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次点火起飞并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下图为运载火箭发射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①尚未发射的卫星 ②流星 ③进入预定轨道的卫星 ④太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我国发射的诸多在轨卫星不属于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2022年6月16日,地球上很多区域都可以观赏到“七星连珠”的奇观。右图为太阳系简图。据此完成3~4题。
3.小行星带位于图中的
A.丙、丁之间 B.戊、己之间 C.丁、戊之间 D.乙、丙之间
4.人类在丁行星上发现了河流痕迹,但这并不能说明丁适合居住,图中能体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运行轨道不固定 B.体积质量都较小
C.太阳光照不稳定 D.温度不适宜人类生存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常见方式之一。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太阳辐射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集中在紫外光区 B.煤炭等化石能源源于太阳能
C.为地震及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 D.为不可再生能源
6.从自然因素考虑,图示最适合和最不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地区分别是
A.哈尔滨拉萨 B.济南上海 C.重庆拉萨 D.拉萨重庆
右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据此完成7~8题。
7.太阳活动类型与其所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一光球层一A B.太阳耀斑一日冕层一B
C.太阳风一色球层—C D.日珥一光球层一A
8.卫星发射要考虑太阳活动的强弱,这是因为太阳活动加强时
A.极光会干扰对航天器的观测 B.耀斑爆发会焚毁卫星设备
C.带电粒子干扰航天器通信 D.会使发射地降水增多
2022年8月,浙江杭州的两位科学老师在杭州崤山游玩时意外发现大量化石,经专家初步判断这些化石由石炭纪到二叠纪之间的珊瑚、菊石等生物形成。据此完成9~11题。
9.要精准确定地层年代,可以通过研究该地层的
A.放射性同位素 B.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C.海陆分布状况 D.出土古文献
10.推测这些化石沉积时的环境是
A.干旱的大陆 B.寒冷的海滨 C.高温的沙漠 D.温暖的浅海
11.属于这些化石形成时代特征的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恐龙彻底灭绝
C.被子植物丛生 D.铁矿形成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75°之间。一座山坡上,梯田最高级数可达3000级。人类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演化,形成了著名的哈尼族梯田景观。右图为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景观中,体现的地球外部圈层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哈尼族梯田景观的形成说明
A.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B.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
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现已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的历程。据此完成14~16题。
14.飞机主要飞行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热层
15.飞机在对流层上层飞行时,机身外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A.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B.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与高度变化无关 D.温度均在10℃以上
16.飞机飞行高度降至6000m以下时,可能遇到
A.电离层的干扰 B.宇宙飞船的撞击 C.复杂多变的天气 D.太阳黑子增多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严重空洞。为了保护环境,国际上设定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呼吁人们重视臭氧层破坏问题。据此完成17~19题。
17.对于人类,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
A.提升大气层温度 B.削弱紫外线辐射
C.增加大气降水 D.减轻雾霾影响
18.臭氧层破坏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有
A.皮肤病患者增加 B.建筑物易腐蚀 C.湖水酸化 D.空气能见度降低
19.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合理措施有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减少氯氟碳化物使用
C.大规模植树造林 D.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雾霾常见于城市,我国不少地区将雾霾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多与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物排放关系密切。据此完成20~22题。
20.我国的雾霾天气多出现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雾霾发生后,最可能导致
A.阴雨天气减少 B.气候类型改变 C.昼夜温差减小 D.风力逐渐加大
22.雾霾降低能见度主要是通过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反射太阳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下图为某地风向示意图,a、b、c、d表示风向和作用于风的各种力,①②③分别表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中
A.a为摩擦力 B.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C.c为地转偏向力 D.d为风向
24.①②③数值大小排列顺序为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25.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02、0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地球生命演化的前提是地球上拥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试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5分)
(2)描述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02和C02的变化特点。(4分)
(3)说明植物对地球大气成分的改造作用。(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下图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情况。
(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并指出此次四川泸定地震的震源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4分)
(2)指出b的名称,并分析n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5分)
(3)推测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身体感受及原因。(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季来临后,某同学早起发现天气晴朗,但有,点清冷。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植被上布满晶莹的露珠(如下图)。
(1)分析清晨植被上露珠的形成过程。(6分)
(2)阐述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某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下图示意该沙漠地区绿洲分布。
(1)指出M地夜晚的风向,并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
(2)绘制白天以绿洲为中心的等压面(用虚线表示)及热力环流示意图。(4分)
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D2.A3.C4.D5.B6.D7.A8.C9.A10.D11.A12.C13.B14.B15.A16.C
17.B18.A19.B20.D21.C22.B23.B24.C25.B
26.(1)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充足的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5分)
(2)氧气的含量上升,二氧化碳的含量波动较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均不稳定,且二者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分)
(3)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促使大气成分向适合生命发展的方向变化。(4分)
27.(1)A为地壳;B为地慢;C为地核。地壳(或岩石圈)。(4分)
(2)b为古登堡界面。(1分)原因: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2900km处物质形态发生改变,n波无法通过。(4分)
(3)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前后(左右)摇晃。(4分)原因: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2分)
28.(1)晴朗的夜晚云层厚度小,大气逆辐射减弱;地面辐射迅速散失,气温降低;早晨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露珠。(6分)
(2)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形成大气散射;在太阳可见光中,蓝光、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4分)
29.(1)风向:东南风。(2分)过程:绿洲比热容大于沙漠,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降温慢,温度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6分)
(2)作图如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