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评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淤泥(yū) 肆虐(nuè) 荞麦(qiáo) 颠簸(bō)
B.松散(sǎn) 枯竭(kū) 璀璨(cuǐ) 威胁(xié)
C.畦田(wā) 排闼(tà) 恩赐(ci) 拄着(zhǔ)
二、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yá bāo guǒ hé ǎi
( ) ( ) ( )
kāng kǎi fàn làn jī chǔ
( ) ( ) ( )
三、下面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花木成畦手自栽(种植) B.两山排闼送青来(排列)
C.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D.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城,山村)
四、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站在峰顶眺望,那奔腾的云海蔚为
②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战士们坚定信心,宁愿牺牲,也绝不屈服。
③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山河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A.壮观 壮烈壮丽 B.壮阔 雄壮 壮丽
C.壮美 壮烈 壮阔 D.壮观 雄壮 壮美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黑热爱土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仿写句子)
我们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用上句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学校草坪上的警示牌写条宣传语.提醒大家爱护草坪,
不要用“爱护”“禁止”等类似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你知道下列破折号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吗 (填序号)
①解释说明;②递进;③转:①声音的停顿或延续;⑤话题的突然转变。
1.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
4.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5.“今天好冷呀!-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小明对小刚说。( )
6.他不喜欢看电影--除非是陪儿子去看。 ( )
七、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我国古代思想家想用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它们是金、木、水、火、土。 ( )
2.人们常用“五谷丰登”形容丰收,“五谷”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 ( )
3.人们称不会唱歌或唱歌跑调叫“五音不全”,这“五音”是指五种曲调。 ( )
4.神话传说中,天破了个大洞,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五彩石”就是黄、青、赤、白、黑这五种颜色的石头。 ( )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浪淘沙(其一)》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响亮口号,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地球。
3.《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__________。本诗再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___________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节选自《只有一个地球》
材料二:美国航天局 2011年12月确认,一颗被命名为"开普勒-22b”的太阳系外行星或许与地球环境相似。人类移民到这颗星球有多大可能呢
现有的人造航天器,速度最快的大约15.5千米/秒,拿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来说,以这个速度至少需要8万年才能到达。那么,飞向600光年以外的“开普勒-22b”呢 大约需要1160万年!因此,按照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想要移民到这颗行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节选自网络资讯
1.上面两则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至少”一词能否删除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条河流
李汉荣
我怀念那条河流。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家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鹏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模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城,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 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漩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
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
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语-
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
理所当然。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过去“那条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如今,“那条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2.认真阅读短文,梳理“我”的情感变化。
认为理所当然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明白→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人
类要懂得珍惜的思想。 ( )
(2)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
带来童年乐趣。 ( )
(3)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 )
5.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读完本文,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十一、习作。
我们生活的环境面临着一些困境,如,空气污染、森林减
少、水土流失……你关注了哪些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 我们该如何改善赖以生存的环境 请你写一份关于环保的倡议书,反映一下现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用字规范,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计划
一、B
二、天涯 包裹 和蔼 慷慨 泛滥 基础
三、B
四、A
五、示例:1.祖国 就像活泼的鱼儿眷恋小河甘
甜的清流一样
2.这棵老梧桐树约有二十米高,是院子里最高的了。
3.去掉,使。
4.芳草青青,足下留情。
六、1.② 2.① 3.① 4.④ 5.⑤ 6.③
七、1.√ 2.x 3.x 4.√
八、1.唐 刘禹锡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只有一个地球珍惜资源
3.苏金伞 三黑 喜悦
九、1.列数字 举例子
2.不能删除。“至少”表示理想状态下最少
的时间是8万年,若删去则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人类要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十、1.美丽、充满生机 干涸、充满沧桑
2.愕然 伤心 思索
3.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随意破坏环境,这
样只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4.(1)√ (2)x (3)√
5.河流枯竭了,被污染了,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
示例:大自然慷慨地为人类提供资源,我们要珍惜自然界的万物,保护环境。
十一、略。