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洛浦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 三 历 史 2022.11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值为100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该历史现象表明了
君主姓氏 姬姓—姬姓 姬姓—非姬姓 非姬姓—非姬姓
战争次数 130 331 328
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
2.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这两个改革反映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权力高度集中
C.动摇贵族专制统治 D.封建制度形成
3.《辽史百官志》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根本原因是
A.契丹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4.“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是人们对古代科技发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战争场面上的描绘。这两个历史事实最有可能出现于
A.春秋与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与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5.宋代女子在结婚时往往会带去大量的嫁妆,富裕家庭出身的女子,她的嫁妆往往会包含可观的地产、金银珠宝、丝绢布匹和家具。结婚后,“妻产”一般不计入丈夫家的家庭共有财产。材料表明,宋代
A.理学对家庭财产观念影响较大 B.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C.以父权为中心的传统伦理瓦解 D.社会阶层流动增加
6.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
A.利于统治阶层吸纳新鲜力量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标志着贵族爵位世袭的终结 D.与科举制的选官原则相悖
7.1551年,受罗马教皇的派遣,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到了广东沿海,却无法进入广州,最终病逝于上川岛。由此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正实行海禁政策 B.新航路的开辟为传教创造了条件
C.当时天主教面临分裂 D.广州人民积极抵抗外国侵略
8.在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19世纪60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
9.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契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进行顽强抵制 D.外国商人不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
B.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
D.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
1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发动工人运动
12.1928年,中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要领导农民群众一切形式的斗争,"凡是农民所需要的即要立即‘领导'他们斗争,从抗租抗税乃至于游击战争,甚至更进一步的‘割据'——这‘割据'不是死板的,而是要扩大这一个形势"。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抛弃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
C.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肯定了农村革命的重要性
1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14.“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15.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时间 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差额(亿美元)
2011年 1160 600 560
2012年 1117 772 345
2013年 1176 902 274
2014年 1196 1029 167
2015年 1263 1180 83
2016年11月截止 1138 1617 —479
A.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16.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分别出现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呈现独立发展、多元发展的格局。其根本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历史传统 C.生产力水平 D.地理环境
17.“1549年建立重臣会议编撰法典;1546—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制度进行全面改革;1552年、1556年率军东侵,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全部划入版图;1558—1583年,又发动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上述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汉谟拉比 B.沙皇伊凡四世 C.诺曼底公爵威廉 D.英王爱德华一世
18.下表是 1550~1650年欧洲食品价格指数和工人工资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A.工人生活未能得到改善 B.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加强
C.金银流入刺激工业发展 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
19.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君主立宪制建立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0.巴黎和会期间,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推动下,会议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同年11月美国参议院却否决了《凡尔赛条约》,导致美国最终没能参加自己一手推动建立的国际联盟。从美国政治体制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可以解读为
A.权力制衡防止了总统权力膨胀 B.1787年宪法的原则遭到破坏
C.参议院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D.美国国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2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2.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 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23.1926年—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苏加诺等人成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继续争取民族独立。这表明当时印尼
A.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新特征 B.殖民者采取分化瓦解策略
C.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D.反帝反封建运动步履艰难
24.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要求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其目的在于使西欧成为美国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的“一个没有内部贸易关税壁垒”统一市场。这表明,马歇尔计划旨在
A.推动西欧各国的联合
B.扩大美国的海外市场
C.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防止苏联向西欧渗透
25.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制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均输无法应对钱米并征、折钱不均等新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A.损害了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 B.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C.破坏了民间的商品货币关系 D.指导思想背离了统治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共计50分.
26.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它的发展演变,对于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探索我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的启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山多岛,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的山坡地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所有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事。公民大会已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凡20岁以上男性公民皆可与会。五百人会议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它由10个地区部落按抽签法各选50人组成,50人为一组,轮换执政。以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国事罪、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还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简析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成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朝:“积贫积弱”?
材料
“积贫积弱”源自钱移先生著作《国史大纲》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贫弱的新中央”之“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国史大纲》是历史学家钱穆于1939年6月撰成的一部通史性论著。钱穆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
北宋部分皇帝在位时期财政收支情况统计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盈余(单位:贯)
太宗至道末年 22245800 岁出 余大半
真宗天禧末年 150850100 126775200 余24074900
仁宗皇祐元年 126251964 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 116138405 131864452 不足15726047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
(2)钱穆先生为什么对宋朝有“积贫积弱”的评价?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自《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历史参考答案
C 2.C 3.C 4.C 5.B 6.A 7.D 8.B 9.A 10.A 11.A 12.D 13.D 14.A 15.B 16.C 17.B 18.D 19.B 20.C 21.B 22.D 23.A 24.B 25.C
26.(1)目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改造小农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
(2)运用大机器生产,扩大农业规模;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工业化奠定物质基础;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市场、劳动力等原始积累。
理论:《论十大关系》;实践: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意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差距,农民生活幸福。
启示:根据国情,根据现实实际,发展规模经济。
27.(1)形势: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变法运动成为潮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先后建立;秦国崛起;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不同特点:
国家 主权的归属 权力的运作 官员的来源 决策方式 制度的实质
雅典 主权在民(或法律至上) 分权制衡 抽签选出、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中国 君权至上 权力高度集中 君主任免(或官僚政治) 君主专制 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3)中国:位于大河流域,平原多;适宜农耕,小农经济发达,商业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来维系国家的统一、安定;希腊:四面环海,多山;以经济作物为主,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
28.(1)“同意”与“不同意”,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
同意。积贫表现为财政危机,材料表明北宋仁宗、英宗在位时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积弱表现为北宋军队战力衰弱不振,在与辽、西夏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胜少败多,只得通过谈判签订盟约,以交纳岁币的方式维系和平,最终被金所灭;南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仅有的几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最后被元所灭。
不同意。北宋某一阶段的财政赤字并不能说明整个朝代的经济状况,多与官僚队伍庞大、军队规模空前等因素密切相关;战事失利也并不能表明宋朝军队的战力低下,多与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等统治政策密切相关。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并最终完成,国家人口有所增加,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文化教育繁荣发展,对外贸易持续活跃,民族交融不断加快,总体来看,较之前代,宋朝在众多领域取得较大进步,可以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高峰期。
(2)提示:结合钱穆创作《国史大纲》的时代背景分析作答。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钱穆希望国人了解本国历史,认识民族精神特质,塑造民族文化自信,以宋朝的内忧外患喻指当时的时局危机,呼吁国人团结抗战,坚定打败外来侵略者的决心,避免发生亡国灭种的历史悲剧。
29.(1)地区:亚洲。主要原因: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开始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