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题讲解:题型六 名篇名句默写(三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题讲解:题型六 名篇名句默写(三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0:42:00

文档简介

题型六 名篇名句默写——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讲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通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从而提高人文修养。
从试题要求默写的句子上看,一般有五种情况:(1)知名度高、常被引用的经典的名句;(2)蕴含哲理、易引发读者共鸣的句子;(3)形式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4)句意相对独立、有句末标点(易切分出来)的句子;(5)有易错字、能起到区分作用的句子。
从体裁上看,要求考生默写的篇目会涉及诗、词、文等,另外各地区的高考卷在命题时都会考虑到作品的年代,而唐宋是“主力”。
知识点1 记忆性默写
技巧点拨
双重代入,多角度推断词义
加强背诵,熟记内容。高效记忆的方法主要有:(1)归类记忆法。或按作者,或按内容,或按主题,或按情感进行分类记忆。(2)比较记忆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记忆内容更准确、全面。如人们普遍知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曲”(王籍《入若耶溪》),以动衬静,千古传诵;通过比较就会知道“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钟山即事》)也是很有特色的写静景的名句。(3)联想记忆法。如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治船瓜洲》)中的“绿”字联想到类似的炼字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闸”(宋祁《玉楼春》)。(4)辨析记忆法。如《六国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的“事”不要写成“侍”。
强化“倒背”意识,改变“记忆惯性”。先背上句,再背下句,这是考生的一种“记忆惯性”。一般来说,对于给出上句,要求填写下句的默写题,考生通常不会出错,但如果给的是下句,要求填写的是上句,考生往往就会出错。因此,考生要摆脱背诵时的“记忆惯性”。要想改变这种“记忆惯性”,平时就要试着改变背诵习惯,加强训练,如培养“倒背”的意识,经常让他人出下句自己对上句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考生就会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了。
据境分析,辨析字形。汉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形体、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字,考生在备考时就要关注这些同音字不同的意义,根据语境来辨别它们的形体,从而准确识记。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理解了这句诗是描写琵琶女经过诗人再三邀请才从船中出来的情景,就不会将“始”写作“使”。
留心顺序,关注难写字。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的前后句互换后,其意义仍然是相通的,这样就有可能把语句的顺序记颠倒,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多留心句子的顺序,准确记忆。如“二者不可得兼”易误写成“二者不可兼得”。对于那些难写的字,要重点识记,达到书写熟练自如的程度。
知识点2 情景式默写
技巧点拨
掌握关键信息,巧解默写题目
理解题干中的情境特征。情境式默写题给出的具体情境一般有语句描写的对象、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等,考生默写句子时,就要认真思考具体的情境特征,以确定要默写的语句。
抓住内容提要或语句翻译。有时候,题干给出的情境是与要默写的语句相关的内容,或要默写的语句的翻译,这就要求考生在默写时,把握题干给出的具体内容的指向。
联系上下句的意思。题干给出要默写的语句的上(下)句的大意,考生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对应的语句,再进行补写。
把握位置信息。这类信息中含有表明所填语句位置的词语,如“开头”“文末”“最后”等。
分析表达技巧,体会表达效果。有时题干中的信息往往表明了所填语句运用的手法,所以考生要关注语句的表达技巧、作用、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题型六 名篇名句默写(2)——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名篇名句默写。
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______”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一句就表达思念之情。
8.“择吉”是中国人做大事前通常要做的一项古老传统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9.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写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1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句描绘了雪光照亮了天空的景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句则以雪写浪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相同的妙思,都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烘托山之高峻。
1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对自己“拒谏”的指责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反驳,言简意明,理足气盛。
15.古代文人喜欢用“华鬓”“雪鬓”“秋鬓”“残鬓”等词语来描写自己鬓角的白发,再如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和陆游的《书愤》中“___________”两句也有类似用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宾馆名为“平潮宾馆”,此名可能来自于《春江花月夜》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9.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
2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太平盛景,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动人景象。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2.《论语十二章》中谈及质朴和华美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学之道》中,“八目”为:“___________”。
24.《念奴娇 过洞庭》中写作者被免职,未免自觉体衰、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答案: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答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答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答案: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
8.答案: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9.答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0.答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1.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答案:明烛天南;卷起千堆雪
13.答案: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4.答案:辟邪说;难壬人
15.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镜中衰鬓已先斑
16.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答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9.答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0.答案:浴乎沂;风乎舞雩
21.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答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3.答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4.答案: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题型六 名篇名句默写(1)——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借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逍遥游》中以鹏鸟振翅奋飞的情形描绘鹏之大,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了雄奇、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之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古人常因登高望远而惹恨添悲。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郁结在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表达了难以排遣的无限悲愁。
8.古人常借“杜鹃”这一意象来表达悲苦和哀怨之情,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杜鹃”的含义也是如此。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南宋的不抵抗政策感到失望至极,他多么想像当年刘裕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0.《曹刿论战》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11.《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青年人心怀家国、蔑视权贵的青春激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屈原《离骚》中写诗人通过加高帽子、加长佩带来表现自身高洁情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1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言及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瑜打败的事,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此事是这样写的:“谈笑间,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6.杜牧《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隔绝、少有往来。
18.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读者从成阳城带入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内。恢弘壮丽的阿房宫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视,都堪称史诗般的存在。
20.创业不易守业难。苏洵在《六国论》中包含深情地回顾了六国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创伟业的艰难,却被子孙日削月割“举以予人”。
21.音乐是灵魂深处的语言,动人的音乐在高超的文人手里并不需直接摹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展现音乐的魅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宫人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2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来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5.《诗经·卫风·氓》中使用比兴手法来写女主人公容颜亮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结束时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荀子·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奥秘进行思索,诘问初见月亮的人类和月照人间的起点。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陆游在《书愤》中通过对早年前线战斗场面的描写,蕴含了诗人抗金杀敌的强烈愿望。
30.南朝谢灵运曾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明朝汤显祖《游园·皂罗袍》也表达了类似的调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答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答案: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答案: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6.答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答案: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或: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9.答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答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3.答案: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4.答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5.答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樯橹灰飞烟灭
16.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7.答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8.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9.答案: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20.答案:暴霜露,斩荆棘
21.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22.答案:(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3.答案:烟斜雾横,雷霆乍惊
24.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5.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6.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7.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8.答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9.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0.答案: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