力远涉重洋,但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这说明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才分开的。
(4)间接证据:
①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
②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
④南极大陆发现了煤炭。
三、板块构造理论:
1、大陆漂移的动力: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熔融物质从大洋中部的裂缝中喷发出来,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移)。
2、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在研究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
3、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可分为六大板块, 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个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运动,就像木板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一样。
(2)正是板块的运动使得陆地与海洋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3)板块运动特点:
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
②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
③印度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④张裂拉伸的作用下形成裂谷或海洋;在碰撞挤压的作用下形成山脉或岛弧。
⑤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
①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形成大型火山地震带,如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运动造成红海、大西洋等在不断扩张。
③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岛弧或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5)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
①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②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③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④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⑤日本和台湾多地震主要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⑥四川地区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处。
⑦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红海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拉伸。
⑧马来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