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7: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评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恬静(tián) 少选(shào) 谱写 锦缎
B.驰骋(chěng) 人场券(juàn) 画轴 纯熟
C.荒谬(miù) 戛然而止(jiá) 盲目 莱茵河
D.以百数(shù) 曝书画(pù) 琴键 一搂线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今年暑假,我跟爸爸、妈妈去著名的泰山风景区旅游,那
wēi é( )的高山、qing yōu( )的树林,犹如一曲美
妙的音乐拨动着我的xīn xián( ),我们 táo zuì( )
在美丽的 jǐng xiàng( )中,流连忘返。
三、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走( )蛇 惟( )惟( ) 粉墨( )( )
行( )流( ) 轻( )曼( ) 画( )点( )
1.下面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笔力洒脱有气势。如果用两个成语来赞美这幅书法作品,可以用上面的词语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四、下面句子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发言的时候态度不慌不忙,语句有板有眼。
B.他的文章写得字正腔圆,让人由衷地佩服。
C.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来越多。
D.在课堂上,专门与老师唱对台戏,这种行为不可取。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幽。(照样子,补充句子)
微风吹拂着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讲写了许多不少著名的乐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下列语句整理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②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她。
③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④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锺子期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戴嵩画牛》一文中,“,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
学完本单元,六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艺术”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语文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了解传统艺术,请你积极参与进来吧。
1.语文老师展示了下面几幅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对应的传统艺术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老师展示的,你还知道哪种传统艺术 简单向同学们分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 至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九、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
皮杜匠静静地听着。他好俾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献起的海面上,宴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舒缓→悠扬→激越 B.抑郁→悠扬→激越
C.舒缓→突变→激越 D.舒缓→激越→突变
2.“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描写中不属于联想的一项是(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C.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4.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当参加升旗仪式时,听着国歌的声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河大合唱》的震撼
李岚清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个宏愿:用音乐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创作冲动的必然结果。
1938年10月,诗人光未然首次乘木船渡过黄河,奔赴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当他见到黄河的惊涛骇浪,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不禁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万山丛中游击健儿的抗敌英姿,更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心弦。在这些震撼的感召下,1939年初,诗人开始酝酿创作一部长篇朗诵诗。不久,光未然因行军时不慎掉伤,回延安住院治疗。冼星海与他在上海时就认识,得知消息后前去看望。见面后光未然谈起创作期诵诗的构想,冼星海听后十分兴奋,希望他把它写成歌词,稍后,光来然再也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躺在病床上,一连五天口述了400 多行诗句,经人协助笔录,终于完成了《黄河吟》,这也就是后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1939 年春的一天,抗敌演剧队第三队在延安的一个宽大的窑洞里举行晚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都应邀参加。光未然带病一气呵成地朗诵了自己的这部新作。冼星海听完期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将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
冼星海于3月26日开始了大合唱的创作,到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就完成了,仅用了六天时间!这虽然还只是歌曲旋律的初稿,但已为这部巨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冼星海不愧为作曲大师!
在钦佩冼星海才华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他为创作这部作品付出的艰辛劳动。实际上,在拿到歌词后的一个多月里,冼星海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不仅为收集创作素材作了细致的调查,而且为写作大型作品进行了先期的“练笔”--完成了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的创作和排练演出。他还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他还去学唱船工号子,后来用到了《黄河船夫曲》中。在创作期间,他经受了疾病的困扰和夜以继日的辛劳。为了尽善尽美,他支撑着病痛之身反复推敲,每写出一章,就请人试唱,再做修改,仅《黄河颂》就改了三次。
《黄河大合唱》创作完成后,经过十余天的排练,于1939年4月13日首演。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得连声说“好”。1939年7月8日,周恩来听了《黄河大合唱》后也给予高度评价,并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一气呵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震撼的感召下"中的“这些震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你从“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感受到冼星海怎样的心情 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6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B.本文主要讲述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艰辛
C.本文主要讲述冼星海和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过程的艰辛
6.结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谈谈你对生活与艺术创作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
十一、作文。
题目:__________,我最拿手
要求:你一定擅长某一种艺术吧。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书法、绘画、泥塑、雕刻,也可以填上唱歌、跳舞、拉二胡、弹钢琴、吹笛子等任何一门艺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注意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端正。
答案:第七单元测评
一、C
二、巍峨 清幽 心弦陶醉景象
三、笔龙妙肖登场云水歌舞龙 睛
1.笔走龙蛇 行云流水
四、B
五、1.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
姑娘听的。
2.示例:湖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显得格外美丽。
3.删掉:不少
六、c
七1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
2.耕当问奴 做事要向内行人请教
八、1.戏曲 书法皮影戏刺绣
2.示例:我还知道剪纸这种传统艺术。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的时候,人们就会剪出各种各样喜庆吉祥的图案张贴起来。剪纸不仅美观大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示例: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学校可
以开设相关的兴趣课程,让同学们了解并学习传统艺术。
九、1.A
2.盲姑娘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中了
3.C
4.示例:听着雄壮激昂的国歌,我仿佛看到,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无数的革命志士,顶着炮火,冲锋陷阵,与敌人厮杀的场景。
十、1.(1)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
不松懈。文中指光未然不间断地把歌词朗诵了出来。
(2)日夜不停。文中指冼星海晚上连着白天不停作曲。
2.黄河的惊涛骇浪 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游击健儿的抗敌英姿
3.可以感受到冼星海激动、迫不及待的心情。这表现了他高涨的爱国热情。
4.《黄河大合唱》演出的盛况《黄河大合唱》高超的艺术水平
5.A
6.示例:光未然感受过黄河的壮观,创作出
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向人们追问渡黄河的情景与感受,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的曲。这说明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反映出时代与生活。
十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